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雨初歇,轻润了尘世,西湖畔柳色逾发鲜妍。薄云还未散去,日影些些,波影重重,景世山庄隐于这湖光柳影之间,如诗如画。
晨光
朝雨初歇,轻润了尘世,西湖畔柳色逾发鲜妍。薄云还未散去,日影些些,波影重重,景世山庄隐于这湖光柳影之间,如诗如画。
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鸟声婉转,是最后的春啼。山庄庭院之外草坪萋萋,周围野花带露,有地丁、云英,花儿虽小,却能争奇斗艳。偶有蒲公英飞起,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无畏的勇气,去完成他的今生。
能在诗中安插一个“晏”字,惟不庄主不无得意。
此刻他身着一袭素衣,于草样之中打起了太极拳。只见身姿沉稳,动作舒缓有度。手能卷浮云、脚能挪泰山、身子又如清风拂柳。一招一式,尽显太极刚柔并济的神韵,周遭似有一股无形之力在流转。庄主三丰原式太极之精,有诗为证:
咏太极
身若柳摇风,拳如虎扑空。
形神神入化,妙意意无穷。
掌上功夫
一旁,似有练家子目光炯炯地观战。待庄主收势,他嗤笑一声,似有挑衅之意:“都说庄主诗拳两绝,今日看来也不过如此。不过是花架子罢了,若有真本事,敢与我比划比划?莫要只会些软绵绵的招式,唬唬外行人罢。”
后来知道,此人唤作@恬静,山西北派傅山太极高手,也号称诗拳双绝,人送精击家。因恩羡羊城春花、珠江水暖,归往岭南探个究竟。一路行来,如然山川锦绣,春意盎然。回程途经西湖,素闻庄主之名,自负拳艺诗功,心痒难捺,遂放舟寻访,意欲一展身手。
惟不庄主一时讶异,并无动静。精击家认为是庄主小瞧他了。兀自一撩架势,打了四组套路:
春游/恬静
胜日寻春山野外,溪奔鸟唱雉低飞
煦风黛色无边景,醉望归鸿日已微
精击家似非凡响,起手轻灵,而又暗藏玄机。打出了傅山太扱的威风。
但在庄主看来,总觉得硬,欠那么一点点流畅。便好意道:“好!但我是这么想一一
起势:气沉单田,双足去大地相连,汲取沉稳之力;然尊驾起意得稍快,虽如行云外翻,但少了自身气息内收,不能由静生动,化动为静。
揽雀尾:揽雀尾理应轻柔含劲,棚劲似张弓待发,挤按之间,力道如流水婉转自如。然尊驾刚而过度,有失玄化之功。
单鞭:勾手如悬鞭,掌手可开天,一动一静,刚柔相藏,自可威镇四方。然尊驾架势生涩,虚有其表。
提手上势:应手如提物,脚沉如山,劲力上引有拔山举鼎之意,身形微微含缩,可蓄而待发。然尊驾不明其衷,收势草草。
春游
胜致寻芳山野归,溪吟鸟唱落花违
霞光黛色无边好,欲问轻鸿日已微
原话
原诗:
“日”重字;
“春”字在题中;
以归来总结做为本诗起意,胜过平铺直叙,且“归”是韵字。
加入“落花违”可有别于大多春游题材,诗不能千篇一律。
“风/色”,“光/色”哪种组合更恰当?一目了然。
“醉望”是什么望?糊涂当然望不了。你是心醉,但没有如此表达的。
“想要又得不到”,是诗意的一种创作手法。
以上,尊驾可以重视一下。”
第一回合文斗,精击家虽有所感,尚不服气。便抱拳高声道:“阁下定是惟不庄主,在下恬静,好诗拳,人称精击家。今日冒昧前来切磋一二,不如手上见真章,一解心中之惑。”
惟不庄主向来洒脱,也不客气,抱拳还礼,笑道:“兄台远来是客,既为诗拳而来,岂有不应之理?只是切磋以和为贵,点到即止。”精击家点头称是。
“看招!”精击家一顿拳脚看来暴风骤雨,确也根基深厚,不可小觑;然而心浮气躁,并非太极义理。
寒食清明/怡静
初晴又雨风云变,百五清明紧互追
绿柳青杨松柏翠,桃红李粉杏梅蕤
思风骤止游春转,盼雨急停扫墓驰
代谢人生天地律,飞花逝水莫心悲
第一回合,庄主已心中却有底,精击家今虽来势汹汹。他却能顺势应付,腾挪引击,别具一格。但见惟不庄主虽出回招:
飞花
庄主让过了精击家前四招。一是客气;二是对方认真,尚无破绽;三是有创意,如“百五”以代寒食,当下少见,不禁肃然起敬。
看到五六招,庄主出手了。
“思风骤止”,是为了对“盼雨急停”,凑句凑出了汉语天地。
“游春转”,与“扫墓驰”更让老祖宗不知所以。
代谢人生天地律,“人生”本就有“代谢”之涵意,在此处画蛇添足。理应改为“不动”。
飞花逝水莫心悲,我改不了这天和地的规矩,明明是伤悲,你偏叫我不要伤悲!悲或不悲,让头发丝去说吧!
