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妈妈曾是县城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一辈子粉笔字写得端正漂亮,批改作业到深夜,却从不向学生收过一分钱补课费。她那个年代的老师,骨子里都有种"清贫而自豪"的品格。
秋日暖阳
"妈,每月给您两千块钱生活费够吗?"我递过存折时,王强撇了撇嘴,欲言又止。
那是去年秋天,我妈退休后从老家来我家安度晚年。
妈妈曾是县城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一辈子粉笔字写得端正漂亮,批改作业到深夜,却从不向学生收过一分钱补课费。她那个年代的老师,骨子里都有种"清贫而自豪"的品格。
我和王强结婚十年,有个八岁的儿子小杰。丈夫王强在市建筑设计院当工程师,单位分的房子不大,七十多平的两居室,好在有个小阳台,能晒晒衣服,养几盆妈妈喜欢的吊兰。
"够了够了,你们年轻人房贷车贷压力大,我也有退休金。"妈妈笑着接过存折,眼角的皱纹像扇子一样展开。
我知道,老家小城的消费水平低,妈妈的退休金虽不多,每月两千出头,但足够她一个人过得舒适。她来城里纯粹是想陪陪我们,尤其是疼爱小孙子。
妈妈来的第一周,一切都很和谐。我们租了辆面包车把她的行李搬来,不多,就两个旧皮箱,一个装着换季的衣服,另一个装着她舍不得丢的老物件——发黄的相册、几本获奖证书和一个小巧的收音机,那是爸爸在世时送给她的礼物。
周末我去菜市场买了些当季水果——苹果、橙子和几颗石榴。水果摊前,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挑了两颗又大又红的石榴,虽然价钱不菲,但想到妈妈喜欢,还是买了。
"闺女,这石榴真俊,比咱老家的还红。"妈妈捧着石榴,眼睛里闪着光。
她总说石榴那红红的籽粒像小时候过年时挂在门前的红灯笼,剥开一颗就像打开了一段记忆。那是她少有的奢侈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只舍得买一两次。
晚饭后,王强见我把水果切好端上桌,脸色骤变:"现在水果这么贵,家里又多了一口人,开销本来就大,何必这么浪费?"
空气仿佛凝固了。妈妈的手停在半空,笑容僵在脸上。
"你这话说的,妈来咱家,难道连水果都不能吃了?"我忍不住嗔怪。
"偶尔?上周不也买了?一斤石榴都十几块了,又不是过年过节。"王强丢下筷子,摔门而去。
我听见他出门时自言自语道:"小市民就是小市民,讲究这些有的没的..."
妈妈叹了口气,把水果往自己这边推了推:"小琴,别难为强子,城里开销大,房贷车贷都不容易。以后别买这些了,我喝点白开水就行。"
从那天起,家里的氛围变得微妙。王强很少与妈妈交谈,即使在一张饭桌上,也像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妈妈则更加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哪句话说得不对,哪个举动惹人嫌。
我发现妈妈开始变得格外勤快。她总是天不亮就起床,轻手轻脚地收拾屋子,把厨房的油烟机擦得锃亮,连灶台缝隙里的油渍都不放过。
"妈,您别累着了,家务活我周末做就行。"我心疼地劝她。
"闲着也是闲着,老了睡不了懒觉。再说了,以前教书那会儿,天天早起都习惯了。"妈妈边说边把拖把在水桶里拧干。
我注意到她的手开始变得更加粗糙,指关节处的皮肤甚至裂开了小口子。那双曾经在黑板上写下无数美丽文字的手,如今却因为洗衣做饭而满是伤痕。
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发现妈妈开始从自己微薄的退休金里贴补家用。每次去菜市场,她都会自掏腰包买些便宜的应季蔬菜,还悄悄把买菜剩下的零钱塞进厨房的米罐里。
有次我去盛米煮饭,发现罐子里竟有三百多元零零散散的钞票。
"妈,您这是干什么?"我拿着钱,心里又气又心疼。
"闺女,我一个老太太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妈妈头也不抬,继续择着菜,"我吃你家的,住你家的,帮补点是应该的。城里物价高,你们工资又不高,能省则省。"
"可是..."
