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1000W点赞!这条930米步行街,藏着深圳人的温柔…… | 我的深圳故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07:07 1

摘要:他像往常一样坐在华强北街头钢琴前弹奏,突然耳边传来询问声“你好,我们可以四手联弹下吗?”。他抬头一怔,是位拄着盲杖的年轻人。他将信将疑地挪出半边琴凳,这位年轻人指尖落下的瞬间,一首钢琴曲《Call of Silence》从他们指间默契地流淌而出,立刻给肖嘉尧带

“我都惊呆了!”

3月底的一天,00后钢琴博主肖嘉尧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又一次赶往华强北。

他像往常一样坐在华强北街头钢琴前弹奏,突然耳边传来询问声“你好,我们可以四手联弹下吗?”。他抬头一怔,是位拄着盲杖的年轻人。他将信将疑地挪出半边琴凳,这位年轻人指尖落下的瞬间,一首钢琴曲《Call of Silence》从他们指间默契地流淌而出,立刻给肖嘉尧带来震撼。

「链接」查看更多。

近半年来,他已经数不清自己来过多少次这里。而真正吸引他的,除了摆放在街头的公益钢琴,是那些同样热爱音乐相聚在这里的陌生人。

2018年开始,8架钢琴出现在华强北930米长的步行主街上,与每一位偶遇它的知音弹奏出动人的和鸣......

在华强北,最动人的不只是琴音,还有一个又一个被音乐点亮的普通人。

街头艺术钢琴

照亮看不见的角落

那位和肖嘉尧一起合奏的年轻人,名叫张旦旦。

出生时因为一场医疗事故导致他从小双目失明,然而,身体的残缺并没有让他获得更多家庭照顾,5岁时便跟随奶奶乞讨度日。小学二年级,他在特殊学校接触到了电子琴,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从此以后,他凭借天赋和努力,一点点地摸索,琴技越来越熟练。

可惜,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后来张旦旦被迫去按摩店打工,没有机会再接触到琴了。

19岁那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逃”,离开了让他倍感压抑的家乡,来到了深圳。

“我就想来碰碰运气”,2020年,张旦旦只身一人前来深圳打拼,但刚开始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迷茫失落的情绪涌上心头。一次偶然机会,他认识了在深工作的爱心人士苏先生,苏先生为他提供住处,还告诉他华强北有免费的公益钢琴。

他和华强北钢琴的故事由此展开。

此后的一段时间,每天晚上张旦旦都会来到华强北弹钢琴。有热爱音乐的市民朋友会围过来跟着他的伴奏大声歌唱,这些时刻治愈着他落寞的内心。渐渐地张旦旦在华强北街头钢琴圈小有“名气”,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他,并伸出援手。有商场由此发现他,并邀请他定期去演奏,他有了稳定的收入。

华强北钢琴,让旦旦有了被外界看见的舞台。

不过,后来出于其他考虑,他辞去了商场的工作。离开深圳后,他辗转多地尝试新的机会,但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存款一天天变少,张旦旦开始焦虑起来,有时候奔波了一天也没能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对生活越发心灰意冷的他,又一次想起了华强北的钢琴。

“这里起码有钢琴啊!”

音乐是他宣泄情绪的出口,总能抚慰他内心的不安。今年年初,张旦旦重返深圳,每天两点一线往返住所和华强北,有时候坐下来一弹就是一天,而这一次,街头钢琴也照亮了他的世界。

那首和肖嘉尧即兴合作演奏钢琴曲的视频在网络上的观看量超288.3万次,被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转发,张旦旦再次在华强北街头走红,陆陆续续有关注到他的社会机构及爱心人士抛来橄榄枝,为他提供工作机会。

