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和馒头都是精制碳水,张教授“食”验结果,血糖太让人意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10:29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文 | 健康内科南医生

编辑 | 健康内科南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以为吃粽子是端午限定技能?

不,真正的“粽王”一年四季都在暗中出击!

而馒头,那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白白胖胖的主儿,竟然在血糖面前,悄悄亮出了“杀手锏”!

张文宏教授亲自“食”验,两口粽子下肚,血糖飙得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但你先别急着把粽子扔了,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清楚——精制碳水到底是个啥?粽子和馒头,谁才是那个“血糖刺客”?

说到粽子,很多人第一反应:“这不就米饭换个形状吗?”

嘿嘿,图样图森破!

糯米,可不是普通的米,它是“升糖界的火箭”!

别看它软糯香甜,进了肚子之后,消化得飞快,血糖立马飙上天。

就像你刚把粽子咬一口,血糖已经跑完了100米冲刺。

你没看错,张教授亲自上场,吃了两口粽子,血糖从5.5 mmol/L冲到10.6 mmol/L

这是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正常人坐在地上晒太阳,一口糯米粽下去,直接被拉去蹦极!

而且这还只是两口,不是两只,也不是两斤!

所以啊,别再说“吃一点没事”,你那一口,血糖可记得清清楚楚!

很多人觉得:“粽子太甜,那我吃馒头总行吧?”

呃……你怕是忘了,馒头的本名叫:“精·制·碳·水”

它看似白白净净,实则内芯“邪恶”——

精制面粉+蒸汽加持=快速升糖神器!

而且馒头的“亲和力”太强,谁一口只吃半个?

一上桌就是“一笼起步”,吃着吃着,血糖就上天了。

精制碳水,说白了,就是把粮食“削皮去糠”,只留下最容易被身体吸收的部分。

比如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还有各种甜点、糕点、糖果……

这些玩意儿进肚子之后,血糖上升得快,胰岛素压力也大,久而久之,胰腺哭了,糖尿病就来了。

这类食物的“升糖指数”(GI值)普遍高,吃了之后血糖像坐电梯一样“嗖”一下往上冲!

升糖指数,英文缩写GI,是个啥呢?

简单说,它是衡量食物让你血糖升得有多快的“速度表”

GI值越高,升糖速度越快,身体越来不及反应。

低GI:慢悠悠,血糖稳得像老牛拉车中GI:还行,像小电驴慢慢来高GI:冲啊!血糖直接飙车!

糯米、白米饭、白馒头、年糕,通通都是高GI选手!

这个问题,就像问“榴莲臭还是臭豆腐臭”,答案是:它俩都臭,只是臭法不同!

粽子因为糯米+各种馅料(尤其甜的),升糖快,且容易“超标”。馒头虽然没啥馅,但体积大、易入口,吃得多,升糖也猛。

张教授的实验已经说明:两者都是“高危选手”,区别只在你吃多少和怎么吃!

讲真,不能因为怕血糖升高,就从此与粽子绝交。那还要不要过节了?!

关键是:怎么吃,吃多少,和谁一起吃!

比如:吃粽子前,先来点蔬菜垫肚子;吃完后,散散步,不要直接摊沙发;粽子别吃太甜太油的,咸蛋黄+五花肉的那种,简直是“糖脂双爆”!

馒头不是洪水猛兽,关键是别空口吃!

你要是早上起来空着肚子,直接来一大白馒头,那血糖肯定飙高。

正确姿势是:搭配蛋白质和脂肪,比如鸡蛋、牛奶、豆腐脑,加点蔬菜,血糖就稳了!

而且还建议你——“蒸馒头,不如冻馒头”!

冷藏过的馒头再加热,其中的淀粉会变成“抗性淀粉”,升糖速度会慢一点,虽然不是魔法,但确实有用!

想管住血糖,第一步不是戒粽子戒馒头,而是换掉“吃得太快、吃得太单一”的习惯!

比如说,吃饭顺序很重要: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血糖会平稳很多。

再比如,一天中走一走、站一站,别总坐着当“沙发土豆”,餐后散步15分钟,血糖值能降好一截!

还有一点很关键,别熬夜!你睡得越少,胰岛素越不灵!

不只是糖尿病,精制碳水还会让你……

变胖!变油腻!变得爱犯困!

你没发现吗?中午吃了大碗面或两个大馒头,下午就想趴桌子上“做梦见周公”。

精制碳水不仅升糖快,还容易让你饿得更快——

血糖飙→胰岛素跟着飙→血糖又掉→你又饿了→再吃→恶性循环!

所以说,别总怪体重秤“没良心”,你那几口精制碳水,早就悄悄“埋雷”了!

粽子也能吃出“低GI”?是的,秘诀在这里!

别小看厨房里的“组合拳”:

用糙米、紫米、杂粮代替糯米,搭配瘦肉、坚果、粗纤维蔬菜

这种自制“杂粮粽”,不仅升糖慢,还更香、更嚼劲!

虽说传统粽子香,但健康粽子香得更持久!

当然啦,别高估“健康粽”的魔力,再健康的粽子,也别一口气干仨!

要吃得“有脑子”!

粽子、馒头、白米饭、白面条,这些都不是敌人,真正的问题是:你吃了多少?怎么吃?有没有搭配?

别让“碳水”背锅,我们要做的,是控住量,搭配好,吃得慢,动得快!

最后划重点:粽子、馒头别怕,但得聪明吃!

别空口吃精制碳水,搭配蔬菜蛋白质更稳血糖

饭后动一动,血糖不发疯

少吃多样,粗细结合,杂粮加点分!

偶尔吃粽子不过分,天天吃,那是找事儿!

好啦,今天的“碳水吐槽大会”就到这儿!

如果你看完觉得“哎呀我家那口子也得看看”,那就赶紧转发给他!别让他继续每天早上一笼馒头,晚上再来一锅粽子汤!

记住一句话:吃得明白,血糖才不找你麻烦!

参考资料:

张文宏教授关于粽子升糖实验,来源:央视新闻《健康中国》栏目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2022版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美国糖尿病协会)官网

《升糖指数与糖尿病营养管理》,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第13期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版

来源:健康内科南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