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原国际马拉松赛于2010年创办,至今已走过十六个春秋。作为国内举办较早的省会级城市马拉松赛,“太马”由于赛道环境好、参赛人数多、竞赛水平高、保障力度强等优势,先后成为全国田协金牌赛事、世界田联金标赛事,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太原国际马拉松赛于2010年创办,至今已走过十六个春秋。作为国内举办较早的省会级城市马拉松赛,“太马”由于赛道环境好、参赛人数多、竞赛水平高、保障力度强等优势,先后成为全国田协金牌赛事、世界田联金标赛事,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作为长跑爱好者,笔者在中专上学期间即是北京建材学校中长跑冠军,多次在北京中专运动会、北京建材系统运动会和北京房山县、河北涿州县等越野赛中取得佳绩。参加工作以来,由于疏于锻炼,未能上场参赛,但作为城管环卫部门负责人,从首届至今,一直参与和负责马拉松赛道的环境卫生保障,为活动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作之余,收集了不少“太马”资料和奖章,尤其是在9月10日“2025年太原马拉松赛新闻发布会”上,笔者被聘为“太原马拉松收藏大使”。为此,在第十六届“太马”即将开赛之际,将太原马拉松赛发展简史和奖章等藏品收藏情况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上图为太原市体育局副局长张长青向笔者颁发《太原马拉松收藏大使》证书
一、马拉松赛由来及在我国的发展简况
马拉松运动源于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击败波斯人赢得胜利后,希腊传令兵菲迪皮得斯从马拉松(地名)跑至雅典,报告完胜利的消息后“力竭而亡”。为纪念这一壮举,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法国人顾拜旦提议设立“马拉松”赛跑项目,最初距离约40公里。1908年伦敦奥运会时,为能让英国王室成员观看比赛,起点被设在温莎城堡的草坪上,终点为奥林匹克体育馆,该段距离为42.195公里。1920年,国际田联正式将42.195公里确定为马拉松赛标准距离。因其高体能要求,与“挑战极限、传承精神”的宗旨相契合,故被列为奥运会最后一个比赛项目。2004年雅典奥运会将其颁奖典礼设于闭幕式。
上图为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上,运动员进行马拉松比赛
我国于清光绪30年(1904年)始办“万国越野跑”,起初都是外国侨民参加,1927年才有国人参赛。1929年上海体育协会举办了首届马拉松赛,距离仅27公里。1935年,王正林在万国越野跑上夺冠,1936年成为首位参加奥运会马拉松赛的中国人,以3时25分36秒列居柏林奥运会第40名。
1956年,北京举行了15公里长跑赛。1957年11月,江苏首次举办马拉松赛,夏启宇以2时52分40秒夺冠。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在京举行,张云程以2时29分55秒夺冠。1981年,北京创办了以城市命名的马拉松赛,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赛事。此后,许多城市纷纷举办。2024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赛696场,总参赛人数达704.86万人。其中,仅4月20日就有43场,创下了单日赛事的最高数量。
上图为1981年首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纪念章
二、太原马拉松赛的由来及第一阶段情况
太原长跑运动历史悠久,古代的“利趾”即为长跑。清光绪31年(1905年),太原举办了“万寿节”运动会,即设立了名为“最远驱奔”的长跑项目。20世纪30年代,太原中长跑快速发展,晋绥军旗下的正太铁路护路军曾组织过一支田径队,常年从太原到榆次开展往返长跑训练。
民国22年(1933年),在青岛举行的第17届华北运动会上,孙彻获万米和1500米的冠军并打破纪录。当时在太原平民中学上学的齐韫(齐心姐姐)也参加了1500米的比赛(太原市党史办原主任杨云龙提供,太原平民中学校友会编写的《太原体坛健儿与旧中国历届华北运动会》)。民国24年(1935年)9月,在上海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谷得胜夺得万米冠军。
