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北京西单大悦城,一家叫寿司郎的回转寿司店门口,排号屏幕显示预计等候时间为10小时以上。
人山人海的商城中出现令人诧异的一幕:年轻人、家长、孩子在日料店门口排起长队,日料店为何变得如此吸引人?
8月,北京西单大悦城,一家叫寿司郎的回转寿司店门口,排号屏幕显示预计等候时间为10小时以上。
短短一年时间,这家日本餐饮品牌在中国多个城市复制了类似场景,让不少本土餐企感到压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时间段内,北京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超过67%。
西贝、九毛九等本土知名品牌纷纷下调人均消费,依然业绩难看。
在餐饮行业普遍感受到市场“寒意”的同时,寿司郎、滨寿司和肉肉大米却成了商场里的“排队王”。
这三家日料品牌的爆红让人困惑,日料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
根据餐饮行业平台“窄门餐眼”的统计,寿司郎的平均客单价为120元,滨寿司为82元,肉肉大米为77元。
这些价格已经远高于一般快餐门店,依然挡不住消费者用脚投票。
背后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品牌营造的“线下体验感”,远超传统快餐。
以肉肉大米为例,它的核心产品只有一种——牛肉汉堡盖饭。
消费者走进店里,会被安排在U型吧台围坐,眼前是厨师在现场烤肉饼,食物从半熟到全熟的过程全程可见。
顾客可以自己主动选择熟度,搭配酱料开吃。
吃不够还可以免费加饭、加汤、加蔬菜。
这种“轻社交+一人食+板前操作”的组合,在目前餐饮市场上非常罕见。
寿司郎和滨寿司则通过传送系统、平板点单、抽奖游戏等方式,强化了一种“娱乐化餐饮”的氛围。
每当有菜品送到顾客面前,系统会播放提示音,增强互动感。
消费满60元还能抽奖,奖品是寿司造型的玩具车。
中奖率不高,但社交平台上仍然有大量用户晒出中奖视频。
本质上,这是一种将“体验”作为餐饮一部分的商业策略。
在外卖高度普及的今天,消费者选择到店用餐,是为了获得一种“只能在现场体验”的仪式感。
寿司郎母公司FOOD&LIFE的财报显示,截至6月,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3%,至3131.5亿日元;运营利润增长68.4%,达到292亿日元。
其海外门店数量也从174家增长到212家,其中约100家开在中国。
在众多餐饮品类中,为什么是日料品牌脱颖而出?
日本核污水事件引发舆论危机,让国内不少高端日料店受到波及,部分品牌甚至关店。
人均100-150元的中档日料市场一度出现空白。
高端店铺寿司动辄人均几百元,平价店铺寿司又难以保障品质。
寿司郎和滨寿司恰好填补了这块空缺。
他们主打10-20元一份的产品,比如金枪鱼寿司、焦糖鹅肝寿司、甜虾乌冬面等,极具性价比。
更重要的是,日料在家庭客群中有天然优势。
食材清淡、搭配均衡,容易被老人、孩子接受。
滨寿司还推出了25元的儿童套餐,附赠扭蛋币,让孩子在就餐后能去机器前“扭蛋”,增加娱乐性。
这种家庭友好型的产品设计,在中餐连锁中较为罕见。
寿司郎、滨寿司和肉肉大米成功的关键,在于将体验与效率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型。
中国餐饮环境下,消费者的标准从“贵不贵”转向“值不值”。
“可以吃贵的,但不能吃贵了”。
这句在社交平台流传的话,恰好捕捉到了今天餐饮消费的心理底色。
来源:妇产科医生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