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 上海援疆教师 喀什六中校长陈伟文:跨越山海的教育之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03:02 1

摘要: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地理导师,金山区创新素养培育基地(生态学和环境基地)负责人。主持学校特色课程架构与实施,研发校本综合实践课程,打造功能性学习空间新样貌,助力学校成功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专注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致力于跨学科和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陈伟文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实验中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上海市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总领队。

金山区“明天的导师”工程地理导师,金山区创新素养培育基地(生态学和环境基地)负责人。主持学校特色课程架构与实施,研发校本综合实践课程,打造功能性学习空间新样貌,助力学校成功创建上海市特色高中。专注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致力于跨学科和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东海之滨到昆仑山麓,自2024年入疆以来,陈伟文校长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喀什六中”)的管理中。他反复强调工作程序和规范的重要性,注重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使学校工作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大大提高了工作质效。陈伟文注重细节,提倡系统思维,鼓励教职工从整体上思考和理解问题,指导管理层采用“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工作思路,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他特别强调反思与总结的重要性,鼓励管理层在每项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果。

2024年在喀什教育大会上的交流发言

足球特色 突出亮点

2024年5月,在国家和自治区、地区的大力支持下,喀什六中挂牌“全国首批体教融合西部地区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陈伟文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喀什六中的足球特色教育。

充分发挥援疆的足球专项教练员的传帮带作用,不仅带来专业的足球技术和战术,还为学校足球科学训练水平的提升、当地教练员的精神面貌改进,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确保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三年规划建设,这包括了特长学生发展目标、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提高路径,以及特色发展的保障机制建设等。

足球工作现场调研

同时,陈伟文还致力于拓展足球特色的影响力,通过组织与参与校内外的足球比赛和活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擦亮了足球及体育特色品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近期,喀什六中男女队分获自治区首届普通高中校园足球特色班联赛冠军,足球特色教育已成果初现。

文化交流 多元发展

陈伟文借助上海教育援疆优势资源,坚持融合育人理念,紧紧依托上海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指导“行走思政”项目的优化,以“喀什—上海”实地参观为研学实践路线,实施《“山海同心、沪喀同行”思政人文综合教育活动课程》,通过“红色记忆之旅”“科技之巅之旅”“学习交流之旅”等多个篇章,一批批学生在与上海同龄人交流交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五个认同”教育和“文化润疆”理念整体融合发展的有效教育方式。

赴沪研学活动

陈校长还积极引入上海师范大学的“科技、艺术”润疆项目,推动五育融合。2024年10月,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专家到校开展科创活动,专家们带来了 《天堑变通途—古代桥梁揭秘》等4 场讲座和STEM 项目化学习“风力发电塔”活动。上海师范大学建校 70 周年庆典之际,乘着青少年足球教育联盟成立的浪潮,喀什第六中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上师大青少年足球联盟的“龙头”学校,于11月5日至8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育代表团到喀什六中进行访问。11月,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文艺轻骑兵声乐分队”一行师生代表走进我校,通过演出、交流指导等多种形式,将高雅艺术与深厚文化播撒在这片热土,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艺术之旅。

筑巢引凤 玉兰飘香

从“输血”到“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骨干力量,是援疆教师的共识,也是陈伟文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为了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丰富教师专业发展途径,2024年10月,陈伟文与上海师大基础教育处共同策划组织第七届玉兰工程。

本次活动邀请了 31 位上海师范大学和基础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的涵盖了喀什全地区 7 县(市)240 余名教师,采用了学科课堂观摩、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科学实验等多种形式,内容涵盖科技、德育、心理和普通话等专题。在喀什六中集中进行高层次的教育学术报告和课堂指导,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加快了喀什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第七届“玉兰工程”活动一览

这次活动得到了上海教师教育学院王洋院长的专业指导,不仅莅临喀什六中作主旨报告,还到泽普考察当地教育情况。专家团成员分赴深塔中学和疏勒八一中学传经送宝。同时活动邀请四县教师代表到喀什六中同课异构和观摩交流。

这是有史以来参与专家最多、涉及上海区域最广、研究方向最丰富的一次活动,充分体现了上海援疆教育集团“1+4+N”的集团式辐射联动效应。

“5000公里的距离不仅是地理坐标的变化,更是教育使命的接力。当沪喀两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密切,信息化支持下的上海名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教研进步,它不是单向的理念灌输,不是简单的教育复制,而是让每粒生命种子找到破土的生态,更是让每片绿洲都长出自己的胡杨,拥有自己的精神力量。”陈伟文说。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