上图为1932年参加第16届华北运动会的太原运动员
上图为1933年参加在青岛举办的第17届华北运动会的女运动员名单,山西共有四人,803号即为平民中学运动员齐韫
上图为1931年至1936年在平民中学就读的齐韫,5次参加华北运动会、2次参加全国运动会,项目有中长跑、短跑、跳远等,被誉为“山西短跑健将”。
新中国成立以来,太原马拉松运动快速发展。1958年10月山西省首届体育运动大会上,太原选手王政伟、白敏崇夺得马拉松赛前两名,并打破全国纪录。1965年2月,潘全成夺得全省中长跑锦标赛第一名。1986年7月,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少体校田径赛上,刘庭才获得马拉松赛冠军。
“太原国际马拉松赛”于2008年提出申请,2010年正式举办。每年一届,迄今已举办15届,累计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万人次报名参加。201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013年成为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2017年被国际田径联合会认证为铜标赛事,2018年升级为银标赛事,2019年升级为金标赛事,迈入“双金俱乐部”,并获国内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第11名。“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田协调整了马拉松赛事评价标准,“太马”随之成为A1级赛事。尤其是9月12—14日,在苏州举办的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上,“太马”获评“2025中国旅游精品赛事”。
2024年,太原市体育局组织进行了认真总结,将“太马”的办赛历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2010年-2014年为第一阶段。“太马”从无到有,由小及大,在国内马拉松领域打下良好基础。2013年成为中国田协最早一批金牌赛事,陆续获评“中国旅游赛事”“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中国十大优质赛事资源”等荣誉。
第一届(2010年)
首届“太马”于2010年9月5日举办。设男子全程、女子全程、男子半程、女子半程和迷你跑五项。参赛运动员共8000人。
上图为太原田协健身长跑分会制作的“首届太原国际马拉松赛”背心,由张红玲提供
上图为2010年首届“太马”的完赛纪念章,主图为两个奔跑的人,携手组成了“并”字
上图为首枚“太马”完赛纪念牌的背面
上图为首届“太马”徽章,由张红玲提供
比赛路线:起点为滨河体育中心篮球馆;途经望景路,左转至电视台后街,右转至滨河西路向南,至滨河西路热力管线桥西口(迷你马拉松终点),至长风桥南侧,右转沿匝道上长风大桥至桥东,右转下长风桥至滨河东路,沿滨河东路南行至祥云桥南500米处,左转折返沿滨河东路北行,至南内环桥南侧匝道桥口处(半程马拉松终点),至柴村桥北侧左转上桥,右转至柴村桥西,左转至滨河西路,滨河体育中心东门,右转进滨河体育中心;终点为滨河体育中心主广场。
上图为参加首届“太马”女子“半马”项目的张红玲,至今参加了全部“太马”比赛,现任太原市长跑协会副秘书长
上图为张兵生市长为张红玲签发的首届“太马”成绩单
为了做好首届“太马”的保障,笔者曾对北京环卫集团进行了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回来后认真组织,制定了操作易行的方案,全力做好移动公厕设置、赛道环境卫生和垃圾收运等工作,得到各方好评,被市政府授予“先进个人”。
上图为2010年市政府颁发给笔者的“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第二届(2011年)
第二届“太马”于2011年9月4日举办。设男子全程、女子全程、男子半程、女子半程和迷你健身跑5项。报名总人数1.5万人,其中:“全马”1500名、“半马”3000名、迷你马拉松11000名。
