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野心|明治维新后——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侵略不归路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01:48 1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日本从明治维新到全面侵华的历史轨迹,剖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形成与膨胀的过程。以翔实史料和生动叙述展现了侵略战争的残酷真相,旨在警示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永恒命题。

历史用血写就,而非墨。

本文通过回顾日本从明治维新到全面侵华的历史轨迹,剖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形成与膨胀的过程。以翔实史料和生动叙述展现了侵略战争的残酷真相,旨在警示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永恒命题。

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与中国一样,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威胁。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黑船”闯入江户湾,迫使日本打开国门。这一事件被称为“黑船来航”,彻底震醒了这个岛国。

但与中国不同,日本的反应迅速而彻底。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他们“求知识于世界”,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然而,这种改革带着强烈的军事色彩。明治政府明确提出“富国强兵”政策,1871年就派遣使节团赴欧美考察,成员中包括多位军事专家。他们不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研究殖民扩张经验。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1885年发表《脱亚论》,明确提出:“我国不可犹疑,与其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兴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这种思想为日本侵略亚洲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初试锋芒:台湾与琉球

1871年,一艘琉球船只遭遇台风漂流到台湾,船员与当地土著发生冲突,54人被杀害。日本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声称琉球是日本领土,被害者都是日本人。

1874年2月,日本政府制定了《台湾蕃地处分要略》。5月,日军正式入侵台湾。这是近代日本第一次向海外用兵,且目标直指中国领土。

台湾人民奋起抵抗,清政府也派员到台湾办理海防事宜。但由于当时清政府正面临西北边疆危机,最终选择妥协。10月31日中日签订《台事专条》,规定中国赔款日本50万两白银,日军在12月20日之前撤出台湾。

初战告捷,日本不仅获得了巨额赔款,更尝到了侵略的甜头。一位日本官员在日记中写道:“此举证明清国虽大而弱,我国虽小而强,诚可图也。”(《日本外交文书》第七卷)

与此同时,日本加紧吞并琉球。1872年,日本政府设立“琉球藩”,1879年直接废除“琉球藩”,改为“冲绳县”,琉球王国从此覆亡。清政府虽然抗议,但无力采取实际行动,只能眼睁睁看着琉球被吞并。

1880年代,日本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大陆政策”,其核心是:征服朝鲜,占领满蒙,征服中国,称霸亚洲。

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1890年正式提出日本国家发展的“两线”论:在第一条“主权线”之外,又明确了第二条“利益线”,其焦点就在朝鲜半岛。近代日本经由朝鲜半岛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正式形成。

1894年春天,朝鲜农民组织“东学党”发动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援助。日本认为机会来了,也派遣海陆军到朝鲜。随后,日本不但不撤军,还在中国撤军时,在丰岛海面上偷袭中国军舰,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

战争过程出乎所有人意料:中国海陆军队溃败,日本占领了中国辽东半岛和威海卫。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赔偿2亿两白银。

一位参战日本士兵在家信中写道:“我们从未想过能如此轻易击败清国,他们的士兵像稻草人一样倒下,他们的军舰像玩具一样被击沉。”(《日本士兵战争家书集》)

由于俄国、德国和法国干涉,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额外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甲午战争是近代中日关系“逆转”的一个标志性历史事件。日本由此发展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四、日俄战争:争夺东北

甲午战争后,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矛盾日益尖锐。1904年2月10日,日本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正式对俄国宣战。

这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而中国政府竟然宣布“中立”,这是何等的屈辱!

战争持续了一年半,最终在美国调停下,日俄两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规定将俄国在中国辽东半岛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日本随后派团赴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承认了俄、日之间对中国主权的转让。

中国东北南部从此成为日本在华侵略与扩张的基地。一位欧洲观察家在报告中写道:“日本像一只饿狼,咬住了满蒙的喉咙,绝不会轻易松口。”(《泰晤士报》,1905年9月)

1900年,日本还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联军中,日军出兵数量最多,充当先锋和主力。各国列强为了监督清政府执行《辛丑条约》,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派驻军队;日本派出“清国驻屯军”,司令部设在天津,这是近代日本在中国派驻的第一支军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以日英同盟为借口对德国宣战。但日军并不前往欧洲战场,而是在山东半岛登陆,攻占了德国控制的胶州湾。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这些条款实际上是要将中国变为日本的保护国。

日本采取强硬手段,5月7日向中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答复。5月25日,袁世凯政府签订了基本接受“二十一条”的《中日民四条约》,日本继承并扩大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

消息传出,举国愤慨。一位北京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之屈辱,永世难忘!我辈当自强,雪此奇耻!”(《五四运动史料汇编》)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团提出废除“二十一条”以及收回山东的正当要求,却被拒绝讨论。这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六、东方会议:全面侵华计划

1927年,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分离满蒙的对华政策。会后,田中首相将会议决策上奏昭和天皇,这就是著名的《田中奏折》,其中明确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28年5月3日,日本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维护其在华北和满蒙的特殊利益,制造了济南惨案,杀害中国外交官蔡公时及大量平民。

更令人发指的是,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这位曾经与日本合作的奉系军阀首领,因为未能完全满足日本的要求,最终被日本人消灭。

一位关东军参谋在日记中得意地写道:“此举好比斩断了东北的脊梁,从此无人能够阻挡我日本进军满蒙矣。”(《河本大作日记》)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一位沈阳居民在回忆录中描述那天的情景:“爆炸声惊醒了整个城市,人们惊慌失措地奔跑,日军的铁蹄声踏碎了夜的宁静,血与火染红了天际。”(《九一八亲历记》)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成立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国际联盟派出调查团,最终认为日本的行为是侵略,不承认伪满洲国。日本不仅不悔改,反而宣布退出国际联盟,继续扩大侵略。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炮轰宛平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战争迅速扩大,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这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一位外国记者报道:“这场战斗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中国士兵以血肉之躯抵抗日本的坦克大炮,整连整营的部队在几个小时内就伤亡殆尽。”(《纽约时报》,1937年8月)

最令人发指的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杀害,三分之一的城市被纵火烧毁。

一位幸存者在证言中说:“街上到处都是尸体,秦淮河的水都被染红了,日本兵像野兽一样,连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震惊了世界,但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顽强抗击侵华日军。

1945年8月15日,在遭受美国原子弹轰炸和苏联对日宣战的多重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人民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但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包括首相东条英机。一位法官在审判书中写道:“这不是普通的战争,这是邪恶的计划和残酷的暴行,是人类文明的耻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本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据统计,日本在战争中共死亡约310万人,包括约80万平民,广岛和长崎的原子爆炸瞬间夺去了约20万人的生命。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历史的教训却仍需铭记。从明治维新到无条件投降,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过程警示世人:穷兵黩武终将玩火自焚,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共存之道。愿历史之镜照亮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日本外交文书》第七卷

《日本士兵战争家书集》

《泰晤士报》,1905年9月

《五四运动史料汇编》

《河本大作日记》

《九一八亲历记》

《纽约时报》,1937年8月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中日修好条规》

来源:世事传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