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脑梗塞及脑出血)作为全球造成残疾和社会负担排名首位的神经系统疾病,平均约50%的幸存者在经过现有治疗和复健后,其功能改善(包括自我代偿和康复训练的效果)会达到极限,并在6个月以后进入稳定期,甚至终身伴随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脑梗塞及脑出血)作为全球造成残疾和社会负担排名首位的神经系统疾病,平均约50%的幸存者在经过现有治疗和复健后,其功能改善(包括自我代偿和康复训练的效果)会达到极限,并在6个月以后进入稳定期,甚至终身伴随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脑卒中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以及其它症状。
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为三种类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完全性卒中(CS)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脑出血在内的脑卒中患者高达280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约394万。全球现有偏瘫患者高达1亿人,每年新增约1500万人,其中约67%为70岁以下人群,22%甚至发生在15-49岁的青壮年群体,并且发病人群仍在快速增长,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尽管现有医疗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挽救生命,但大多数患者依然会遗留下半身或肢体运动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康复训练耗时长、见效慢,许多患者和家庭都在寻找更有效的新疗法。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正式注册启动一项创新性临床研究,聚焦“人神经前体细胞(hNPC)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后遗症”。这一研究由国家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旨在探索干细胞注射能否为卒中偏瘫患者带来切实的功能恢复。
此次研究采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hNPC01)”,通过精确的脑内多靶点注射(15个注射点),将细胞直接植入病灶区域,为受损神经系统注入“生机”。
主要研究目的:
1.评价hNPC01细胞移植后6个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次要研究目的:
1.评价hNPC01细胞移植后12个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评估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探索性研究目的:
1.初步评价hNPC01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有效性;
2.初步评价hNPC01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影像学改善。
作为国内较早聚焦iPSC来源神经前体细胞治疗卒中偏瘫的注册临床试验,该研究的开展为“难治性偏瘫患者”带来了康复新希望。
为什么干细胞能治疗脑卒中偏瘫?科学依据揭秘
01
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不可逆性
脑卒中发生时,脑部血流中断导致神经元大量死亡,而成年人的中枢神经再生能力极弱。坏死的神经组织会形成“空洞”,周围存活神经元虽能部分代偿,但难以完全重建运动传导通路,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
02
干细胞的“修复密码”
本次研究采用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hNPC01),具有三大核心优势:
多向分化潜能:可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等,替代损伤细胞。神经营养作用:分泌BDNF、GDNF等因子,促进残存神经突触重塑。 免疫调节功能:减轻卒中后炎症反应,改善病灶微环境。动物实验已证实:在卒中模型猴中,hNPC01移植后6个月,其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提升40%以上,PET-CT显示移植细胞存活并与宿主神经整合。
临床研究案例表明:干细胞技术或将改写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治疗困局
临床案例一:
2019年,我国解放军总医院在《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公布,神经干细胞回输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该研究有9名年龄在30至65岁之间的偏瘫患者参与了这项临床研究,他们在中风后5-24个月接受人源神经干细胞NSI-566脑内回输,NSI-566被回输至脑内梗塞灶附近。影像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干细胞植入区出现了新的神经组织,这也证明了人源神经干细胞NSI-566干预偏瘫性脑卒中拥有一定的临床益处。
△9例患者的影像学显示病变区域的组织发生明显变化
临床案例二:
2021年6月14日,《干细胞转化医学》发表的一项美国Ochsner-LSU健康科学中心的临床研究报告显示,干细胞强大的旁分泌功能,对减轻脑卒中后损伤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临床案例三:
2019年初,休斯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招募了110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与向脑内注射干细胞的临床研究,此疗法已进入临床II期试验。其中对脑出血病程为1-3月的20例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术后2年随访,发现经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肌张力改善最为明显,肌张力均有所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改善。
这表明:干细胞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程度优于未经干细胞移植同期脑出血的患者。
临床案例四:
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大学医学院报道过一个案例:一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内取得完全康复,结果发表在Cell Transplantation(细胞移植)期刊上。
临床结果显示:脐带血干细胞输注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迅速改善。
(1)治疗后1个月:患者能够在支撑下缓慢行走,NIHSS评分降至12分。
(2)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右侧肢体力量提升至接近正常水平,MRI显示脑部缺血区域的体积显著缩小。
(3)治疗后12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NIHSS评分降至0分,标志着全面康复。
(4)安全性: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患者腹部超声检查中没有出现脾肿大,曾出现失眠和上呼吸道感染,经药物治疗后结果令人满意。
干细胞改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是一种前沿的再生医学技术,它依托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来修复中风后受损的神经组织,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这一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促进神经和血管的再生、减轻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作用。
众多研究成果展示了干细胞技术在脑神经保护和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潜力,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随着再生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干细胞技术有望为更多脑卒中患者带来更有效的选择。
参考资料:
[1]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
[2] Steinberg GK, Kondziolka D, Wechsler LR, Lunsford LD, Kim AS, Johnson JN, et al. Two-year safe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chronic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fter implantation of modified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B623): A phase 1/2a study. J Neurosurg. 2019;131:1462–72.
[3] Nogueira RG, Jadhav AP, Haussen DC, Bonafe A, Budzik RF, Bhuva P, et al. Thrombectomy 6 to 24 hours after stroke with a mismatch between deficit and infarct.N Engl J Med. 2018;378:11–21.
[4] Morgenstern LB, Staub L, Chan W, Wein TH, Bartholomew LK, King M, et al. Improving delivery of acute stroke therapy: The TLL temple foundation stroke project.Stroke. 2002;33:160–6.
[5] Detante O, Jaillard A, Moisan A, Barbieux M, Favre IM, Garambois K, et al. Biotherapies in stroke.Rev Neurol. 2014;170:779–98.
[6]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王道辉,刘拥军,刘广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3年2月第18卷第1期.
[7]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康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1年随访,袁进国,冯斌,曹藏柱,韩树生,孙印臣,刘建玲,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4.1.
来源:国卫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