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秋风掠过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磨街村方沟李子园,空气中弥漫着果香。李子园内,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既昭示着丰收季的到来,也承载着一段跨越六十载的乡土记忆。
近日,秋风掠过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磨街村方沟李子园,空气中弥漫着果香。李子园内,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既昭示着丰收季的到来,也承载着一段跨越六十载的乡土记忆。
据介绍,这片浸润着几代人汗水的李子园,如今已成为磨街乡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鲜活注脚,用累累硕果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据磨街村老人回忆:以前,在集体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磨街乡政府将统一购置的李子苗分发至村民手中,鼓励大家发展果树种植。李子幼苗在这扎根生长,也在村民心中播下了致富的种子。六十载寒来暑往,有着村民们精心培育、代代相传的老李树的方沟李子园,早已成为人们心中抹不去的乡愁。2019年,村民方帅返乡创业,承包下这70亩的李子园,决心让承载着集体记忆的果林焕发新生。
如今,走进方沟李子园,绿意盎然间,玫瑰香李的淡雅、恐龙蛋李的醇厚与本地老品种李子的清甜交融成独特的果香。方帅与妻子李梦茹是李子园里最忙碌的身影,他们踏晨露巡查果树,顶烈日疏花疏果,悉心照料每一株果树的生长。
“我就想把老园子管好,让传统味道传承下去,更要提升品质闯出新路。”方帅介绍,五年间,李子园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成功引入玫瑰香李、味帝李、恐龙蛋李、黄金李等优质品种,实现了“老树新枝”的品质升级。
李子园的变革不仅体现在种植端,更延伸至冷藏和销售环节。李子园一角,方帅家刚满21岁的女儿方姝蓉正对着手机镜头熟练地推介产品。大学刚毕业的她,注册了“方沟李子园”的网店,通过直播将李子园“搬”上网络,用年轻视角为家乡特产拓宽销路,为传统销售模式打开了新通道,让“方沟李子”的名号走出大山。
李子园内游客络绎不绝,“免门票入园”让人们尽情享受田园乐趣。园方设计的“李子达人”打卡、短视频互动等活动,让采摘成为充满趣味的田园体验。日均200余人次的到访量让这片土地焕发活力,仅周末两天就带动鲜果销售超3000斤。
从生产队时期集体栽种的第一棵李树,到方帅一家精心经营的现代化李子园,方沟李子园既守住了乡愁记忆,又开拓了增收新路,李子园的变迁是磨街乡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杨依林)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