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春秋假要来了!一半欢喜一半愁,家长吵翻:放还是不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02:38 1

摘要:2025年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刚发了个新政,说要在中小学探索设置春秋假。不少家长一看,欸,这不是“多放假”吗?其实不然,人家是说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优化一下假期结构,把寒暑假的时间匀一点到春秋季。

2025年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刚发了个新政,说要在中小学探索设置春秋假。不少家长一看,欸,这不是“多放假”吗?其实不然,人家是说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优化一下假期结构,把寒暑假的时间匀一点到春秋季。

就说最近的试点吧。佛山今年秋天就先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秋假放3天,11月12到14日,不调休、不补课,还提供免费校内托管。恩施更直接,全州义务教育学校春秋假都不少于1周,春假还和清明节连起来了。成都那边也灵活,学校可以征求家长意见调整教学计划,双职工家庭不用愁,校内托管安排上了。

杭州算是先行者了,今年把政策又细化了。春秋假不光是放假,还组织学生搞钱塘江生态科考,跟着专家测水质、听非遗课,孩子回来写的观察日记,把生态链讲得明明白白,比死记硬背强多了。

家长这边,有人乐开花,觉得春秋季天气好,带娃错峰旅游、研学多舒服。但也有人犯愁,双职工家庭没人带娃咋办?还有人担心孩子玩野了,成绩下滑。

针对这些担心,各地也有招。像成都某区,联合少年宫、社区搞托管,既有作业辅导,又有兴趣课,还组织亲子研学。杭州试点学校跟踪数据也显示,参与研学的孩子,科学、语文实践应用能力测评优秀率确实提高了,看来会玩的孩子学习能力也不差。

老师这边,春秋假可不是少上课那么简单。佛山有个语文老师,为了带学生搞古村落文化探访,自己先把当地历史民俗研究透了,倒逼自己成了“半个专家”。不过也有收获,老师能从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擅长组织,这在课堂上可看不出来。

当然,推行春秋假也怕走形式。要是学校把假期变成纯放假,孩子在家睡大觉、玩手机,那政策效果就没了。所以得精细化落地,学校要做好课程设计、资源对接,政府要给博物馆、企业政策优惠,家长也得主动参与,多陪孩子做有意义的事。

说到底,春秋假不是该不该放的问题,而是怎么放才有价值。它考验着教育部门、学校,也考验着咱们家长。要是能把它变成实践课堂、亲子时光、老师成长的平台,那这事儿就值。要是搞成形式主义,那就得不偿失了。

咱们不妨给它点时间,让孩子在春天看花开、秋天看叶落,在实践中明白知识不止在课本里,这样的成长多鲜活。

来源:沐晨曦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