上图为2011年通行证
上图为2011年完赛纪念章正反面,由张红玲提供
上图为2011年李正东“全马”号码牌,共参加14届“太马”,为太原市长跑协会资深会员,由张红玲提供
上图为2011年张红玲的参赛包
第三届(2012年)
第三届“太马”于2012年9月2日举办。主题为“激情马拉松,幸福太原城”,共1.6万人参赛。比赛设男女全程、男女半程和迷你健身跑5项。
赛道从长风商务区省煤炭交易中心南门出发,经长兴北街东行,左转上长风桥东行,右转由匝道进入滨河东路,自南向北穿过南内环桥、迎泽大桥、漪汾桥、胜利桥、柴村桥,上柴村桥西行,右转进入滨河西路南行,依次穿过胜利桥、漪汾桥、迎泽大桥、南内环桥、长风桥,右转进入长风商务区,经长兴北街、长兴路、长兴南街进入滨河西路西道南行,穿过南中环桥、祥云桥抵达山西红灯笼体育场。
获得男子半程赛前三名的分别是山西李永强、西藏多布杰、内蒙古黄云龙。女子半程赛前三名均为山西选手,分别是张晓琴、唐晶晶、龙俊荣。
上图为2012年张红玲的“全马”号码牌
上图为张红玲的“全马”成绩单,由廉毅敏市长签发
上图为2012年完赛纪念章的正反面,由张红玲提供
第四届(2013年)
第四届“太马”于2013年9月28日举办。因报名人数超过预先设定的3万人,与前三届相比,路线有所调整。本届共设男女全程、男女半程和迷你马拉松五个项目。全程2013人、半程3104人、迷你25000人。外籍运动员49人,年龄最小的13岁,“太马”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比赛起点和终点设在省煤炭交易中心南门,主要途经滨河东路和滨河西路。
上图为2013年通行证
上图为2013年工作证
上图为2013年完赛奖章正面,图案为众跑者在“双塔”前奔跑
上图为2013年纪念章背面
上图为2013年组委会表彰文件
上图为2013年时中瑛荣誉证书
来自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6位选手包揽了男、女全程前三名。中国选手张景霞获得女子组第六名。
第五届(2014年)
第五届“太马”于2014年9月13日举办。首次设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迷你”马拉松赛,赛事项目增加为6个,共有280个家庭参与,总计报名3万人。其中有肯尼亚、美国和德国等13个国家的39名外籍选手。比赛起终点仍在省煤炭交易中心,赛道仍为滨河东西路。
上图为2014年通行证
太原市与德国开姆尼茨市是友好城市。2012年李正东、张红玲夫妇作为山西省首个民间马拉松使者,访问并参加了该市第七届马拉松赛。2014年,开姆尼茨市派出两位选手回访并参加“太马”。上图为赛前中德两对夫妻合影。由张红玲提供
上图为2014年参赛奖章正面
三、太原马拉松赛第二阶段情况
2015年-2019年是“太马”发展的第二个五年,借鉴先进城市做法,市政府改革了赛事运营管理方式,引入北京乐视体育作为赛事运营商,借助社会资本和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太马”,改变单纯靠政府力量办赛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专业机构市场开发和办赛能力,提升跑者体验感,传播赛事品牌,让“太马”真正实现从山西走向全国和世界。
第六届(2015年)
2015年9月13日上午鸣枪开赛,时值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是“为和平,跑太马”,共有30015名选手参加。当年实现了互联网全程6小时直播,不仅观赛观众大幅增加,也开创了国内马拉松赛事互联网直播的先河。
上图为2015年线上“半马”奖章,图案正面为太原市徽“双塔”
上图为2015年“半马”奖章正面
上图为2015年“全马”奖章正面
上图为2015年奖章背面,雕着象征龙城太原的“龙”和生肖羊
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男、女全程前三名,男、女半程前三名均为中国选手。
这次纪念奖章首次采用“扇形”形状,12块即可拼接为“圆形”,并引入“生肖”概念,融入太原元素,具有浓郁的“太原特色”,一直保持至今,得到了广大跑友和藏者的喜爱,在收藏品市场上独树一帜,深受欢迎。
上图为李正东、张红玲夫妇的“太马”奖章,组成了“圆形”
第七届(2016年)
