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仰韶文化:照亮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2:40 2

摘要:在九月的秋风中,黄河之滨再次响起文明的回声,仰韶文化在黄河文明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9月18日,记者采访了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馆长王宏民,他带领广大网友进行了一场穿越六千年的文明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在九月的秋风中,黄河之滨再次响起文明的回声,仰韶文化在黄河文明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9月18日,记者采访了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馆长王宏民,他带领广大网友进行了一场穿越六千年的文明对话。

“仰韶文化,正是黄河赠予我们最早的文明曙光。”王宏民说,“2021年10月17日是我们博物馆开馆的大日子,也是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召开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致信祝贺,高度概括了中国现代考古百年征程的辉煌成就,不仅是对考古工作者默默耕耘的最大肯定,更是对考古事业在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中深远意义的深刻阐释,让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

黄河,这条孕育了灿烂辉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诞生与成长。而仰韶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第一支被命名、被认识的史前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王宏民引用了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提出的“重瓣花朵”理论:中国的史前文化呈现出“重瓣花朵”的格局,也就是把中原地区看成花芯,围绕在它周围的五个文化区是第一重花瓣,包括甘青、燕辽、山东、江浙和长江文化区,再往外还有其他不同的文化区组成第二重花瓣,包括福建昙石山文化、广东石峡文化、从内蒙古到新疆的诸细石器文化等,层层展开、交融互动,最终凝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初晖。“而这朵史前巨花的‘花芯’,正源自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在庙底沟博物馆,观众能够看到仰韶文化鼎盛时期的艺术巅峰——庙底沟彩陶。

该馆的基本陈列《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作为“双百周年”纪念大会的献礼展览,是首个在中华早期文明发展背景下,展现仰韶时代最为繁盛、影响力最大的庙底沟文化的原创性展览,是目前国内展示仰韶文化彩陶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史前文化展览。

王宏民说,庙底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花瓣纹”流畅灵动、结构精妙,其影响力远播大半个中国。考古泰斗苏秉琦先生曾推测,“花”“华”同音,我们自称“华人”,其根也许就深植于这些彩陶花瓣之中。这一文化符号在202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惊艳亮相,以现代艺术形式重现了远古文明的辉煌。

作为沿黄重要节点城市,三门峡市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当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紧紧围绕黄河文化、仰韶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使命任务,统筹推进黄河文物的系统活化利用,让仰韶文化“活起来”,让仰韶文旅“火起来”。

“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明的高光篇章,是新时代我们讲述‘黄河故事’的重要原点,更是解答‘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王宏民表示,“它向我们揭示的,是一个源远流长、包容创新、连绵不绝的文明根脉。”

启动仪式最后,王宏民馆长向全国人民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来到三门峡,来到庙底沟。在这里,触摸华夏文明童年的温度,聆听来自6000年前的心跳,探寻烙印在我们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