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 5 分钟叫车!蓝智出行日均订单 3 万单,为何突陷停运危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9 11:10 1

摘要:39岁的安莫尔·辛格·贾吉在古尔岗的一场行业峰会上宣称“未来十年,要让每个都市居民在五分钟内叫到蓝智电动出租车”,然而仅过了两年左右,蓝智沦为了典型的反面教材。

39岁的安莫尔·辛格·贾吉在古尔岗的一场行业峰会上宣称“未来十年,要让每个都市居民在五分钟内叫到蓝智电动出租车”,然而仅过了两年左右,蓝智沦为了典型的反面教材。

在2024年,蓝智出行被认为是印度出行市场上最具潜力的企业之一。

它一度在德里-NCR等一线城市实现了日均订单量达到2.5万到3万单的成绩,占据当地超过10%的市场份额。

如今,这家被誉为“印度版滴滴”的明星企业却陷入停运危机。

创始人安莫尔·辛格·贾吉和普尼特·贾吉因涉及资金挪用、财务造假等问题被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调查,公司旗下的蓝智出行与母公司Gensol Electric Engineering(GEL)迅速失去了市场信任。

2024年,蓝智出行在德里、孟买、班加罗尔等多个城市建立起电动车出行网络。

凭借全电动化车队和机场、商务出行的布局,它确实满足了城市中产对环保、高效出行的需求。

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隐藏着企业运营的重大缺陷。

据公开资料,蓝智母公司GEL的营收从2020财年的7.5亿卢比增长至2024财年的115.2亿卢比,增长速度惊人。

让所有人都没料到的是,2024年2月,GEL便发生了30亿卢比的债券违约事件。

物流子公司工资延迟发放紧随其后,员工被迫居家办公、运营网点大面积停摆。

这些迹象表明,公司表面的增长掩盖了严重的资金缺口。

贾吉兄弟的创业经历一度被认为是印度新经济的典型成功路径。

哥哥安莫尔毕业于德拉敦的石油与能源研究大学,21岁就创立了金索尔集团(Gensol Group),活跃于碳信用与太阳能咨询领域。

弟弟普尼特毕业于IIT Roorkee,负责技术架构。

2019年,他们与哈佛校友戈亚尔(Punit K. Goyal)共同创办了蓝智出行。

借助BP Ventures等国际资本的投资,蓝智出行的电动车队迅速扩张至8500辆,累计融资超过2.2亿美元。

资金未完全用于扩大业务。

2022年10月3日,GEL收到来自印度可再生能源发展署(IREDA)的93.88亿卢比融资和保证金。

同日,这笔资金被转至电动车供应商Go Auto Pvt Ltd,其中50亿卢比又流入由贾吉兄弟控制的Capbridge Ventures LLP(风险投资公司)。

三天内,这部分资金中有42.94亿卢比被用于购买古尔岗豪宅区“山茶花”(The Camellias)的公寓,最终登记在其母Jasminder Kaur名下。

这是一次通过企业融资资金为名义进行的家庭资产转移。

如果说资金挪用是表面问题,那么财务造假就是蓝智体系性崩塌的根源。

据披露,GEL通过空壳公司Wellray在2022年4月至2024年12月间进行自买自卖操作,操控股价,涉及资金高达160.5亿卢比。

更严重的是,GEL将10亿卢比伪装为发起人认购款注入项目,通过伪造3万辆电动车的预订单,虚增产能预期,吸引投资者继续加码,同时掩盖真实的资金缺口。

这一系列操作,彻底将公司推入深渊。

到2025年初,GEL的股价从近800卢比暴跌至50卢比,5月20日收盘价仅为70卢比。

资本市场对蓝智的信任,在短短几个月内彻底崩溃。

2025年1月,在一场内部员工大会上,安莫尔仅提及“阶段性资金压力”。

实际上,公司早已陷入财务危机。

员工工资停发、运营体系解体、客户服务停滞,用户口中的蓝智出行“体验”不复存在。

蓝智出行的故事,揭示出当前印度新兴企业生态中存在的深层问题:

家族控股结构缺乏制衡机制;创始人“神话化”带来治理风险;监管滞后难以及时干预资本滥用;投资人对“绿色+技术”叙事的盲目推崇。

蓝智出行原本有机会成为印度绿色出行的标杆,但最终,它留下的是一地鸡毛和一场对信任的集体透支。

来源:妇产科医生小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