"别可是了,你爸在世的时候就教育你,穷家难舍,富家易散。咱家不富裕,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妈妈的语气里有种不容置疑。
十月中旬,王强的生日到了。往年我都会精心准备礼物和蛋糕,但今年因为妈妈的事,家里气氛紧张,我有些犹豫。那天早上,妈妈神秘地塞给我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
"给强子的生日礼物,我看他书房里有钓鱼杂志,就托老家的同事帮忙买了这款鱼竿。听说是什么进口碳素的,挺好的。"
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支专业级的碳素鱼竿,据说是钓鱼爱好者都心仪的款式。我知道这至少花了妈妈一个多月的退休金。
"妈,这得花不少钱吧?您干嘛乱花钱呢?"我又是感动又是心疼。
"钱嘛,挣了就是用的。强子平时工作那么辛苦,听你说他周末喜欢去城郊钓鱼解压,这礼物实用。"妈妈笑着说。
晚上,当王强打开礼物时,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了冷淡:"谢谢,不过您不该乱花钱。"
"你喜欢就好,有空带着小杰去钓鱼,钓回来我给你们做红烧鱼吃。"妈妈的脸上有些失落,但仍挤出微笑。
那天晚上,我在厨房洗碗时,听见妈妈在房间里低声哭泣。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她一个人从老家来到陌生的城市,原本期待的温馨团聚变成了这样的局面。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十一月的一个周四,天气突然转冷,还下起了连绵阴雨。
放学时,小杰浑身发烫,额头烫得吓人。校医测了体温,高达39度。我正要带他去医院,公司却来电说有紧急文件需要处理,领导等着用。王强加班,电话打不通。
"闺女,让我带小杰去医院吧,你把工作处理完再过来。"妈妈二话不说,拿起家里的旧雨伞就要出门。
"妈,要不您打车去?"我担忧地看着窗外的大雨。
"哎呀,才几站路,打什么车,浪费钱。公交车就挺好。"妈妈雷厉风行地帮小杰穿好外套,"快去忙你的吧,别担心。"
雨下得越来越大,我心急如焚。处理完工作已是傍晚六点,外面天色阴沉得仿佛夜幕已至。正当我准备出门时,王强来电话说他提前回家了,想帮我找些文件。
"你妈妈的存折在哪?小杰要买的教辅资料找不到收据,我想对一下账。"他的语气依旧冷淡。
"在她床头柜的抽屉里。"我随口回答,来不及多想,"我现在要去医院,小杰发高烧了,妈妈带他去的。"
"什么?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早说?"王强的声音突然提高,"我马上去医院。"
"是啊,我打了你好几个电话,你不是在开会吗?"我心里有些埋怨,但也顾不上多说,"医院地址发你手机上了,我们医院见。"
挂了电话,我急匆匆赶往医院。到了儿科门诊,却不见妈妈和小杰的身影。护士说他们可能去检验科验血了,我又匆忙跑去检验科,依然没有找到。
四处寻找后,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告诉我:"您说的是不是那个带着小男孩的老太太?好像在三楼输液室,她自己好像也不太舒服,刚才我看护士扶她上去的。"
我的心一沉,三步并作两步跑上楼。
在输液室的角落,我看到了令人心碎的一幕:小杰躺在病床上输液,而妈妈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也在输液。她的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手背因为年龄大,护士扎了好几次才找到血管,已经淤青一片。
"妈!您这是怎么了?"我冲过去,眼泪差点掉下来。
"没事,就是有点低血糖,坐公交车时突然眼前发黑,差点晕倒。医生说顺便打点葡萄糖。"妈妈虚弱地笑笑,"小杰已经好多了,烧退了一些。"
"您怎么不吃饭呢?"我心疼地握着她的手。
一旁的护士忍不住插嘴:"阿姨血糖只有3.2,严重低血糖了。她跟医生说早上没吃东西,中午也只吃了半碗剩饭,又淋了雨,身体肯定吃不消。"
就在这时,王强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黑色小本子——妈妈的存折。他的脸色比妈妈还要难看。
