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灯火通明的夜校教室,已成为不少市民晚间“充电”的新去处,这股夜间学习的新风尚,正是淮安创新推出“技能夜校”培训模式的生动缩影。从家政服务到人工智能,23个热门工种课程,助力市民以“一技之长”敲开“就业之门”。
“白天上班没时间,晚上学习正合适。”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淮职业培训学校学员汪利娟道出了众多市民的心声。
如今,灯火通明的夜校教室,已成为不少市民晚间“充电”的新去处,这股夜间学习的新风尚,正是淮安创新推出“技能夜校”培训模式的生动缩影。从家政服务到人工智能,23个热门工种课程,助力市民以“一技之长”敲开“就业之门”。
精准滴灌
量身定制市民“培训套餐”
市人社局依托“淮安人社”“淮安就业”公众号,在全省率先打造“培训—评价—就业”一体的培训意愿采集系统,构建了“群众点单、政府派单、机构接单”精准化培训供给机制,通过系统、社区工作站等方式,全面收集培训需求,各教学点量身定制课程体系,实现了职业技能培训“精准滴灌”。
“我们根据市民需求,利用夜间时间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就近开设教学点,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提升就业能力。”江淮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刘芝凤说。这种依托社区、深入基层的培训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以来,该校已完成夜班培训5期、周末班3期,培训人数约3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在微信公众号填写培训意向后,系统自动推送适配课程;企业更新用工需求后,系统将按月引导培训机构调整开班计划,避免资源浪费。这种“双向互动、实时响应”的机制,使热门工种岗位匹配准确率达90%,形成了“市民提升技能、企业招到人才、社会活力增强”的多方共赢格局。
金湖县人社局结合群众点单和企业需求,在金湖技工学校免费开展电工、数控车床、叉车工、电子商务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学员快速掌握职业技能;瀚唐软件职业培训学校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在夜间开设电商直播、数据标注、人工智能、新媒体运营等紧贴就业需求的新课程,并采取“线上预习+线下实操+社群答疑”的混合教学模式,方便学员灵活参训……技能培训已然成为市民就业的“加油站”。
弹性赋能
多元培训助力“学技无忧”
“‘技能夜校’真正解决了我们上班族的学习难题。晚上上课不耽误白天工作,技能提升了,职场竞争力也更强了。”在企业担任文员的刘女士对弹性学制赞不绝口。针对在职人员时间碎片化的特点,淮安“技能夜校”推出“时段可选、课程可调、进度可控”的弹性学习机制,提供晚间班、周末班、混合班等多种学习形式。
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宽培训覆盖面。淮安区建工尼龙制品有限公司与淮安工业中专合作开办企业夜校,邀请高素质专业教师、行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劳动模范等担任培训教师,通过个性化设置培训课程与培训时长等方式,培养符合各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员工稳定性明显提高。
据悉,2024年以来,淮安创新推出“技能夜校”“周末课堂”等培训模式,针对现存的“工学矛盾”痛点,整合优质培训资源,让市民利用晚间空闲时间学习新技能。目前已开设电子商务、数据标注、人工智能、创业培训、养老护理等热门工种夜间学习课程,累计办班223期,培训学员超8000人次。
“富民之花”处处绽放
“洪泽湖莲蓬颗粒圆润饱满,生吃时清香甜润,微甘而鲜……”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新华社乡村振兴优秀主播施晓聪在直播间推介着洪泽湖的莲蓬。
施晓聪在参加淮安创业大学网络创业培训,学习了短视频剪辑、直播技巧等课程后,便开始自主创业,通过直播帮助有需要的企业、家庭农场、村民销售农产品,带动农产品年营业额超600万元,带领超200名淮阴区南陈集镇果林村村民致富。
市人社局培训意愿采集系统整合“培训—评价—就业”全流程,学员通过培训考取相关证书后,不仅培训学校推荐就业,系统还将定向推送不少于3次岗位信息,实现“结业即荐岗”。市民王女士已通过培训取得证书,现在成功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有4000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启动求职能力实训(SYC)师资培养,组建求职能力实训师资队伍,大力推广求职能力实训,为青年群体提供“岗位对接—就业指导—培训推介”的“一条龙”服务,切实提升青年的求职竞争力,助力其从“找工作”向“找好工作”转变。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