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活多少年?为啥北上广能多活10年?AI撕开医疗不公的口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14:11 1

摘要:2024年咱中国人均能活79岁,在全球算不错了。但你瞅瞅这差距:上海人能活82.8岁,西藏人却只有72.5岁,差了快10年!

你能活多少岁?这事可能和你住哪关系不小。

2024年咱中国人均能活79岁,在全球算不错了。但你瞅瞅这差距:上海人能活82.8岁,西藏人却只有72.5岁,差了快10年!

不光中国这样,美国那边马萨诸塞州的人比密西西比州的多活近9年;英国西北部和东南部的人,健康预期寿命能差出18年。

说白了,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英国,有钱有医疗资源的地方,人就是能多活几年。

为啥会这样?研究说经济水平是老大,它不光决定你吃得好不好、住得怎么样,还决定你能不能摸到好医院、好医生。

那咋解决这医疗不平等呢?一般想的是要么把穷地方搞富,要么狂砸钱建医院。但前者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后者在传统玩法里根本行不通——总不能在偏远山村放一台天价的重离子加速器吧,100年都赚不回成本。所以医疗资源就跟吸铁石似的,往人多、有钱的地方凑,追求效率最大化,可公平就被落下了。

难道就没招了?

AI来了,把医疗资源不平等的墙给拆了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AI,现在被寄了大希望,要打破这医疗资源的不公平。

在美国,AI能看出哪些病人可能不听医嘱,提醒医生多沟通,结果关键病人住院率降了12%,急诊去得也少了7%。还有AI看超声报告,把美国黑人和亚洲人主动脉瓣狭窄的确诊率拉到和白人一样了。

咱中国这边,AI的故事更带劲,走出了一条特有中国味儿的路——“普通CT+AI”。

普通CT+AI:咱老百姓医疗普惠的“王炸组合”

普通CT在咱中国太常见了,大医院有,乡镇卫生院也有,每年做的人次以“亿”计。但它也有缺点,一次扫描能出好几百甚至上千张图,每张图还有几百万个像素点,里面藏的信息太多了,人眼根本看不过来。就像有些肿瘤和正常组织,密度就差那么一点点,人眼根本分辨不出来。

医生为了看得清楚,有时候会用“增强CT”,就是给病人打造影剂,让病灶更明显。可增强CT又贵又可能过敏,基层医院还不一定有。

这时候AI就派上大用场了。

阿里达摩院的人就盯上了普通CT的潜力,他们觉得人类对普通CT的利用还不到十分之一。然后就搞出了一系列“普通CT+AI”的医疗黑科技:

- 查胰腺癌的DAMO PANDA;

- 查胃癌的DAMO GRAPE;

- 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iAorta;

这些成果还三次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把那些以前觉得普通CT查不出来的病,变成了AI能帮忙诊断的病。

拿iAorta举例:AI在急诊里抢命有多牛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是胸痛急诊里的“隐形杀手”——不常发,但症状特别不典型,导致一开始看病时漏诊率高达48.8%。这种病黄金救治时间就120分钟,简直是和死神赛跑。

在欧美,医疗资源多,胸痛病人能直接做“增强CT(CTA)”确诊,但在咱中国,基层医院大多没条件做CTA,而且CTA费用是普通CT的5倍,还有造影剂过敏的风险,就算是一线城市的大医院也不会随便开。

达摩院的iAorta模型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难题。它靠普通CT+AI,把AAS的漏诊率从48.8%狂降到4.8%。在上海某三甲医院的胸痛中心,iAorta刚用了两个月,就在1.5万多人里精准找出21例AAS,准确率特别高,还把主动脉夹层的确诊时间从4.3小时缩短到1.7小时。

更绝的是,iAorta还能帮医生升级。研究显示,有了AI帮忙,年轻医生、中年医生的诊断 accuracy 能超过没帮忙的老医生。这就意味着,顶级的医疗经验可以通过AI低成本、高效率地传到基层,让好的医疗资源不再受地理位置和钱的限制。

现在,iAorta已经在浙江好多医院用上了,还通过医共体往基层铺。乡镇医院的医生只要把病人的CT结果传到上级医院,就能靠AI得到顶级专家的诊断,打造出“15分钟抢救圈”,让“大病不出省、常见病在市县、日常病在基层”慢慢变成现实。

从查一种病到查多种病:AI的医疗普惠大梦想

达摩院的目标不止于一种病。他们正在探索“扫一次CT,查多种病”的愿景——靠一次普通CT,让AI识别多种癌症和其他疾病。

这背后是多大的健康机会啊:据统计,2023年中国CT检查总量有2.1亿次。每一次检查,都是一次发现潜在疾病、早点治疗的机会,也是一次可能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机会。

浙江嘉兴的方先生就是个例子。他因为咳嗽做了胸部普通CT,当时看着没啥事,结果医院的胰腺癌AI模型从他的胸部CT里发现了胰腺有问题。进一步检查后,他被确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就是乔布斯得的那种罕见肿瘤)。因为发现得早,他顺利做了手术,肿瘤是介于良恶性之间的,预后很好。这就是“机会性筛查”的魔力——利用常规检查,让AI揪出隐藏的健康风险。

走出国门的中国医疗AI

这套“普通CT+AI”的中国办法,不光在国内火,还走向了世界。

2024年5月,世卫组织数字健康合作中心在联合国“AI for Good”峰会上,宣布和阿里达摩院合作,要把这项技术推广到全球,帮更多发展中国家对抗癌症。2025年4月,这项技术还被美国FDA认定为“突破性医疗器械”。

《财富》杂志评价“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时说,这类公司不仅能赚钱,还能推动真正的创新、解决社会问题。阿里达摩院的医疗AI,就是这样的公司。

在AI影像这个医疗普惠的关键领域,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能让好的医疗资源真正“谁都够得着”,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地抓住健康的“救命机会”,最终实现“大病不耽误,健康有保障”的好日子。

来源:森之达工厂老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