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曾经分享过当今诗友们的多首格律诗,有很多朋友说写诗不应该受平仄、对仗等限制,影响自由发挥。
我曾经分享过当今诗友们的多首格律诗,有很多朋友说写诗不应该受平仄、对仗等限制,影响自由发挥。
我回复说:“选择是自由的,不喜欢格律限制可以写古体诗或现代诗。”
那古体诗、格律诗和现代诗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本文就来回答这个问题,读完你会恍然大悟。
古体诗又被称为古风,起源于先秦,盛行于汉魏六朝,是唐代以前诗歌的主要形式,如《诗经》、《楚辞》、汉乐府等都属于古体诗。
唐代及以后诗人也创作古体诗,如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
古体诗有以下典型特点:
一是句式自由,以五言、七言为主,也允许杂言,比如四言、九言等。
二是押韵灵活,可押平声韵或仄声韵,可自由换韵。
三是平仄不限,不讲究平仄交替的格律规则,不需要相对、相粘等。
四是对仗随意,没有强制要求,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古体诗注重情感直抒、意象自然,强调气势和风骨,风格古朴雄浑,代表诗人有曹操、屈原、陶渊明、李白等。
例如唐朝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与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格律诗又称为近体诗,它成熟于唐代,自晚唐直至清朝已完全取代了古体诗而占据统治地位,经典格律诗很多,如杜甫《登高》、王维《山居秋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
格律诗有以下典型特点:
一是句式固定,仅五言、七言两种,句数限定,如绝句4句,律诗8句,排律10句及以上。
二是押韵严格,只能押平声韵,不能押仄声韵,而且要一韵到底,严格按照韵书押韵。
三是平仄严格,每句均需符合平仄格式,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等,严格讲究“对”与“粘”,但允许有锦鲤翻波句型等。
四是五律、七律、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外需要对仗,可以用工对,也可以用宽对。
格律诗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精妙平衡,语言凝练,意境含蓄,体现古典诗歌的精致美学,代表诗人有杜甫、李商隐、许浑、陆游等。
例如唐朝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现代诗又称为新诗,兴起于20世纪初“五四运动”后,受西方诗歌影响,打破古典诗歌传统,代表诗人有徐志摩、北岛、海子等。
现代诗趋于口语化,形式完全自由,无固定句式、字数、平仄要求,可自由分行、分段,只要押韵就可以。
现代诗注重个体情感、社会批判与哲学思考,强调意象的跳跃性、象征性和主观体验,形式服务于内容表达。
例如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可见,古体诗、格律诗、现代诗的唯一共同点就是押韵,这也是诗歌区别于其他体裁的典型特征。
我们写诗到底是写古体诗好,还是格律诗好,还是现代诗好?
其实三者并无高下之分,想写哪种就写哪种,完全取决于你的爱好。
朋友们,读了本文是不是对古体诗、格律诗和现代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何感想?欢迎分享高见。
来源:驶向一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