第七届“太马”于9月16日开赛。主题为“唐风晋韵,激情太马”。有3万名跑友参加,其中包括6个国家的22名顶尖高手和全国上百个专业跑团。除以往6项比赛外,本届增加了全国首创的“传承跑”。比赛起终点仍在省煤炭交易中心。
上图为2016年张红玲“全马”号码牌。从2016年开始,号码牌由英文字母打头,用来分区、分速度起跑站位。意味着参赛人越来越多
在赛事组织上,随着与乐视体育合作进一步深入,“太马”在宣传推广和市场开发上都取得历史性突破。资金投入增加,赛事品质和跑者体验感提升,当年市政府即向世界田联递交了“铜标”申请。
上图为2016年线上马拉松赛10公里项目纪念章
上图为2016年“半马”奖章背面,主图为“二龙戏珠”,为生肖猴
上图为2016年“全马”奖章正面
第八届(2017年)
第八届于2017年9月10日举办。在上届“传承跑”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组织形式,要求8个人每人跑5公里来接力完成。此外,医师跑团等成为赛事亮点。本次报名首次突破5万人,创历史最低中签率。
据太原市长跑协会副会长张志乐言,凡2010年至2016年连续6年参加“太马”全程的,2017年颁发给参赛的“永久号”,之后参赛不用再抽签。
当年3月获评世界田联“铜标”赛事,后晋升为“银标”,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上图为2017年“半马”奖章正面
上图为2017年“全马”奖章,背面为“唐风晋韵,激情太马”,主图为奔腾的龙,为生肖鸡
第九届(2018年)
2018年9月8日,第九届“太马”在省煤炭交易中心开跑。比赛汇集了8个国家34名特邀运动员,及来自33个省市的30639名跑友参赛。男女全程均由肯尼亚选手夺冠。刘路峰以2时33分56秒获得国内男子全程第一,张景霞以1时31分49秒摘得女子半程第一。
上图为2018年“半马”奖章正面
上图为2018年“全马”奖章背面,主图为祥云桥,为生肖狗
上图为2018年山西省体育局给张红玲颁发的“山西省全民健身明星”证书
第十届(2019年)
2019年6月,“太马”成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也是国内第十个“双金”赛事,成为全国马拉松赛事走向世界的最高级别之一。
9月8日在煤炭交易中心开跑,共有7万人报名,无论是赛事影响力,还是跑友好评度,均达历史巅峰,被公认为“华北第一马拉松”。在人民网评选的“最具影响力中国马拉松排行榜”上,“太马”位居第11位,“大众认可度”高居第4名。
上图为张红玲2019年“全马”号码牌后的“芯片”
上图为2019年“太马”10周年张红玲的纪念手环
当年在号码牌后新增“芯片”,用于运动员计时和个人信息采集。之前的扣子芯片要收取押金,跑完退回,后来直接付费。采用号码牌背面加芯片的方式,既不花使用费,也省去了在鞋带系电子扣芯片的环节。
奖章设计方面,恰逢建国70周年,正面图案为北中环桥,中间为红色的70周年,得到藏友喜爱,目前市价较高。
上图为2019年,太原市体育局副局长李永昌、九牛牧业董事长吴小东、开承体育总经理刘超,给“半马”前三名颁奖,由李永昌提供
上图为2019年“半马”奖章正面
上图为2019年“全马”背面,主图为北中环桥和红色的“70”,为生肖猪
当年十月还举办了最美赛道的超级马拉松赛,背面图案为天龙山“网红桥”。
上图为2019年超级马拉松赛奖章的正面
上图为2019年超级马拉松赛奖章的背面
四、太原马拉松赛第三阶段情况
第十一届(2020年)
2020年4月,“太马”成功蝉联了世界田联“金标”赛事。由于发生“新冠”疫情,“太马”成为疫情后国内举办的首场马拉松“双金”赛事。共吸引杨定宏等150名国内顶尖选手,及4500名大众参赛。
最终男、女全程赛双双打破国内选手赛会纪录,杨成祥以2时15分12秒夺冠,将男子赛会纪录提高26秒。姚妙以2时32分25秒获得冠军,将女子赛会纪录提高2分25秒。大众半程组由山西选手郑冠宇和张娜夺冠。
上图为表妹李文爱的女子“半马”成绩单,由李晓波市长签发
此外,10月11日,组织了“太马”线上赛,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3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83000余名跑友参加。
上图为2020年5公里奖章正面,主图为“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并”字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上图为2020年10公里奖章
