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郑州街头,小杨的烧饼摊前每天排起长龙。孩子们攥着皱巴巴的一元钱,踮脚伸脖子往前挤,眼睛紧盯着烤炉里金灿灿的“军火”——坦克烧饼、魔法杖烧饼、AUG步枪烧饼。这场面比游戏厅抢限量版手办还热闹。
一个失业土木研究生,一台闲置烤炉,一群小学生异想天开的订单,竟在2025年的秋天搅动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河南郑州街头,小杨的烧饼摊前每天排起长龙。孩子们攥着皱巴巴的一元钱,踮脚伸脖子往前挤,眼睛紧盯着烤炉里金灿灿的“军火”——坦克烧饼、魔法杖烧饼、AUG步枪烧饼。这场面比游戏厅抢限量版手办还热闹。
小杨原本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正统土木工程专业出身。去年毕业後,他像无数年轻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参加工作,直到辞职回家看到父亲正要卖掉那台闲置的烤炉机。“要不我来试试?”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让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01 从土木工程到烧饼雕塑
小杨最初做的传统烧饼无人问津,直到一个小学生随口说了一句:“你要是能做出AUG步枪(游戏中的装备),我就买你的烧饼”。
这句话点亮了小杨的创业之路。他回家查资料、看图样,照着网络图片把面团雕成枪械形状。第二天,一筐“军火”烧饼几分钟就被抢光。孩子们不仅打得过瘾,还能填饱肚子,小杨的摊子顺势升级为男孩子们的“军火库”。
小杨的烧饼没有专用模具,每个造型都靠他亲手雕刻。他每天花费半天时间构思造型,由于精力有限,只做30多个烧饼,保证当天做当天售完。饥饿营销加上极致创意,使他的烧饼摊很快成为网红打卡地。
02 一元钱撬动的商业帝国
小杨把烧饼统一定价为1元/个,成为当下消费市场中的一股清流。
这个定价策略精准瞄准了小学生的零花钱水平(日均1-5元),只有网红甜品店的十分之一。1元钱买不了吃亏但能买来炫酷,20分钟售罄的稀缺感更让家长和孩子都欲罢不能。
在“雪糕刺客”和“酸奶土匪”横行的时代,1元烧饼成了消费平权的象征。它证明低价≠低质,下沉市场也配拥有创意。小学生用零花钱投票,实质上是对“价格霸权”的无声抗议。
小杨还将生意延伸到自媒体领域,通过发布制作售卖烧饼的过程视频,获得了相当可观的额外收入。这种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正是新时代创意创业者的典型特征。
03 创意烧饼背后的万亿市场
小杨的创意烧饼并非孤例。2025年,情绪消费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
Labubu新品掀起抢购热潮,商场专柜“一娃难求”,二手市场上部分Labubu溢价超30倍。这只长着九颗獠牙、被装进盲盒的潮玩精灵,正成为年轻人“为快乐买单”的最新注脚。
从让人心跳加速的盲盒,到工位上的“禁止蕉绿”盆栽,从沉浸式互动剧场,到网购的“爱因斯坦的脑子”……情绪消费已经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创意烧饼的本质是将普通小吃转化为“社交货币”。通过造型猎奇性引发传播,以及文化叙事提升溢价空间。这与Labubu盲盒、汉服巡游等现象同属一脉,都是情绪消费的具体表现。
04 非遗与新潮的完美融合
小杨的文物系列烧饼(兵马俑、四羊方尊、三星堆面具)无意中踩中了“新国潮”的节拍。
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起一股“新国潮”,迸发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力量。国潮,就是“国”与“潮”的融合体——“国”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潮”则是指时尚潮流。
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早已与人们的生活交融相会。取材自中国神话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今年屡创票房纪录,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夜校”课程正在城市青年群体中流行起来。
缙云烧饼从“路边摊”走向“品牌店”,从“小县城”迈进“大都市”的案例更是证明了传统美食的巨大潜力。缙云烧饼产业从2013年产值2.3亿元增长至2023年34.8亿元,相关从业人员2.4万人,带动近5万农民致富。
05 学历与创业的新定义
面对“不务正业、浪费研究生学历”的质疑,小杨的回答平静而坚定:“学历只是一部分,每个人都有很多可能性,找到自己热爱的赛道就好”。
这种观念正在新一代创业者中形成共识。高学历人才正在用专业能力“降维打击”传统行业。小杨用工程学思维优化烧饼制作流程,土木专业的结构力学知识被用来雕面团——这是知识跨界应用的完美案例。
当高学历放下身段玩出更多创意,这种反差比烧饼还酥脆。在这个内卷时代,能用手工温度烤出纯真快乐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如今小杨的烧饼摊前每天都排起长龙,甚至还有不少成年人求定制。但他坚持限量供应,只多了一条新规:“做给孩子的烧饼,大人只能在未成年人陪伴下购买”。这条规则背后是对初心的坚守,也是对核心客群(小学生)的保护。
06 创意烧饼与共同富裕
小杨的烧饼生意虽然规模尚小,却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直接吸纳27万余名脱贫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老手艺”成为群众就业增收新亮点。
在贵州黔西市化屋村文丽蜡染刺绣非遗工坊,绣娘们妙手翻飞,将传统纹样绣进服装、手提袋、帽子等产品中。苗族姑娘杨文丽是这里的“主理人”,这位“95后”女孩2019年回乡创业,如今已从一名技艺传承者走向行业创新者。
工坊去年实现280多万元的销售额,从最初只有6名绣娘,发展到现在的63名绣娘,非遗工坊带动了周边群众稳定就业。“现在我们村里几乎没有留守儿童了”。
小杨的烧饼摊与这些非遗工坊异曲同工,都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创造了经济价值。
小杨每天收摊后,总会有些孩子留在摊边和他聊天。他们分享学校的趣事,讨论下次想要什么造型的烧饼,有时还会偷偷塞给他一些小零食。
这些瞬间比任何营收数据都珍贵。小杨的烧饼摊已经不只是一个生意场所,更成了孩子们的情感寄托和社交空间。他的创意烧饼不仅填饱了孩子们的肚子,更为他们编织了一段独特而温暖的童年记忆。
在2025年的中国,无数像小杨这样的创业者正在重新定义成功与幸福。他们没有追求宏大叙事,而是在小巷弄堂里,用一块块烧饼烤出了自己的星辰大海。
来源:长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