精击家就是急,“急”是入韵!能用上“百五”的人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
但见庄主柳风带雨,化却对方重重攻势。精去家如猛虎下山,庄主则如闲云野鹤,见机反击,也是恰到好处。
一招“飞花流水白乌丝”,庄主一反手,拳变幻掌,将精击家踉跄推向一边。旁树的春花似乎也被这激烈掌风所振,纷纷飘落,宛如一场花雨。
这二回合,精击家想是服气的。但心有不甘,一句:“再来!”双脚沉稳踏成马步,双手抱掌于身前,似怀藏珍宝,忽将周身内敛的劲力轮到臂上,动作快如金龙昂首吐息,气慨似风云涌动,直往庄主面门打来 。
旅中题景/恬静
绿树迎风翠,黄花碧野堆。
高楼谁望远?茔小近悲哀。
招式沉稳老辣,左右交搏,环环相扣,招招直取险处:面门、眼晴、心窝。这一回,精击家是拿出了看家本事。
““绿”,便无需“翠”,显然重复;
“黄花”会有岐意;明明是“菜花”,不如直言
楼与茔对立,以真实来虚构,而非虚构真实。与诗背道。
我这么想,你以为如何……
杉木迎风翠,菜花朝日黄。
红楼起村内,茔陇守田旁。
杉木秋冬凋黄,而遇东风返绿,我这第一招顺理成章。我破你拖泥带水,后发先至。
菜花不白则黄,我名正言顺,借取阳光。封住你不明不白,凑韵成“堆”。
至此,我改变了你的节奏。
今人发达,新楼起村内;老一辈奉献了一生,抛不开的却还是这一方田地。我是实招攻你虚招,看你何处躲藏?”
惟不庄主的双脚并未移动,马弓稳扎,如苍松挺立,左手甩动似鞭梢劲发,弹开来袭。待得精击家换招再攻,又被庄主借力打力,一个右甩手封住后手。此时庄主反客为主,右掌贴住左掌迎肩一靠,精击家躲闪不及,被顶回两步。
几回合下来,精击家算是明白了,意和气更重于力和快。他便要拿出傅山看家绝学。但见他不加言词,意守丹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身行以脉,脉走力到。以求不强不憋,自然通行;不偏不倚,求柔得刚。
广州行/恬静
历久簸颠摇翠影,心怀忐忑入羊城。
娇花嫩水全无意,捷报传来尽有情。
“近乡情更怯”!正经八百的传统功夫法,明显的中国古典哲理。整个套路结构严谨,运作起承转合自然顺畅,轻灵柔活而又沉着稳健,架势有高有低,动作有快有慢。如此呼应,动中犹静,静中犹动,攻防自如。
然而,招式再精妙、内涵再丰富,总有其破绽。这破绽便是他过于经典,经典便令众人尽知,众人尽知也就不足为奇了。
广州行
久别南来意难禁,一时忐忑入羊城
事同春信尽欢喜,忽觉百花尤可情
精击家的招势的惟不庄主眼里:
“第一招挺浪费的。
前两招的铺垫不足,造成后两招突兀,连接不上。
第三招后半招不够明确。需要连贯上下才有意义,单独成招则可能误伤自身。就像我们写作文,出现了异意的句子,如若写诗?品读起来便会卡顿不流畅。
而最后一招,意图过于明显。”
这第四回合交手,惟不庄主略感吃力,但他艺高人胆大。以最简单的守式“十字披红”招架。
只见他身体向一侧转动,双手在身前交叉成十字形,重心移至左脚。然后十字分披,双手向两侧分开,同时重心回到马步中裆,便将方来自正面和侧面的所有攻击化解。
通过手臂的分披则能抵挡进攻击,顺势拨开攻击,便能为自己创造反击的机会。这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式,反复千百次的锤炼,在关健时刻却能化腐朽为神奇。
精击家叹了一口气,脑爪子飞快的旋转,一个个招式如走马灯闪过:双挂金钩、金龙河口、左右甩手、怀中抱月、石郎反撞、闭门推扇……
惟不庄主却主动了。摆出请式,道:“再来!”
