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联储在政策声明中指出,“就业下行风险已经上升”,并提及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略有上升等现象,这些变化让市场预期美联储会采取一定的宽松措施。
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宣布2025年的首次降息,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调整后的利率区间为4%至4.25%。
特朗普政府的持续施压、美联储内部人事变动、经济数据的复杂性,都让这次降息看上去远不只是一次单纯的技术操作。
对此,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回应了外界的质疑:“我们绝不受政治干扰”。
美联储在政策声明中指出,“就业下行风险已经上升”,并提及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略有上升等现象,这些变化让市场预期美联储会采取一定的宽松措施。
美联储表示,虽然通胀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劳动力市场的韧性正在减弱,而美联储在6月时预计的2025年GDP增长为1.4%,但在9月却将这一预期上调至1.6%。
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启动降息,看似合理。但问题是,这一时间点,恰好与特朗普对白宫经济政策的强势介入发生重合。
9月17日宣布的降息,距离特朗普对美联储发出公开批评不到的三周时间。特朗普在多个场合呼吁鲍威尔“立即大幅降息”,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妨碍经济增长”。
更具争议的是,特朗普在8月决定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并任命前白宫经济顾问史蒂芬·米兰为新理事。
米兰是特朗普经济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而他在9月17日的FOMC会议上,是唯一投票支持降息50个基点的人。
一边是总统换人施压,一边是美联储宣布降息,鲍威尔再怎么强调“独立性”,也很难让市场完全信服。
在这次会议上,FOMC的12名投票成员中有11人支持降息25个基点,只有米兰一人要求降息50个基点。从投票结构来看,大多数成员仍保持了技术中立,没有迎合特朗普的大幅降息要求。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承认,当前的通胀仍处于高位,但就业风险正在加剧。他说,美联储的经济预测应“从概率角度理解”,也就是说,政策制定并非绝对,而是基于一系列可能性做出的平衡。
这番话语,看似技术性强,但实际上也在回应外界对政治干预的担忧。鲍威尔试图传递一个信息:即便面临外部压力,决策过程依然是数据驱动的。
尽管本次降息幅度有限,但从各方反应来看,这场政策调整的意义早已超出了经济层面。鲍威尔的“我们不会受政治干扰”,是在持续压力下的一种自我申明。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说,政策制定者要在“通胀风险”与“就业下行风险”之间走钢丝,这句话也道出了当前经济和政治环境的真实困境。
美联储的独立性,是在制度、流程、公开透明等多个维度中体现出来的。从这次降息可以看出,美联储在维持独立性方面仍有一定的空间。但面对政治干扰的强度升级,这种空间还能维持多久呢?
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说:“独立性不是口头承诺,而是一次次拒绝妥协的行动”。而鲍威尔所说的那句“绝不受政治干扰”,也许正是一场持续的守卫。
来源:晓婷医生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