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新闻发布会举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周松介绍,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数字重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重庆立足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点,聚焦山地生态特色农业、山水美丽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9月19日,《重庆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新闻发布会举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周松介绍,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也是数字重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重庆立足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点,聚焦山地生态特色农业、山水美丽绿色乡村,数字赋能乡村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周松回答记者提问。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第一个方面,“三农”数字化改革有新突破。
重庆通过数据治理与协同,汇聚涉农多源异构数据资源221类、数据项4430个、数据4.08亿条,不断夯实“三农”领域数字底座。在此基础上,成功打造了长江治渔、巴渝良田、愉悦·防贫等一批数智三农应用,正在推动“AI+粮食安全综合智管”智能体开发。
比如重庆上线的“巴渝良田”应用,横向协同22个涉农部门、汇集123个图层数据,纵向贯通市、区县、乡镇三级,实现高标准农田从选址、设计、建设到验收、管护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细化水平。
第二方面,智慧农业发展有新场景。
重庆深入实施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智慧农业“四大行动”, 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农场”耦合发展模式,建成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310个,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农业技术成果70项,建成生猪、脆李等5个产业大脑。
比如上线的“生猪产业大脑”服务主体20万余个,为500多万头生猪的现代化管理提供数据化支撑,线上生猪交易额超1200亿元。又比如创新推出的“巫山脆李+未来果园”模式,实现“生产有标准、销售有平台、市场有预警、质量可追溯、发展有大脑”的能级提升,最近刚入选国家第三批“数据要素×”现代农业典型案例。
第三方面,数字乡村建设有新进展。
持续推动数字乡村试点示范,渝北区在国家第一批试点终期评估中列全国第6、西部第1,巴南区列第8、西部第2,长寿区、潼南区、万州区入选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区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重点打造1个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产业园+10个区域分中心+100个农副产品直播基地+1000名乡村网红的农产品电商体系,2024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25.8亿元。
在数字乡村治理方面,推广全国首个以农村院落为基本单元的应用程序“小院家”,通过“爱环境、找活干、帮我卖、换积分、找院长、问专家”等模块,实现农民自下而上的需求与政府自上而下的服务的有效对接。目前“小院家”已覆盖所有涉农区县,服务超1.4万个院落、157万村民,累计受理处置村民上报的环境卫生等方面需求事件达到5.2万件。
下一步,重庆将按照数字重庆建设要求,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新模式。聚焦全市“36316”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体系,编制农业领域“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建设指南2.0版,建设产业大脑10个以上、培育未来农场60个以上,推动农业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变。
二是加快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编制智慧农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技术装备研发、创新集成应用、试点示范推广等工作,形成一批区域性整体解决方案。
三是打造数字乡村新样本。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开展数字乡村网络强村建设,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来源:华龙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