华强北钢琴,又一次托举起这个落寞的少年。

华强北的造梦故事

还在不断延续

说起华强北,在深圳人的印象里,它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是很多人梦开始的地方。

其中,就包括了肖嘉尧的“梦”。

半年前,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他,满怀一腔热情来深圳闯荡。

“在这里认识了更多有共鸣的朋友。”在华强北弹奏钢琴,肖嘉尧不断拓展着他的“朋友圈”,在这里,他会偶遇跟着他的音乐翩翩起舞的姑娘;遇见穿着校服飙高音的小孩哥。还获得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机会,2024年12月,他和世界级的小提琴大师吕思清在华强北街头合奏了一曲《梁祝》。

「链接」查看更多。

而肖嘉尧第一次感受华强北街头钢琴的魅力,是因为一位"拐杖叔"。那天,他正随性弹奏着,忽然听见拐杖敲击地面的"哒哒"声由远及近,一位步履蹒跚的大叔在他身旁停下,“dang dang”放下拐杖后,这位大叔在琴键上按出铿锵有力的音符,随后指尖弹奏出的琴音与他即兴的旋律完美交融,肖嘉尧的心头微微一颤,涌起难以言喻的触动。

此后,肖嘉尧只要一有空就会来华强北街头弹钢琴,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位陌生人都让他感到动容。于是,他架起手机,开始用镜头将这些有趣的故事记录下来,玩起了短视频。

“直到遇见他们的前一秒,我都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惊喜。”

这些视频,让肖嘉尧很快在网络上走红,他也被人们称为华强北的“网红钢琴师”。如今,他在社交平台上播放的视频获赞量高达1000w。

“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回顾这半年的经历,肖嘉尧总有些恍惚,感觉不太真实。他说,所谓的“流量密码”,不过就是每次相遇,陌生人眼里亮起的光。

时光在岁月里静静奔流,从过去到现在,华强北始终助推着每一位来深奋斗者的梦。

来了就是深圳人

在深圳,有句响当当的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句话怎么理解?

那些因为钢琴在华强北街头聚集起来的普通人,或许能给出最好的回答。

老苏是一名流浪汉,年轻时他屡次想转行“搞艺术”,可惜机会总是落空。转眼就到退休的年纪,晚年没有任何着落,经常风餐露宿,华强北成为了他最爱落脚的地方——因为弹琴可以让他心情平和,血压稳定。

他总喜欢弹一首名叫《为了那个梦》的曲子,这是他为第一部准备参演的电视剧写的。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的这个梦像一棵不甘枯萎的仙人掌,在华强北这片土地上生长。

「链接」查看更多。

陈云昌是华强北街头钢琴年纪最大的常客。1984年,他南下深圳,担任钢琴教师。2009年起,他开始在蛇口参加公益钢琴演奏,7年前,在得知华强北步行街设置了公益钢琴后,他就 “移师”这里。他几乎每晚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过来,风雨无阻。

2023年12月,他在华强北弹钢琴引发集体大合唱的视频火了,播放量达100w+,他被街坊亲切地称为“钢琴爷爷”。

「链接」查看更多。

还有一位被深圳人熟知的建筑工人“老易”——易群林。

他从小热爱音乐,20多年前他来到深圳,在工地打工。2023年的一天,刚下工的老易还没来得及换下橙马甲、安全帽,脚上还穿着沾满泥土的胶鞋,和六名工友来华强北修手机,看见摆放在街头的钢琴,随心弹奏起了10多首乐曲,酣畅淋漓。

这一弹让他一炮而红,他受邀出席龙年央视春晚,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还和自己的偶像郎朗见面了,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音乐梦”。

「链接」查看更多。

在这里,无论你是工人、学生、音乐老师,还是一名流浪汉,大家都享有弹奏钢琴的权利。华强北的街头钢琴,成为他们融入这座城市的桥梁。

街头钢琴,以平等的姿态,张开怀抱接纳每个怀揣音乐梦想的普通人,它传递的正是深圳开放、包容的精神。

在华强北,“来了就是深圳人”不仅是一句口号。

那些因为钢琴相聚而产生的笑脸,街头回荡的歌声,正如钢琴上方涂鸦墙上的字所说“让音悦触手可及”。

在这里,梦想和喜悦同时发生。

来源:幸福福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