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日本会说,宁可放弃本土,也必须保有东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8 17:02 3

摘要: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红军三个方面军跟捅了马蜂窝似的,直接越过中苏、中蒙边境,照着日本关东军就猛扑过去。这时候的关东军早不是当年那支精锐了,纯属一群凑数的炮灰。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苏联红军三个方面军跟捅了马蜂窝似的,直接越过中苏、中蒙边境,照着日本关东军就猛扑过去。这时候的关东军早不是当年那支精锐了,纯属一群凑数的炮灰。

而几乎同一时间,日本大本营跟接了俩炸雷似的,收到两份致命电报:一份是苏联对日宣战的通告,另一份是美军把原子弹扔到长崎的实锤消息。

结果在东京的紧急军事会议上,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还在那儿硬撑,喊着满洲决不可失,甚至脑抽提了个馊主意,把天皇迁到长春(伪满新京),试图想靠着东北跟盟军死磕。

这主意看着疯,但其实背后全是日本半个多世纪的地缘执念和利益算计。

说白了就是:本土都炸成筛子了,他们还指望着把中国东北当最后翻盘的救命稻草。

但事实上,日本人的这种战略偏执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最早我们还得追溯到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战。那时候小日子就想抢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跟唐朝水军正面硬刚,结果被揍得满地找牙。

打这儿之后,到丰臣秀吉时代,不死心的小日子又犯了同样的病,派兵侵略朝鲜,想把这儿当跳板再占中国东北。1592年,随着丰臣秀吉派20万大军渡海,说白了最终目标就是踩着朝鲜进满洲。可惜的是,此时的朝鲜虽然承平已久,但好歹它背后还靠着一个虽然日薄西山却仍不乏力量的大明。

最终,日军一败涂地,连带着丰臣秀吉也在日本气的一命呜呼了。

而当时间来到明治维新时期,这些想法再次被包装成各种理论。比如1882年山县有朋就在《军备意见书》里明说:日本必须把朝鲜和满蒙抢过来当战略缓冲区。实际上,这哪儿是缓冲区,分明是想把别人家门拆了建自己的碉堡。

而1903年日俄的谈判谈崩,根子也在这俩战争狂都想抢东北的铁路权益和驻军权,谁都不肯让谁。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俄国可能算是清末除小日子外,侵占中国土地做多的国家。到最后,双方还为此在我国东北打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果小日子赢了,更觉得东北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以上是针对日本对东北战略执念起源的情况。

到1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立,日本开始对东北进行系统性的殖民掠夺,美其名曰开发,其实就是明抢。据1944年满洲钢铁公司的生产报表,当年产了170万吨生铁、50万吨钢材。这产量可不是小数,相当于日本本土钢铁产量的三分之二。

而鞍山制铁所的高炉没日没夜转,炼出来的特种钢材直接拿去造零式战斗机的机身。所以那时候零式能嚣张一阵,背后全是东北的钢铁在撑腰。

还有奉天飞机制造厂,到1943年一年就下线1200架教练机和侦察机。这些玩意儿通过南满铁路网往太平洋战场运,每月运3万人次兵力、50万吨物资,跟流水线似的送人头送装备。

可以说,日本人对于东北的资源掠夺数据更吓人,现在读起来能让人拳头硬。抚顺煤矿1943年挖了2562万吨煤,其中70%都通过大连港运到日本本土。相比起之下,日本深知自己的矿产有限,故而自家的煤舍不得挖,全盯着别人的家底霍霍。

就说日本的联合舰队吧,每10艘军舰里,居然有7艘烧的是抚顺的煤。与此同时,关东军每年吃的粮食,也有80%都是从东北黑土地上直接硬抢来的。

更过分的是,伪满政府1944年给关东军拨了34亿元军费,这数相当于日本当年军费总支出的20%!等于说,用东北老百姓的血汗钱,养着一支专门打中国人的军队,这简直是没天理,完全是强盗逻辑。

而除了这些看得见的资源,东北的地理战略价值,也是日本一直盯着的。这儿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面围着,日本军方居然还好意思叫它天然的大保险箱,合着把别人的地盘当自己的后花园了?

不过这1939年诺门罕战役中,日本被苏联揍得够呛,之后在一度恐惧的同时,也开始在东北疯狂修要塞,前前后后更弄了17个要塞群,其中虎头要塞还被他们吹成东方马奇诺。

这些要塞群倒是装了240mm重炮,还修了永久性地下工事,储存的弹药号称能撑半年作战。可真等苏军进攻,这些弹药连给人家塞牙缝都不够,之前吹的牛全成了笑话,典型的纸老虎。

到了1944年,日本知道自己快撑不住了,搞了个本土决战计划,把东北设成最终防御圈,还做梦要在这儿部署120个师团,想靠地形打持久战。现在回头看,这纯属自欺欺人,他们大概忘了,这片土地从来就不是他们能霸占的。

而且日本对东北的殖民改造,比其他占领区狠多了,明摆着就是想彻底把这儿变成自己的地盘。1936年他们推出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到1945年一共送了30万户日本移民过来。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开拓团,跟强盗没区别,强占中国农民150万公顷土地,还建了1.4万个集团部落,硬生生把中国人从自己家里赶出去。讲到这个,成龙有部不太出名的电影《新宿事件》,其中他的媳妇就是开拓团留下来的。

甚至城市规划,他们都按日本标准来。有人说长春当时成了亚洲第一个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有轨电车轨道长度仅次于东京。可这些表面的光鲜,骨子里全是殖民的臭味——不是为了让东北人过得好,是为了把这儿打造成他们在海外的模范殖民地,方便长期掠夺。

但到了1945年8月,现实狠狠抽了日本一巴掌,把他们的幻想全打碎了。苏联红军直接投入157万兵力、2.6万门火炮、5500辆坦克,这规模跟钢铁洪流似的,关东军根本扛不住。

关东军主力俩星期就崩了,8月17日山田乙三司令官没办法,只能签投降书。这时候日军伤亡已经超过8万人,所谓的满洲防线纯属笑话。

最讽刺的是,日本谈判代表还在莫斯科厚着脸皮请求保留在满洲特殊权益,结果这边苏军坦克已经开进大连港了。这个日本经营了40年的战略出海口,从此换了主人。

所以说,当时东北对日本来说,不只是资源宝库,更是帝国主义的战略执念。当百万关东军在苏联钢铁洪流前溃败时,被摧毁的不只是军事防线,还有他们半个世纪精心编织的殖民幻想。

不过时也命也,当年日本人之所以那么重视东北,除了上述因素外,也有当时东北经过了包括张作霖和日本人的多年经营,使得其当时属于整个中国里面最为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正因此,即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也曾为国共双方角逐天下的关键战场,从这来说,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日本二战当年会放出,宁可放弃本土,也要留下东北这样大话的原因了。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