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得益于三国演义的传播,吕布的为人可以说是臭名昭著,是人尽皆知的“三姓家奴”,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他跟着谁谁就好不了,活脱脱一个丧门星,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得益于三国演义的传播,吕布的为人可以说是臭名昭著,是人尽皆知的“三姓家奴”,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他跟着谁谁就好不了,活脱脱一个丧门星,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事实上,说到四处投奔,刘备其实跟吕布差不多,漂泊半生,长期寄人篱下,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却是仁义满天下,与吕布的待遇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答案是明摆着的,那就是吕布确实人品不行,活该被骂。
先来看看吕布的辉煌战绩,杀了主公丁原,杀了义父董卓,张杨因为支持吕布被手下杀了,袁术被吕布坑了好几次,刘备收留吕布结果吕布反手偷了徐州。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小人行径。
不难发现,吕布跟随过的人,基本都不得好死,要么被吕布亲手杀了,要么被吕布连累死亡。刘备算是结果最好的一个了,只是被偷了家,从主人变成了客人。
再来看刘备,虽然前半年确实混的惨,东奔西走四处流浪,但是严格来说,刘备的每一次投奔,其实更像是一种合作或者同盟,自己一直有独立的团队,并不是吕布那种卖身似的投奔。
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袁绍、陶谦、曹操、刘表,每一次离开都是光明正大,没有发生过一次血拼,公孙瓒、袁绍、曹操的死亡,跟刘备没有任何关系,陶谦、刘表都是病死。
对比一下,那结果很明显啊,吕布这个温侯,堪称是瘟神,跟了谁谁就倒霉。而刘备则没有这个光环和体质,不仅在四处流浪中始终有人坚定跟随,而且仁义之名和声望不断传播。
对于吕布的评价,从三国开始就一直很统一,直到近两年才有了子虚乌有的“忠义侯”式洗白。
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司马光:布者反覆乱人,非能辅佐汉室,而又强暴无谋,败亡有证。
郝经:吕布翻覆,虓猛而不知义。至于禽戮,乞解缚自效,岂天也哉。
丁耀亢:布以枭将,两刺其主,白门之诛,有天道焉。
王夫之:而有骁劲之力以助其恶,嗾之斯前矣,激之斯起矣,触之斯閧矣,蹂躏于中夏而靡所底止,天下未宁而布先殪,其自取之必然也。
所以,吕布为人所不齿,自古以来皆是如此,真实的历史上没有所谓的“忠义侯”。吕布每一次改换门庭,都伴随着暴力和阴谋,而刘备的每一次离开都是公开且有正当理由的。
最后,两人的成就大不相同,也决定了两人的过往待遇大不相同。
刘备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是一个成功者。作为成功者,历史往往都会给其赋予更多的正当性,刘备早期的漂泊经历,也容易被解释为成就大业前的必要历练和磨难。
吕布在盛年之时兵败身亡,作为一个失败者,往往会被强调和放大其性格缺陷。
来源:风雨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