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四日,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七月初十,叛军将领孙孝哲率部进入长安,发现安禄山长子安庆宗早已被玄宗处决(《资治通鉴》载: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廿三,玄宗斩安庆宗于京师)。更令安禄山暴怒的是,其年仅八岁的长孙也被宦官李静忠(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四日,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七月初十,叛军将领孙孝哲率部进入长安,发现安禄山长子安庆宗早已被玄宗处决(《资治通鉴》载: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廿三,玄宗斩安庆宗于京师)。更令安禄山暴怒的是,其年仅八岁的长孙也被宦官李静忠(即后来的李辅国)以毒酒鸩杀。据《安禄山事迹》记载,安禄山此时已双目失明,身患疽疮,闻讯后命部将:"尽诛李氏宗枝!"
七月十八日,叛军在长安崇仁坊设刑场,将未及逃离的霍国长公主(玄宗妹妹)、永王妃(肃宗儿媳)等83名皇族女眷,以及广武王李承宏等112名宗室男子,以铁锥凿穿颅骨处决(《旧唐书·安禄山传》称"流血数里")。这场屠杀直接导致唐肃宗灵武即位后颁布《诛逆贼安禄山诏》,宣布"天下共讨之"。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初一深夜,范阳军大营上演弑父惨剧。安庆绪联合中书侍郎严庄、宦官李猪儿,趁安禄山眼盲病重之际发动政变。据《新唐书》记载,安禄山临死前床头挂着的50斤重战刀竟因肥胖无法拔出,被李猪儿连砍三刀毙命。叛军用毡毯裹尸草草埋在床下,次日谎称"陛下疽疮迸裂而崩"。安庆绪继位后立即清洗异己:派部将李归仁毒杀幼弟安庆恩,又诛杀段夫人及其亲族三百余人。
邺城困局乾元元年(758年)九月,唐军集结九节度使60万兵力围攻邺城。安庆绪困守孤城,竟将王府金器熔铸成铜钱充作军饷(《邺城考古记》出土大量"得壹元宝"钱币可证)。次年三月,史思明率13万范阳精锐南下"救援",却在城外沙河按兵不动。待唐军粮尽溃退,史思明突然入城,宴席间掷杯为号,伏兵尽出斩杀安庆绪及其四弟、谋臣三十余人(《旧唐书·史思明传》)。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史思明在洛阳邙山大败李光弼,却因苛待士卒引发不满。其子史朝义在鹿桥驿(今河南宜阳)遭父亲当众羞辱:"汝怯懦如鼠,不足成事!"三月初九夜,史朝义部将骆悦率300死士突入宫中。史思明翻墙逃至马厩,被弓弦勒毙(《资治通鉴》详载其临终呼喊:"朝义杀我,天也!")。叛军内部分裂加剧,平卢节度使侯希逸等纷纷降唐。
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逃至范阳城下,发现守将李怀仙已悬挂唐旗。绝望中带残部奔逃至温泉栅(今河北卢龙),被唐军追兵围困。正月三十日清晨,史朝义自缢于老鸦林(《旧唐书》记其临终语:"诸公善事新主,勿效朝义!"),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落幕。此战造成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唐朝户口从乱前891万户锐减至290万户。
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藩镇割据取代中央集权,对西域控制权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正如杜甫《无家别》所叹:"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盛唐气象就此终结。
来源:历史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