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多达230万!被“毒鸡汤”耽误的底层女性,是谁让她们剩下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12:07 1

摘要: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适龄未婚女性超1亿,而30-35岁段的大龄单身女性多达230万人。

“中国的男光棍已经超过了3000万”,这几年,我们经常听到这个说法。

这话听起来,似乎在择偶市场上,女性占据了绝对优势。

但看完下面的数据,你或许就不那么乐观了。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适龄未婚女性超1亿,而30-35岁段的大龄单身女性多达230万人。

这部分人被外界定义为“剩女”,还有人说“剩下的都是奇葩”。

某婚介所红娘也指出,大龄剩女有一个统一的心态,“不合乎标准,宁可单着,也不委曲求全”。

而她们筛选男性对象的标准,几乎出自网络流行的“毒鸡汤”。

“给你花钱的男人不一定爱你,但不给你花钱的男人一定不爱你”

“女人是用爱的,用来宠的”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包容你所有缺点”。

被毒鸡汤耽误的大龄女性,既要自由,又要婚姻,于是在自相矛盾中,一步步沦为剩女。

“女孩子多,就应该挑,为什么不挑呢,为什么要随随便便嫁人?”

这句话出自一名叫黄文娟的女孩,年龄30岁,单身,福建人。

她认为自己单身的原因是,周围男生太差劲,以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个爱自己,有车有房,年入百万的白马王子不是难事。

文娟大学毕业后,将大量的时间投入事业,几年时间,凭借自己优异的能力,很快晋升为深圳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

事业稳定后,文娟便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认为优秀的自己必能找到年薪百万的男士。

于是花重金,报名婚姻介绍所,并提出相亲条件:身强体壮,颜值高,年入百万,深圳至少有车有房。

红娘好不容安排了两个符合条件的相亲对象,一位是从事房地产工作,另一位是香港程序员。

但文娟分别以颜值不高、宅男生活没情调为由拒绝掉对方。

由于相亲条件过高,文娟再没有碰到符合自己预期的相亲对象。

又过了半年,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位年龄偏大,经济条件雄厚的香港男士。

令文娟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看不上她。

文娟以为凭借自己多年靠独立积攒的优势,可以匹配到优质的男士。

结果,这些她自以为是的优秀,在优质男眼里一文不值,优质男更看重的漂亮、年轻,可惜文娟没有。

其实,文娟并没有理解“女性独立”的真正内核,而是理解为“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去跨越阶层”的网络毒鸡汤。

像文娟这样的大龄剩女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年轻时为了让自己变得优秀,放弃那些看上自己,但条件普通的男生。

但谁也不会想到,她们在变优秀的同时,也在被优秀抛弃。

有的人受“独立女性”主义影响,为得到优秀,而变得优秀,而有的人只为得到优秀的人,摆脱自身的阶层困境,用时间博翻身。

无论是受毒鸡汤耽误的优质大龄剩女,还是条件一般的大龄剩女,她们的择偶条件极其一致,物质和精神完美契合。

大龄剩女群体变大,表面原因是网络毒鸡汤的误导,其实,是资本利用人性对女性的捧杀。

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问题,导致民众开始存钱,不愿意消费,为了促进消费,资本从消费理念下手。

那个时期,媒体大肆宣传,“女人买包,是为了更好的自己”“爱她,就为她买颗钻石”等,从而由消费理念拉动了内需。

在国内80年代开放后,资本以同样的消费理念用于中国人身上,但中国男性太理性,只能把矛头投向女性。

由于女性的收入比较低,资本选择将爱情和消费理念绑定,拉男性入场买单。

一些熟悉的毒鸡汤也顺应而生,“男人的钱包在哪里,心就在哪里”等。

从2010年起,中国开始热衷过一些关于爱情的节日,像情人节、七夕节、520、521等。

节日期间,男生为女生买礼物也成为常态,而礼物的好坏也成为女生日常攀比的谈资。

逐渐,很多女性把自身的消费观凌驾在男女的关系之上,筛选经济条件优厚的男士成为女性内心的首选。

基于女性消费观的改变,出现了两类大龄剩女:

第一类是以单纯以物质为核心的大龄剩女;第二类是仍然以物质为核心,但以“独立女性”为杠杆的大龄剩女。

一大批情感主播利用第一类女性这一心理,教唆一些歪曲的爱情观,收割流量,狠捞金钱。

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叫曲曲女大人的情感主播,公然教唆女性如何钓金龟婿:

“男人是渠道,情感是技能”“撒个娇就能换来千万房产”“不要和我谈道德,我的直播间不聊这个”等等。

而一大批认知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龄剩女,受这种毒鸡汤影响,扭曲爱情观和婚姻观,以嫁入高收入群体,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目的。

她们宁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既要物质,也要情感。

而第二类以“独立女性”为杠杆的大龄剩女,就如黄文娟一类大龄剩女一样,先让自己先变优秀,再去撬到更优秀的人,而奢望的消费观仍没改变,以至于高不成低不就。

在资本的引导下,在无处不在的奢望消费观和歪曲爱情观的炮轰下,导致很多大龄剩女以实现阶级跨越,追求物质与精神完美的对象为主要目标。

想脱单的,被“毒鸡汤”耽误的大龄单身女性该何去何从?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单身群体月收入分布中,收入10000元以下的占49.23%,10000-15000区间占26.6%,15000~20000区间的占15.82%,20000以上的占4.62%。

以昆明为例,在单身群体中,收入处于3000-5000之间占72.16%,5000-8000区间占15.86%,8000-10000仅占3.39%。

研究数据发现,除了一线城市外,单身男性的人均收入普遍在5000元左右,甚至一线城市将近50%的单身男性收入也在10000元以下。

从数据角度,对于大龄剩女而言,想要找到一个高收入的对象概率非常低。

反观大龄剩女的收入,在中国妇联的《中国剩女调查》报告中,剩女的收入普遍较低,以青岛妇联调查剩女收入为例。

收入在3200元以下的占52%,而月入过10000元的仅占1%。

然而,在高收入男性眼里,除了收入是基本条件外,最在意的就是女性的年龄。

在金华某精英相亲群中,年入百万的36岁浙大副教授晒出择偶标准,对于年龄的要求竟是00后。

当收入不高,年龄也不占优势时,大龄剩女想要找到精神和物质完美契合的男性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好的办法就是,认清现实,打消婚姻改变命运的念头,提升自己认知,重新建立消费观和婚姻观,降低择偶标准或许是条出路。

来源:鬼谷子思维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