"妈,您...您怎么了?"他罕见地叫了声妈,声音有些发抖。
"没事没事,老毛病了,年纪大了就这样。"妈妈摆摆手,又对护士说,"小姑娘,我这没什么大碍,先给孩子看着要紧。"
护士却坚持道:"阿姨,您得好好吃饭。刚才医生检查,您还有点轻微肺炎,这么大年纪了,可不能硬扛。"
王强的手猛地握紧了存折,指节泛白。我看到他的眼圈红了。
回家路上,四人挤在出租车里,气氛异常沉默。王强坚持打车,不顾妈妈说"浪费钱"的劝阻。路过一家药店时,他让司机停车,跑进去买了感冒药、退烧药和一大堆营养品。
到家后,我帮妈妈和小杰安顿好休息,出来时发现王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双手捂着脸。
"你看过存折了?"我轻声问。
他点点头,喉结滚动了几下:"三个月来,她几乎没动过我们给的生活费,反而每个月都往里存了几百块。"
他递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是妈妈工整的字迹,记录着每日开支。我惊讶地发现,妈妈几乎每天的伙食费都控制在最低限度,甚至有好几天只记录了"剩饭"两个字。
"她把我们给的钱都存起来了,自己却省吃俭用,甚至饿出了低血糖。"王强的声音哽咽了,"她还在存折夹层里放了一张纸条,说是这钱留着给小杰上大学用。"
"我还嫌她来我们家是负担..."王强的肩膀开始微微颤抖。
那天晚上,王强失眠了。我听见他在阳台上抽烟,烟头的火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像是他内心的挣扎。
第二天清晨,他轻轻碰了碰我的肩膀:"我今天请假,想和妈妈好好谈谈。你去上班吧,家里有我照顾。"
我点点头,心里涌起一丝希望。
晚上回到家,推开门的一刻,我闻到了久违的饭菜香。厨房里传来锅铲翻炒的声音,还有王强和妈妈说说笑笑的声音。
"不是这样包,褶子要捏紧一点,不然煮的时候会散。"妈妈的声音里带着笑意。
"我这手笨,干工程的,拿图纸行,包饺子不行。"王强的语气里带着少有的轻松。
我轻手轻脚地走到厨房门口,看到一幕温馨场景:王强和妈妈正一起包饺子,厨房的案板上摆满了饺子皮和馅料。妈妈教王强怎么捏饺子褶,王强笨手笨脚的样子逗得妈妈直笑。
餐桌上摆着新鲜水果,其中就有妈妈爱吃的石榴,还有切好的苹果和橘子。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阳台上的吊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一刻,我们的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哟,回来啦。"妈妈见我站在门口,笑着招呼,"快洗手吃饭,今天包饺子,强子包的虽然丑了点,但肯定比外面买的香。"
晚餐时,王强主动为妈妈盛汤,还把最嫩的一块排骨夹到她碗里。"妈,尝尝这个,我特意去市场买的新鲜排骨,听说多吃点骨头汤对骨质疏松有好处。"
妈妈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这孩子,突然这么懂事了。"
"妈,这段时间多亏您照顾小杰和家里。我...我以前有些不懂事,希望您别放在心上。"王强放下筷子,神情认真。
"傻孩子,说这些干啥。"妈妈夹了一块排骨放进王强碗里,"你工作辛苦,多吃点。"
饭后,王强主动收拾碗筷,不让妈妈动手。小杰也跟着帮忙,一家人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我站在一旁,心里满是温暖。
"妈,我想和您谈谈。"收拾完毕,王强泡了壶茶,"关于您的生活费的事。"
妈妈擦了擦手,坐到沙发上:"有啥好谈的,够花就行。"
"我想给您涨生活费,三千够不够?"王强真诚地问,"城里消费高,您别总是省着。"
妈妈笑着摇头:"够了够了,我要的不是钱。"她的目光落在茶几上,那里摆着小杰的全家福照片,"我这辈子教了一辈子书,攒了点退休金,不缺钱花。来你们这儿,就是想多看看孙子,帮你们分担点家务,让小琴能轻松些。"
王强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妈,您还记得我第一次去您家吃饭时,您包的饺子吗?"
