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大作中的世界名曲——2077与恶灵附身,月光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3 13:10 1

摘要:游戏中的世界名曲系列已经更到第五年,前后约有50期。在众多制作精良的3A大制作里,音乐不仅是背景音,更是塑造氛围、传递情感的灵魂,而游戏与古典乐的碰撞,也是玩家最能体验游戏艺术氛围的时刻,在《赛博朋克2077》和《恶灵附身》这两款风格迥异的游戏,都巧妙地融入了

游戏中的世界名曲系列已经更到第五年,前后约有50期。在众多制作精良的3A大制作里,音乐不仅是背景音,更是塑造氛围、传递情感的灵魂,而游戏与古典乐的碰撞,也是玩家最能体验游戏艺术氛围的时刻,在《赛博朋克2077》和《恶灵附身》这两款风格迥异的游戏,都巧妙地融入了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经典作品《月光曲》,这首曲子用柔美的旋律为玩家带来超脱于暴力和混乱的片刻宁静,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月光曲背后的故事!

作为CDPR现象级3A大作《赛博朋克 2077》,游戏中出现古典乐的场景并不算少,之前给大家介绍过华子等待任务名肖邦夜曲的故事,德彪西的《月光曲》出现在“向法律宣战”任务中,当V进入市长佩拉雷斯家时,可以听到这首经典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在任务结束需要玩家离开大楼时,也可以静静在市长家里欣赏这首曲子。

德彪西的《月光曲》一向是以梦幻的和声与流动的节奏著称,与游戏的赛博朋克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赛博朋克是一个高科技与低生活水平并存的世界,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高度发展,带来了全息投影、义肢、霓虹灯等先进技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背景下,社会却极其不公,底层人生活挣扎。

游戏里的《月光曲》似乎象征着角色内心深处对人性与自由的渴望,玩家扮演的V在无尽的斗争中追寻自我,这段旋律就像是短暂的喘息,让人反思科技进步是否真的带来了幸福。当然,如果你玩过另一款游戏《恶灵附身》,这首曲子也会有更多的感受。

作为对比,《恶灵附身》将《月光曲》置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境——一个充满心理恐怖与超自然元素的扭曲世界。在这款生存恐怖游戏中,每次那台老旧的留声机响起这首钢琴曲时,玩家就会知道自己终于从疯狂血腥的鬼屋中暂时逃离。

9.4

恶灵附身

83

10.4

8.7

恶灵附身2

14.8

大多数恐怖游戏都会用噪音或冷调旋律营造压迫,而《恶灵附身》中《月光曲》柔和的音乐,与周围的病态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尸变的敌人、扭曲的现实和精神崩坏的世界,但在德彪西月光般的旋律下,一切都被短暂“净化”。不过《恶灵附身》很多片段还会将《月光曲》的旋律刻意放慢或加入回响效果,听起来也有一丝诡异的效果,这种冷静与温柔反而更让人心悸。

为什么一个写于19世纪的古典乐作品,能在多款现代游戏中被反复使用,还能引发玩家的共鸣呢?

因为《月光曲》本身就是关于人性、孤独和内心渴望的旋律,它不像巴赫那么理性,也不像贝多芬那样激昂,它更像是一个夜晚的自语,一个在残酷现实中轻轻的叹息,正是这种朦胧而深刻的情感张力,让它能完美嵌入赛博朋克世界与恐怖游戏废墟之中。

《月光曲》由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创者克劳德·德彪西创作,德彪西早年学习传统音乐,但逐渐厌倦浪漫主义的宏大叙事,转而从东方音乐、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派绘画中汲取灵感,德彪西的音乐打破了古典调性规则,比如在《月光曲》中大量使用全音阶和非功能性和声,营造出光影流动的意境。

正如德彪西本人所言:“音乐是音符之间的沉默!”这个理念也在《月光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大量旋律的碎片画与留白,让听众在想象中完成“音画重构”,无论是赛博朋克2077的市长家中任务,还是恶灵附身的安全屋,都留给玩家独处欣赏音乐的空间,这恰恰也是游戏设计师希望达成的效果。

04 月光曲

对于古典入门听众来说,很多人其实会分不清贝多芬的“月光”和德彪西的“月光”,背后还有一段趣事。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本名不叫月光,而是《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当时正值贝多芬的耳朵病情恶化和失联的双重打击,这首曲子更像是贝多芬个人痛苦的宣泄。

日后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将曲子比作“琉森湖月光下的小舟”,后人又附会了“盲女月光即兴创作”的传说,所以就有了月光曲的名字。德彪西的月光灵感来自意大利贝加莫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同名诗《月光》中的意象,德彪西的月光灵比贝多芬的月光晚了接近100年,两首月光都相当出名,直到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展现出远超时代的生命力,这也是现代很多快餐流行音乐永远都无法到达的高度。

我想,无论是《赛博朋克2077》的夜晚被《月光曲》温柔照亮,还是《恶灵附身》的噩梦中出现这段熟悉旋律,我们仿佛都被设计师提醒——无论游戏多么科幻或恐怖,真正打动人的,始终是那一丝人类情感的光芒。或许,这也正是古典音乐能够穿越时代,在游戏中长存的原因所在。

笔者补充:最后推荐一曲里赫特演绎的德彪西,以后有时间再给大家介绍里赫特!

来源:游戏AI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