上图为2020年“半马”奖章背面,主图为晋阳桥,书“体育山西,健康山西,幸福山西”。门栓能提起,两侧书“唐风晋韵,激情太马”,为生肖鼠
上图为2020年“全马”奖章正面
第十二届(2021年)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太马”两次延期。8月27日宣布9月12日举行,10月9日宣布第二次延期,最终10月17日开赛,起止点仍在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原煤炭交易中心)。
上图为2021年5公里奖章正面,主图为“锦绣太原城”门和建党百年的红色“100”
上图为2021年5公里奖章背面,主图为可以打开的“晋”字门,为生肖牛
上图为2021年“半马”奖章正面
上图为2021年“全马”奖章正面
第十三届(2022年)
受新冠疫情影响,当年“太马”于11月11日采取线上赛形式举办。
上图为2022年“半马”奖章背面,为生肖虎
上图为2022年“全马”奖章正面,主图为双塔、锦绣太原城门和太原博物馆等
第十四届(2023年)
2023年“太马”于5月21日举行,共有35000人参赛,其中全程7500人、半程18500人、迷你9000人,省外选手13760人,外籍选手70人。
经过两个多小时激烈角逐,埃塞俄比亚选手率先冲线,中国选手杨绍辉获男子全马亚军,将男子赛会成绩提高了5分钟。女选手也迎来大爆发,3名埃塞俄比亚选手包揽前三,全部打破赛会纪录。男子半程项目中,董国建夺冠并打破赛会纪录。女子半程项目中,殷晓雨继2019年后再度蝉联。
上图为太原市长跑协会副秘书长,兼小店大队队长、表妹李文爱,在2023年“全马”比赛中
上图为2023年“全马”奖章背面,为生肖兔
上图为2023年“全马”奖章正面
上图为2023年线上马拉松奖章正面,主图为晋祠
上图为2023年线上马拉松奖章背面,主图为晋祠
上图为2023年第十届半程马拉松赛正面
上图为2023年第十届半程马拉松赛的背面,主图为五一广场原《晋泉之声》雕塑,上书“快乐奔跑,健康生活,幸福人生”
第十五届(2024年)
9月22日,第15届“太马”举行,赛道起点首次设在迎泽大街,7:30从火车站出发,沿着改造一新的迎泽大街,依次进入滨河西路、柴村大桥、滨河东路、祥云桥,终点为晋阳湖国际会议中心。半程和迷你终点为晋阳湖国际会议中心和山西博物院。共有4万名选手参加,其中:全程1.3万人、半程1.6万人、迷你0.5万人、家庭亲子跑0.6万人,报名峰值超12万人,报名人数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上图为2024年“全马”奖章正面
上图为2024年全马奖章背面,主图为晋阳桥、汾河、太阳及阳光,书“千年晋韵,锦绣太原”,为生肖龙
上图为2024年半马奖章,材质与全马不同,图案相同
上图为2024年线上马拉松赛奖章背面
上图为2024年线上马拉松奖章正面,主图为双塔、晋祠、龙
经过激烈角逐,埃塞俄比亚选手分获男女全程赛冠军,男子冠军打破了赛会记录。半程项目中,男、女前三名均为中国选手,王荣松、郭利亚分获男、女冠军。达到了“参赛人数最多、服务保障最优、宣传效果最佳、比赛成绩最好”的预期效果。
同时,当年为“太马”举办15周年,组委会设计制作了三个纪念徽章,可以和完赛奖章合璧在一起。
上图为“太马”15周年三个纪念徽章
第十六届(2025年)
第十六届“太马”将于9月21日在“五一广场”开跑,共有16万人报名,4万人参赛,赛道更加优化。组委会首次设立了“破叁礼”,凡突破3小时的全马选手,均可获得特别奖章。并运用智能科技,推出一键导航,为全体跑友提供便利和专属“记忆”。同时,央视全程直播,深化文旅融合,多福利回馈跑友,扩大对太原的宣传。
上图为2025年“太马”新增的“破叁”奖章
作为“太原马拉松收藏大使”,组委会赋予笔者一项特殊“使命”。正如聘书所言:“阁下在马拉松领域颇具影响力与专业见解,我们珍视您对太原马拉松的深情厚谊与卓越贡献。我们期待您用独特的视角,向世界传递“千年晋韵,锦绣太原”的独特魅力”。
上图为太原马拉松赛组委会向笔者颁发的“聘书”
鉴于此,笔者在多年收集和珍藏的基础上,在太原市体育局、滨河体育中心、开承公司和太原市长跑协会的帮助支持下,撰成本文,与广大读者和跑友共享。祝各位跑友安全完赛、取得佳绩!预祝“太马”圆满成功!祝龙城太原越来越好!
有诗赞曰:
十六春秋独收藏,中瑛搜理补阙章。
证章斑驳凝岁月,助力太马更辉煌。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