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实控人的“酱油第一股”:国资入局尚未控盘,ST加加走向何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4:45 1

摘要:“酱油第一股”ST加加(002650.SZ)股权治理格局出现新变化。9月16日,该公司公告称已进入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此番变动正值行业寒冬——餐饮市场遇冷波及上游调味品行业,2025年上半年,除龙头海天味业业绩仍保持增长外,中炬高新、千禾味业等企业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梦婷 北京报道

“酱油第一股”ST加加(002650.SZ)股权治理格局出现新变化。9月16日,该公司公告称已进入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此番变动正值行业寒冬——餐饮市场遇冷波及上游调味品行业,2025年上半年,除龙头海天味业业绩仍保持增长外,中炬高新、千禾味业等企业均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本就发展乏力的ST加加亦未能幸免,营收持续萎缩。在失去“主心骨”、又逢行业逆风下,ST加加考验加剧。

陷入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境地

ST加加陷入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境地。根据公告,9月16日,ST加加举办了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补选两位非独立董事的议案,补选后ST加加董事会拥有非独立董事3人,分别为董事会推荐的周建文先生,第一大股东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东方”)推荐的谢子敬先生、姚迪先生。在累积投票制实施的情形下,第一大股东中国东方及第二大股东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卓越投资”)均无法保证董事会过半数其提名的候选人当选,即无任何单一股东能控制公司董事会。

截至公告日,中国东方持有ST加加2.7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3.42%,是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卓越投资持股比重为18.79%,ST加加表示,前两大股东拥有公司表决权的股份比例较为接近,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为分散,故截至目前,无任何单一股东能控制公司股东大会。因此控股股东将由卓越投资变更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由杨振、肖赛平及杨子江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肖赛平为杨振妻子,杨子江为杨振儿子。

ST加加强调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以及截至目前未引起公司管理层变动等。但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时,上市公司虽然有高管团队主导,但可能因此要么存在长期经营的不确定性,要么存在实际控制权变更的潜在问题,都不利于日常经营的稳定。”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及食品行业分析师林岳同样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ST加加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短期看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下降,很多重大事项要协商沟通,长期看则可以互相制衡,减少大股东一言堂的问题,在战略方面不排除会出现意见分歧,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不确定性而观望,给股价带来波动。”

国资入局

加加食品(即ST加加)是杨振于1996年在湖南创立,是一家大型调味品企业,于2012年成功登陆A股,是“中国酱油第一股”。但在后续发展中,杨振不断跨界投资,比如欲通过ST加加收购与自身毫不相关的远洋捕捞公司“金枪鱼钓”,但最终该收购案宣告失败。与此同时,在投资过程中,杨振甚至不惜以ST加加的名义进行违规担保。

2024年3月13日,ST加加发布公告显示,卓越投资、杨振一家三口所持ST加加股份全部被司法轮候冻结,合计占ST加加42.29%的股权,其中卓越投资被冻结比重为18.79%。2024年11月,人民法院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对杨振、杨子江、肖赛平合计持有的公司股票(合计2.7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51%)分成两次公开进行司法拍卖,其中中国东方竞得2.7亿股,占ST加加总股本的23.42%,2024年12月23日完成过户登记手续,中国东方成为ST加加第一大股东。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东方属于国有企业,其本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下称“财政部”)持有71.55%股权,今年2月,财政部拟将其所持有的中国东方的股权全部划转至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5月7日,该股权变更已取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

虽然已有国资入局,但ST加加仍未进入稳定状态,当下卓越投资破产案还在审查之中。根据官方资料,2023年6月,卓越投资被万向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向信托”)向法院申请破产审查,2025年5月,宁乡市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了万向信托对卓越投资的破产清算申请,目前该案件尚未迎来最终定论,在5月29日的公告中,ST加加表示,卓越投资破产清算事项是否会影响公司的控制权将视后续的破产方案及法院作出的最终裁定而定,目前暂未可知。

如今在变更成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的ST加加接下来的发展战略将有哪些改变?9月18日,其相关工作人员回复《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不是很方便回答。”

承压的业绩

在备受原控股股东“拖累”的过程中,近几年,ST加加的业绩也大不如前。2020年是该公司的最后高光时刻,当年该公司营收净利润尚处于增长态势,2021年其净利润开始陷入亏损,至2024年,其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亏损。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为7.33亿元,同比减少7.07%;净利润扭亏,获得835.18万元的盈利。

“ST加加连续亏损的背后,主要是原实际控制人频繁涉足其他业务领域,过度的多元化发展导致资金链紧张,核心业务方面战略模糊不清,虽然很早提出减盐概念,但没有很好地抓住市场机遇,后续的挑战还有很多,如何确保股东之间的沟通协作,如何加强核心业务、扭亏为盈,在当前ST的情况下,融资难度加大,更可能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林岳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

2025年上半年,ST加加58%的收入来自酱油产品。在健康观念的驱使下,“减盐”成为当下调味品市场的主旋律。ST加加早在2018年就已开始进行酱油减盐酿造工艺研究,属于较早提出该理念的企业,但在原控股股东拖累的这些年里,海天味业凭借强大的规模实力已成为中国酱油市场的绝对霸主,中炬高新、李锦记、千禾味业等竞争对手也纷纷加大了对酱油产品的研发投入,当下他们皆已推出减盐酱油产品。目前在营收规模上,ST加加早已被中炬高新、千禾味业等甩在身后。

与此同时,当下整个调味品行业也正在面临“寒流”,餐饮市场受挫,与餐饮息息相关的调味品行业也受到波及。今年上半年,除了巨头海天味业营收净利润保持了双增长,中炬高新、千禾味业营收净利润皆出现15%以上的同比下滑。

面对这种现状,ST加加的发展策略是什么?9月18日,ST加加相关工作人员回复《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会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加加减盐’和‘盘中餐纯油’战略不动摇,打造大单品和大单品集群。同时,坚定执行大市场建设、三定三扩三增、BC一体化、餐饮特约经销商策略和模式。”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