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儒雅、浑厚端庄:蔡襄书法作品《谢郎帖》高清局部欣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1:29 1

摘要:北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蔡襄作为"宋四家"之一,其书法作品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谢郎帖》是蔡襄行书尺牍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蔡襄书法的艺术特点和审美取向。

北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蔡襄作为"宋四家"之一,其书法作品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谢郎帖》是蔡襄行书尺牍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蔡襄书法的艺术特点和审美取向。

《谢郎帖》又称《初春帖》,为纸本行书作品,纵26.5厘米,横29.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帖是蔡襄写给其长婿谢仲规的书信,内容提及谢郎在初春时节带领大娘等人安顿妥当,以及朱长官来泉州为自己诊病的情况。信中还提到蔡襄身体不适,"日觉瘦倦",甚至"眼昏不作书"的境况。

历代名家尺牍共5本

从创作时间来看,该作品应书于蔡襄在泉州任上的第二个任期,即嘉祐三年(1058年)夏至嘉祐五年(1060年)秋之间。此时蔡襄约47至49岁,书法艺术已达到成熟阶段。同一时期蔡襄的《扈从帖》《安道帖》和《澄心堂纸帖》等作品,均代表其手札书法的最高水平。

《谢郎帖》整体上呈现出温润儒雅、浑厚端庄的艺术风貌。作为一件尺牍作品,其书写自然随意,毫无矫饰之感,充分体现了北宋文人书法的审美倾向。

在笔法方面,蔡襄起笔沉稳,提按有度。作品开头部分以行楷书写,不激不厉,随着书写进程,逐渐由楷入行,线条变得丰富流畅。

《谢郎帖》通篇布局疏朗简约,深得晋人崇尚简约之精要。由于是家书,蔡襄书写时毫无顾忌,心随意动,一任自然,呈现出一种无意于佳而自佳的艺术效果。这种尺牍书写的自由性,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做了实践上的铺垫。

蔡襄的书法艺术理念强调取法晋唐,注重神采而非形似。他在《评书》中曾言:"唯取神气为佳,若模像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这一理念在《谢郎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蔡襄的书法学习道路是从周越开始的,这使他早期字迹略显柔媚。但他通过勤学苦练和深厚的学养,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欧阳修和苏轼都对蔡襄的勤勉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谢郎帖》中,蔡襄成功地将晋人舒朗散淡的气息和唐人法度森严的庄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温润古雅、端庄严整、平和不张扬的书风。

【释文】

谢郎春初将领大娘以下各安。年下朱长官亦来泉州诊候,今见服药,日觉瘦倦,至于人事,都置之不复关意。眼昏不作书,然少宾客,省出入,如此情悰可知也。不一一。襄送。正月十日。

来源:汉府书画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