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的“下坡路”信号:4个通病与6大特质,早看清早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05:04 1

摘要:可数据摆那儿:2023年某招聘平台调研,35岁被裁的人里,68%在上一份工作中连续3年没涨薪。

“再混几年就完了”这句话,像不像微信群里长辈的唠叨?

可数据摆那儿:2023年某招聘平台调研,35岁被裁的人里,68%在上一份工作中连续3年没涨薪。

不是公司变狠,是他们自己把路走窄了。

先说最扎心的现场。

上周去朋友公司串门,撞见一个92年的小哥被劝退。

HR的原话很温柔:“岗位调整。

”翻译过来就是:五年里PPT还是大一号的宋体,开会只会点头,下班第一个溜。

他走那天,把工位抽屉里的彩票全撕了,嘴里嘟囔“早知道买复式”。

你看,连幻想都选最省事的。

通病1 被动等馅饼

彩票心理在职场翻版:等老板看见、等同事离职、等年终奖。

可机会像公交,你低头刷手机,它就呼啸而过。

我观察过,同批进公司的,主动举手做项目的,三年后薪水是“等等党”的2.4倍。

数字冷冰冰,但真实。

通病2 只看今天饭钱

前同事阿珊跳槽时,为了多两千块放弃期权,半年后原公司上市,她原地踏步。

短视不是傻,是大脑在偷懒——立刻到账的快乐,比三年后的股票香。

行为经济学叫“时间折扣”,说人话就是:大脑默认你活不到三年后。

通病3 假佛系

“差不多得了”是句麻醉剂。

你以为松弛感,其实是肌肉萎缩。

见过最离谱的,有人把年度OKR写成“活着”,季度复盘靠抄去年模板。

佛到最后,连Excel公式都忘了。

通病4 认知结界

“我干这行十年了”后面常跟着“不用学新东西”。

可行业迭代的速度,比前任拉黑你还快。

去年做直播运营的姑娘,今年全转去剪短视频,不会用AI写脚本的,简历直接进回收站。

六个特质,说穿了是日常小动作。

没目标的人,周末永远在问“去哪玩”,像浮萍;甩锅侠的口头禅“这不是我负责”,听得耳朵起茧;拖延精把deadline当复活点,熬夜到三点发朋友圈“又是秃头的一天”;不复盘的人,踩过的坑年年长草;最惨的是圈子烂,酒桌上吹牛的兄弟,真有事时微信都不回。

怎么破?

别搞宏大叙事,从小处恶心自己。

试试把目标写成便利贴贴镜子,SMART原则太拗口,就写“本周搞定PPT动画,别再被客户吐槽像翻书”。

番茄钟25分钟,手机扔抽屉,效率像突然开了挂。

复盘不用长篇大论,每天下班前写三句话:今天搞砸啥、为啥、明天怎么改。

我试过,两周后连外卖都少点两次——因为发现“拖延点餐”是饿过头的元凶。

社交别硬融高端局,先清理消耗你的群。

把总发砍一刀的亲戚设为免打扰,空出的时间看行业直播,哪怕学个新快捷键,都比听“我家孩子考了几分”有用。

最后说句不中听的:改变不是顿悟,是每天扒自己一层皮。

就像健身,第一天练完像被卡车碾过,三个月后不练反而难受。

现在回头看,那些“越混越差”的人,其实早在一万次“算了”里,预定了结局。

你抽屉里还藏着几张没刮的彩票?

来源:神秘扑克fQ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