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4月,四野先遣兵团南下抵达鸡公山时,接到上级组建兵团的命令。先遣兵团改为12兵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兼政委,陈伯钧、韩先楚为副司令,解方为参谋长。
1949年4月,四野先遣兵团南下抵达鸡公山时,接到上级组建兵团的命令。先遣兵团改为12兵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兼政委,陈伯钧、韩先楚为副司令,解方为参谋长。
陈伯钧不仅仅是兵团第一副司令,还兼任45军军长。
对于他担任45军军长,作为45军政委的邱会作显得不安。在陈伯钧日记中写到:他与前任军长谈起45军的一些情况。据说现在邱会作感觉不安,一个大概是我是个老资格;另一个怕我搞不好这个工作。
说到老资格,陈伯钧在1927年入党,确实是老资格。但这似乎并并不能让对方觉得不安,因为黄军长也是老资格,从井冈山下来。让邱政委不安的或许是怕他搞不好工作。
45军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8纵,在往前追溯是热河军区地方部队。
热河军区是解放战争初期冀热辽军区下辖部队,冀热辽是晋察冀隶属部队,1947年冀热辽扩编为冀察热辽军区后,划归东北军区,并组建东北民主联军8纵。
8纵刚成立在秋季攻势三战三捷,歼敌一万多人,士气很旺,总部嘉奖。但司令被调离,让段苏权接替。
段苏权是政工出身,原则性很强,作为一名政工他是称职的。可偏偏放在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的位置上。尽管解放后,他担任地方军区司令,可并没有多少兵团作战经验。在辽沈战役中,部队屡次出问题,受到总部点名。
开战前,罗政委曾到纵队谈话,让大家发挥集体作用,协助司令员。
因为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的表现,待战役结束后,部队入关时被留在东北军区干机关工作。上级又将原司令调来担任,指挥参加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打得很不错。部队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南下中南时,调来陈伯钧担任军长。
陈伯钧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职务不低,当过军长、军参谋长、师长、军团长。可在抗战爆发后,从前线调任后方,担任抗大训练部长、二分校校长、军政学院副教育长、留守陇东的385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担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上干大队大队长、第二前线指挥所副司令。
虽然有指挥作战的经验,正如他所说,自己长期脱离作战部队实际太多,尽管此前在前线指挥所有近一年的见习,可缺乏作战经验等。
陈伯钧是了解自己的短板的,上级调他或许也就是想给他多锻炼多机会。
但45军政委认为南下中南作战,作战任务也不轻松,资历老,作战经验不足能不能胜任,是他担心的,因为部队经历过辽沈战役的批评,也经历过平津战役的嘉奖。
南下作战,45军没有政委想象中的情况,因为要协调配合作战,135师甚至被总部首长直接指挥,在衡宝战役中成为主角。而衡宝战役是南下时,发起最大规模作战的,调动部队之多,歼敌之多。
陈伯钧前后担任军长大半年,就因工作被抽调离开。实际上,他在指挥作战中,还没有太多发挥,因为敌人士气溃散,部队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来源:吧唧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