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区的“小幸福”,一针一线“绣”出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6:35 1

摘要: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服务的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治理现代化程度的温情刻度。近年来,康巴什在提升北区的社会服务上下足了功夫,坚持从服务群众的“小切口”破题,于便民利民的“细微处”用力,将一项项精准务实的举措,编织成充满温度的民生服务“大文章”。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服务的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治理现代化程度的温情刻度。近年来,康巴什在提升北区的社会服务上下足了功夫,坚持从服务群众的“小切口”破题,于便民利民的“细微处”用力,将一项项精准务实的举措,编织成充满温度的民生服务“大文章”。

银发生日会:

小仪式传递大温暖的“北区样本”

在哈巴格希街道新北社区,有一个延续已久的温暖传统——每月为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举办“银发生日会”。这已成为街道精神养老的一块金字招牌,一个彰显服务深度与温度的“北区样本”。

每到生日会,社区工作人员早早便将现场装饰得温馨喜庆。窗户上贴着火红的“寿”字,桌上摆满了飘香的点心水果和精致的生日蛋糕,每一个细节都洋溢着尊老敬老的浓厚情意。老寿星们欢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接受祝福,他们的脸上绽放的幸福笑容,是对社区工作最好的肯定。

新北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2%。“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社区正是通过“银发生日会”这样看似简单却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将服务精准送达群众心坎,极大地提升了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走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老一小”:

构建全生命周期关爱守护体系

“一老一小”,是千家万户的牵挂,也是社会服务最需要柔情和耐心的领域。哈巴格希街道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建立起详细的信息台账,以此为基础,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关爱守护网。

对于老人,街道聚焦“饭盘子”“脑瓜子”和“心窝子”三大需求,着力构建“15分钟银发幸福圈”。这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系列扎实的行动:为196户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30名重点老年人进行每月回访,并建立“一人一档”随访服务档案;年度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全覆盖,失能老人均享上门体检;完成27户适老化改造,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家政,为176名老年人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从安全到健康,从生活便利到精神慰藉,服务无微不至。发放的602个“银发积分”手环和“幸福坐垫”,更是将关爱融入日常。布局1处为老服务中心、3处社区助餐点,整合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娱活动等功能,让长者在家门口就能安享幸福晚年。

对于儿童,街道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依托“五社六站”项目,对困难儿童入户探访16户,对8名重点儿童进行每月回访,并建档立册。投入45万元开展的公益课堂,近两年累计开设260节各类兴趣课程,受益学生超750名。

从儿童环保学习小组、情绪管理小组到集体生日会,60场活动、800余人次的受益,守护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童年梦想。这些精准化的服务,确保了关爱阳光照耀到每一个需要呵护的幼苗。

残疾人帮扶:

“造血”赋能铺就自强致富新路径

帮扶残疾人,关键在于变“输血”为“造血”,帮助他们用劳动实现价值、赢得尊严。北区在这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荔枝花开”就业创业工坊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在这里,由6名残疾人和6名转移农牧民组成的缝纫队,正用灵巧的双手缝制着希望。他们承接的国旗旗裤订单,预计将带来3万-4万元的集体收益。这不仅是收入,更是自信的源泉。街道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为依托,两年来累计承接订单35笔,个人收入最高达3700元。从毛毡蒙古包工艺品到羊绒勾织玩偶,订单多样化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更富创新的是,街道链接市文化馆资源,开展声乐和非洲鼓培训,壮大残疾人合唱团,并打造专属直播场地,培育残疾人带头人运营直播带货间,形成了“党建引领+技能培训+直播带货”的多元就业模式。这条新路径,正助力残疾人群体与转移农牧民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增收致富的幸福梦想。

在服务保障上,街道同样务实而创新。除提供康复理疗、健康问诊等基本服务外,还创新开展“音乐交流访”、入户音乐疗愈、“入户暖心餐”等特色服务,从身体到心理,给予残疾人群体全方位的温暖支撑。

真正优质的社会服务,从来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漂亮数字,而是可感可及的日常温暖;不是一时一地的应景之作,而是细水长流的长久关怀。这条以真心换民心、以实干求实效的治理之路,正是北区对社会服务“如何做深、做实”这一时代命题给出的最有力回答。通过不断解锁百姓“心情美”的幸福密码,北区正凝聚起强大的共建合力,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共同描绘出一幅人人称道、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新画卷。

来源:康巴什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