妈妈笑了:"记得,那时候你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吃了三大碗呢。"
"那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王强的声音有些哽咽,"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离异后,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家里常年省吃俭用,见不得什么浪费。后来工作压力大,脾气也变得古怪。但这不是我对您不尊重的理由。"
妈妈叹了口气:"我哪会怪你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你父母离婚,跟着老人长大,肯定受了不少委屈。我们那个年代,离婚是件多丢人的事啊,你肯定被周围人指指点点。"
王强点点头:"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总叫我'没妈的野孩子',我就发誓要出人头地,让他们刮目相看。"
"所以你才那么拼命工作,那么要强。"妈妈恍然大悟,"可是孩子,人活一辈子,钱不是最重要的。"
"我明白了,妈。"王强诚恳地说,"以后我会多陪陪您和小杰,家里的事情我也会多分担。"
饭后,王强主动收拾碗筷,还邀请妈妈周末一起去钓鱼。"用您送我的鱼竿,我们钓些鱼回来,您做您拿手的红烧鱼。"
"好啊,好啊。"妈妈笑得合不拢嘴,"我还可以教小杰写毛笔字,他那字写得跟鸡爪子似的,老师反映好几次了。"
看着他们相谈甚欢的背影,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窗外,秋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那红红的果实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生活中最朴实却最珍贵的亲情。
周末,王强真的带着妈妈和小杰去了城郊的小河边钓鱼。妈妈穿着我给她买的新棉袄,戴着毛线帽,像个小姑娘一样兴奋。王强耐心地教小杰怎么装饵、抛竿,妈妈则在一旁准备野餐。
"看,鱼上钩了!"小杰兴奋地大叫,王强连忙过去帮忙。那条不大不小的鲫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这个家庭新的开始。
后来的日子里,我家多了许多暖心的小习惯。每周日的早晨,王强会带着妈妈去附近的菜市场,挑选新鲜的时令蔬果;每个月发工资的那天,他会给妈妈买一些小礼物,有时是一条围巾,有时是一盒保健品;闲暇时,三代人一起在客厅看电视,有说有笑。
王强还在单位食堂订了营养午餐,每天中午亲自送到家里,确保妈妈吃得好。"您别老想着省钱,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他常这么说。
有一次,邻居李大姐来串门,看到这一幕,惊讶地对我说:"你老公对岳母这么好啊,现在这年头,儿子对亲妈都未必这么贴心。"
"都是一家人嘛。"我笑着回答,心里满是幸福。
冬天来临前,王强亲手为妈妈的房间安装了暖气片,还在窗边放了一盆她喜欢的富贵竹。"妈,这样您冬天就不会冷了,"他说,"您啊,就安心在我们家住下去吧。"
妈妈看着窗外飘落的秋叶,眼里泛着光亮:"在你们这儿,每一天都像是沐浴在秋日的暖阳里呢。"
那个冬天,小区里新开了一家老年活动中心,妈妈认识了几位同龄人,开始学太极拳,偶尔还参加社区组织的合唱团。她的脸上有了久违的红润,整个人也变得更加精神。
一天晚上,小杰做完作业,钻进妈妈的被窝,撒娇道:"奶奶,给我讲个故事吧。"
妈妈笑着拿出那本发黄的相册:"今天奶奶给你讲咱们家的故事。"
相册翻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着我从小到大的成长,有我第一次上学的紧张,有高考那年的拼搏,有结婚时的幸福。妈妈的声音柔和而坚定,像是在讲一部家族史诗。
小杰听得入迷,王强不知何时也站在门口,静静地听着。当妈妈讲到我小时候生病,她如何彻夜不眠地照顾我时,王强的眼眶红了。
"原来您也是这样照顾小琴的,就像您照顾小杰一样。"他走进来,坐在床边。
妈妈笑了:"当妈的,不管孩子多大,都是心头肉。"
春节那年,王强特意请了长假,我们一家人回老家过年。院子里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妈妈亲手贴上了"福"字。邻居们纷纷前来拜访,惊讶于妈妈的气色比离开时更好了。
"还是城里好啊,看把您养得这么精神。"张大娘羡慕地说。
妈妈笑着看了我和王强一眼:"不是城里好,是家里好。有疼我的女婿和女儿,还有懂事的孙子,我这把老骨头,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那一刻,我看到王强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不再是那个对家庭关系冷漠的丈夫,而是一个懂得珍惜亲情的男人。
回城的路上,妈妈坐在副驾驶,王强开着车,小杰和我坐在后排。妈妈突然说:"强子,我想学开车,你教我好不好?"
"妈,您都这把年纪了,学这个干啥?"我惊讶地问。
"怎么,嫌我老啊?"妈妈转过头,笑眯眯地说,"老师们都说了,活到老学到老。我退休了,总得找点事做吧?"
"好啊,我教您。"王强爽快地答应,"学会了,您就能开车带小杰去上兴趣班,我和小琴工作忙的时候,您也能帮上忙。"
妈妈高兴地拍了拍手:"那就这么说定了!"
看着车窗外飞逝的风景,我想,人生不就像一段旅程吗?有阳光,有风雨,有误解,也有和解。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这段旅程中学会理解和包容,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如今,妈妈已经在我们家住了一年多。她的房间里挂着小杰的奖状,墙角放着王强送给她的电子血压计,窗台上的富贵竹长得郁郁葱葱。
每天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她的床头,那束光芒温暖而明亮,就像照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驱散了所有的阴霾和隔阂。
有时候,我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妈妈和王强一起择菜做饭的背影,听着他们有说有笑的声音,心里满是感动。生活不需要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这样平凡而温暖的日常,就足以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
就像妈妈常说的那句话:"在这个家里,每一天都像是沐浴在秋日的暖阳里。"
而我知道,这暖阳不是别的,正是我们彼此之间那份真挚的亲情和爱。
来源:笑料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