“好!”精击家也不是孬种,揉身进击。
这第五、六回合,双方越战越勇。精击家将傅山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发挥得淋漓尽致,时而如疾风骤雨,时而如细水长流;惟不庄主则凭借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灵活多变,见招拆招,稳如泰山。
西湖这角落春意正浓,两人的身形在花丛草影间穿梭,恰似一幅灵动的武韵春景图。
春晚观木塔/恬静
绿灌红墙外,闲云古塔钻。
辽亭榆未叶,响鼓旧钟欢。
我不知这塔是哪?
我更希望通过交流,你能有所变化。
或许是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对于诗,我有自己的认为。
诗也是叙事,没有错。但不是单纯的叙事。不然的话写个日记就好了。
要么有个见解。要么有个感慨。要么有个发现。要么用不同的角度。这一些还希望与众不同。
假如,这些都没有。那你就只剩下有趣、好玩了。
可以是对句的结构,可以是词句的绸缪,总之,还是与众不同。
木塔
分析:木塔是主体,当然可以养尊处优。红墙不过是随扈,却狗仗人势。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讽刺社会现象。
后两句当然只是拓展。
因为你提到木塔是辽代的,又有个榆树。春落榆钱,因你说没有叶子,因春天。
囊中羞涩,这样句子也就有点好玩了。
技击价值,在一招一式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诗词也是如此。
丽江题马帮/恬静
窄谷危峡涉险湍,瘴林绝壁鬼神寒。
重蹄踏破云天石,茶走帮回血泪酸。
茶马古道代妇吟
峡谷危途人自安,瘴林绝堑鬼神寒。
重蹄踏破云天石,马引帮归血始干。
马帮
换个角度。由马帮的妻子来写。
想象他的丈夫将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讨生活。
九死一生回来,终于不用以泪洗脸。
这样的写法,我想不会有太多人做到。
这便是诗词应该有特色。
分析原文:
窄谷危峡涉险湍,
词、句硬拼,读着难受。如:“峡谷”就是“峡谷”,为什么要“窄谷”?
“人自安”可以体现危险的程度!而你“涉险湍”是啥意思?这个“湍”定是凑韵。还不如用“滩”。字词是很多的,不过是要费脑筋分析选择最佳。假使找不到最佳,要勇于放弃。
瘴林绝壁鬼神寒。
这里的“鬼神寒”用的不错。堑,似乎还有一线希望。
重蹄踏破云天石,
保留这一句。我猜想云天石可能是有特指的。
茶走帮回血泪酸。
“茶走帮回”,你不觉得这几个字太生硬吗?“马”才会走呢!“茶”怎么走?另:“血泪酸”不会觉得太普通了吧?普通成老干部了。
“此外,太极拳更注重对精、气、神的修炼,将武术动作与内念紧密结合,才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惟不庄主滔滔不绝。最终又加上了一句,“你认为呢?”
“如果哪天我把这些写到《聊斋》里,不知你愿不愿意。如果你不愿意,我就不用这些题材。但我觉得只帮到你一个是不够的,应该帮到更多的人。”
精击家不置可否。
他见惟不庄主衣衫飘飘,脸不红、气不喘。知其交手时还收了几分力道,而自己额上微微有汗,已知对方手下留情。虽略显难为情,但毕竟久经沙场,胜负那一招半式又何用挂在心上。
见惟不庄微笑着上前,精击家也便伸手一握,道:“庄主拳艺精湛,今日一战,让俺受益匪浅。”庄主道:“南北拳法各有千秋,哪里有个高下?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剑拔弩张已化为乌有。但见西湖春风,迎面送来阵阵花香,云影水光更加灵巧动人。此二人席地而坐,畅谈着南北太极拳的精妙之处,彼此交流着诗词心得。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湖面波光如洒了一层金粉。精击家起身告辞,惟不庄主送至舟船,两人抱拳作别。
精击家离开西湖,继续踏上归程。将来定还有后话,而这一场南北太极拳较量,却成就春日里一段佳话,或将在武林诗坛中传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激励着习诗练拳之人,追求更高的境界。
来源:惟不一同景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