山西省长治市各区县名称由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09 15:08 2

摘要:长治市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明嘉靖八年(1529年),明廷因当地曾发生农民起义,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升潞州为府,府城设县,嘉靖皇帝赐府名为“潞安府”,赐县名为“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由此得名。那么长治市其他区县名称又是怎么由

长治市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明嘉靖八年(1529年),明廷因当地曾发生农民起义,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升潞州为府,府城设县,嘉靖皇帝赐府名为“潞安府”,赐县名为“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由此得名。

那么长治市其他区县名称又是怎么由来的呢?

潞州区的名称来源于古代的“潞州”。其得名可追溯至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当时分上党郡置潞州,因春秋时期曾有潞子国而得名。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复撤销长治市城区、郊区,合并设立长治市潞州区。

上党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的“上党郡”。其名称有两种解释:一是根据《释名》的解释,“党”为“所”,“上党”即指山上最高的地方;二是“党”作“朋辈”讲,因该地地势极高,与天为党,故称“上党”。上党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于战国时代,韩、赵先后设上党郡,秦汉沿用,隋朝曾设上党县,明朝时县废入潞州。2018年,长治市的长治县撤销,改为上党区,这个古老的名字得以留存。

屯留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地名的演变。春秋时期,这里被称为“留吁”,因当地赤狄族的一支留吁得名。归晋后,留吁被改称为“纯留”。西汉时期,正式设立屯留县。唐朝时期,为避宪宗李纯之讳,将“纯留”改为“屯留”。2018年6月,撤销屯留县,设立长治市屯留区。

潞城区的名称由来与古代的潞子国有着直接的联系。据《水经注·浊漳水》记载,潞城区在西汉时期初设潞县,因古潞国(潞子国)而得名。潞子国是春秋时期狄人中一支赤狄所建立的国家。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刈陵县被改为潞城县。1994年4月,潞城县被撤销,设立县级潞城市。2018年6月,潞城市再次被撤销,设立为长治市潞城区。

襄垣县的名称由来与赵襄子密切相关。公元前455年,赵襄子在甘水之北(今襄垣县北关贵江沟)筑城,因城为赵襄子所筑,故命名为“襄垣”。

平顺县的名称由来与明代的一次农民起义密切相关。明嘉靖八年(1529年),明王朝平息了陈卿领导的青羊山农民起义后,为了加强对当地的统治,防止类似的起义再次发生,兵科给事中夏言建议在青羊山设县治。明世宗朱厚熜采纳了这一建议,取“平顺百世之泽”之意,赐名设立平顺县。同时,割潞城县16里、壶关县10里、黎城县5里,共计31里作为平顺县的版图。

黎城县的名称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黎国。商朝时期,这里曾是黎国的所在地。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在古黎国故城的基础上,正式设立黎城县。

壶关县的名称由来与其独特的地形密切相关。据《水经注》记载,壶关县因县城北有百谷山(今名老顶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且在此处设有壶口关,故得名“壶关”。这种地形在《元和郡县志》中也有记载,描述为“两峰夹峙而中虚,状如壶口”。

长子县

长子县的名称由来有多种说法,但目前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是“长国说”。

1. “长国说”:

• 在商朝时期,长子地区已经存在一个名为“长”的方国。甲骨文中多次提到“长”地,记录了商王与长国之间的互动,如商王在长地狩猎、长国向商王进贡等。

• 专家考证认为,“长”国位于今长子县西北,且“长”是一个单独的地名,不需加“子”字。

• “子”在商周时期多作为爵位后附,表明“长”国的首领被封为“子”爵。

2. “丹朱说”:

• 传统说法认为长子县因尧王封其长子丹朱于此而得名,但这一说法在历史上缺乏确凿证据。

• 早期文献如《汉书地理志》等并未明确记载丹朱封地在长子,且“丹朱说”更可能是后人对尧王的崇拜而附会的结果。

3. “长狄说”:

•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长子县名来源于春秋时期的长狄部落,但这一说法也存在时间错位等问题。

综上所述,“长国说”是目前较为合理的解释,即长子县的名称来源于商朝时期的“长”国,而“子”字则是作为爵位后附。

武乡县

武乡县的名称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特征密切相关。据《水经注》记载,武乡县因境内有武山(今名八赋岭,在榆社县北)和武乡水(今名浊漳北源)而得名。

沁县的名称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特征密切相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因沁河在沁州境内,故设沁州。民国元年(1911年),废州改县,始称沁县,县名沿用了沁州之名。

沁源县因沁河之源而得名。沁河是山西一条主要河流,属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长治市沁源县太岳山东麓的二郎神沟。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在汉之谷远县地设义宁郡,郡治设为沁源县,此后沁源之名沿用至今。

来源:佐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