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年的《哪吒2》的火热,让2025年被称为哪吒年,这个神话人物借着影视的东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气直逼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哪吒的故事出处《封神演义》中,光怪陆离的神魔谱系中,哪吒始终是最具现代性的异数。古典小说研究名家、南开大学陈洪教授所撰写的《出仙入凡说封神》
▌伊尹
《出仙入凡说封神》 陈洪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开年的《哪吒2》的火热,让2025年被称为哪吒年,这个神话人物借着影视的东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气直逼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哪吒的故事出处《封神演义》中,光怪陆离的神魔谱系中,哪吒始终是最具现代性的异数。古典小说研究名家、南开大学陈洪教授所撰写的《出仙入凡说封神》,就是以这部古典神魔小说为标本,进行深度剖析的作品。其中在讲述哪吒这一章,他直接将哪吒定为“封神人物系列中最复杂的形象”,通过对哪吒的解析,我们了解了为何哪吒能穿越六百年时空,从佛经咒语演变为当代银幕的“魔童”?
通过钩沉史料、解构文本、比对影像,陈洪在书中抽丝剥茧地还原了哪吒的“变形记”,揭示这一形象最初源于梵文佛经中“Nata”的咒语发音,比如在《大方等大集经》《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般怛罗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都有“那吒”的称呼。唐代仅作为毗沙门天王的护法神祇,其形象也是凶神恶煞的。
真正的质变发生在北宋时期,北宋真宗时编就得《景德传灯录》第一次提到了“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的说法。当禅宗公案叩问“剔骨还父后哪吒是否存在”时,这个形象骤然承载起东方哲学对灵肉关系的终极思辨。
宋朝禅师将哪吒故事转化为形而上的诘问——若骨肉归于父母,纯粹的精神本体能否独立存在?这实则是佛教“无我”观与儒家孝道伦理的剧烈碰撞。《封神演义》作者敏锐捕捉到这一冲突的张力,哪吒“弑父”的故事因素在北宋中后期已经开始流行,在人们心中哪吒乃“狂子”非孝子,哪吒不肯“拜父”有着倔强的自我意志,出现的“塔”成为镇压一切的力量,用“如朕亲临”般的诈术来解决父子矛盾。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元素,构成了哪吒这个人物的基础,将哪吒塑造成“中国文学史上最大胆的异端”:他既是剔骨剜肉反抗父权的逆子,又是莲花化身象征纯净的神将。
这种神魔一体的矛盾性,正是后世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矿脉。1939年还珠楼主在《蜀山剑侠传》中赋予三太子亦正亦邪的气质,2019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更直接以“魔丸转世”重构其宿命,电影中敖丙与哪吒的共生关系,实则是小说原著善恶同体论的镜像投射。
陈洪对哪吒的解读揭示了这个角色的“三重反叛”——反父权秩序、反宿命论、反神魔二元。《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有对哪吒的描述。在《西游记》中,哪吒复仇是个人行为,而如来并未支持,如来的解决方法是赐塔。但是这里的塔并非武器,而是“层层有佛”的象征,是佛的象征,哪吒虽然对李靖一直心存不服,但他臣服于塔,也就是“以佛为父”,这消解了仇怨,人们并没有在《西游记》中共情哪吒。
《封神演义》中这段弑父的描写就凸显了作者的用心。哪吒的析肉剔骨更为惨烈,也需要给予李靖与哪吒更为严重的冲突。书中摘录了很多《封神演义》的原文,说明了李靖无情无理的行为造成了哪吒的心理困境,给了哪吒复仇的理由。在人物塑造上,李靖虽然为人父,但夫人难产分娩,他提剑闯进产房要除妖;哪吒闹海龙王找上门,他害怕玉帝的“正神”权威,放声大哭;哪吒的母亲为他建庙,他却毁像焚庙,害怕丢官,这些塑造出了李靖暴虐无情还有些世俗的形象。再相比书中做正面人物塑造的太乙真人胜似父亲般对待哪吒,李靖的形象就更难以获得人们的共情。
作者还提到了,书中哪吒弑父途中遇到了哥哥木吒,木吒作为传统儒家人伦纲常的维护者,完全站在李靖的角度,不由分说便与哪吒动武。即便哪吒讲出了李靖那些过分的行为,木吒只是斥责他:“天下无有不是的父母!”将哪吒复仇的个人行为联系到了伦理大道,用哪吒的故事质疑那个时代不容置疑的“天经地义”。而后哪吒与木吒的决斗,以哪吒的胜利而告终,更是展现了《封神演义》的立场和态度,相比《西游记》的归于佛法,《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更像是骨血十足的挑战者,挑战着这个时代的不平。
作者通过对《封神演义》重要角色的剖析,企图透视整个时代的精神演化史。当人们误认为哪吒是简单的英雄主义载体时,通过对原著的解读我们能再次发现这个角色最珍贵的特质,他的强大不是他的三头六臂,而是他作为“伦理秩序挑战者”的勇气。这直指文化传承的内核,我们看神话小说并不只是为了体会奇思妙想的神仙鬼怪,或者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法宝,而在于对原始文本中人文精神的激活。只有这样我们才看懂从古至今,哪吒变化背后的时代因素,李靖从小说中冷酷的父权象征变为动画电影中默默守护的父亲,这种改写恰恰暗合了当代家庭伦理的进化。
《出仙入凡说封神》中通过作者陈洪渊博的考据,角色人物的诞生和演变都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文字的历史,穿透纸背洞察背后的人文传承,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哪吒从古至今的火热,并非源于如孙悟空般神通法力,而是因其承载着人类永恒的困境与超越的渴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