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面,葱出苗和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0℃。若秋播时“秋老虎”还在,地温偏高,就像让葱在“暖炉旁裹厚衣”,它会“捂得难受”。高温下葱苗虽能冒头,但长得又细又弱,叶子发黄,还容易东倒西歪,“底子差”了,后期再补肥也难长壮。
想种出挺拔壮实的葱,时机选错全白搭!早种不仅难高产,还容易出问题,老农总结的避坑指南,新手也能轻松学会!
先说说为啥种葱不能急?
一方面,葱出苗和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0℃。若秋播时“秋老虎”还在,地温偏高,就像让葱在“暖炉旁裹厚衣”,它会“捂得难受”。高温下葱苗虽能冒头,但长得又细又弱,叶子发黄,还容易东倒西歪,“底子差”了,后期再补肥也难长壮。
另一方面,早种的葱越冬易受冻。葱苗越冬前,最佳状态是有3-4片健壮叶片,此时它积累的养分足,抗冻能力强,能安稳过冬。若种早了,高温让葱苗“疯长”,冬天来临前可能长出5-6片叶,成了“虚胖苗”——养分都用在长叶子上,没存下多少“能量”。寒冬一冻,叶子容易冻干、枯萎,来年春天返青慢,甚至直接冻死,白忙活一场。
此外,早种地温高、湿度不小,正好是葱蛆、根腐病菌的“活跃期”。早早把葱种下去,等于给这些“害虫病菌”送“口粮”,它们会啃咬葱根、侵染植株,等发现时葱苗可能已经烂根、枯萎,救都来不及。晚种几天,天气转凉,害虫病菌活跃度下降,葱苗就能更安全地扎根生长。
种葱还要避开这些坑,不然再好的时机也白搭:
1. 不选种、不晒种,直接下种
不管是买的葱籽、葱苗,还是自己留的种,若混着弱小、带伤的葱苗,或葱籽没处理,种下去后长势会“参差不齐”,还容易带病菌。
正确操作:选葱苗时,挑茎秆粗壮、叶片翠绿、没伤口的;用葱籽播种前,先把种子晒1-2天,既能杀菌,还能提高发芽率。
2. 不拌种、不防病虫,“裸种下地”
葱籽、葱苗没做防虫防病处理,就像“没穿防护衣”,很容易被地下害虫、病菌盯上,后期病虫害多,管理起来又费钱又费力。
正确操作:用葱籽播种时,可拌点吡虫啉类杀虫剂和多菌灵类杀菌剂;栽葱苗前,也可用稀释的杀菌剂泡一下根系,提前“筑牢防护墙”。
3. 土地不整、不施底肥,直接种
葱是“浅根作物”,根扎得浅、吸肥能力弱,还喜欢疏松的土壤。若土地板结、没底肥,葱根“扎不深、吃不上饭”,自然长不好,葱秆细、口感差。
正确操作:种前先把土地深翻20-30厘米,耙平、耙细,再施足底肥——以腐熟的鸡粪、羊粪等农家肥为主,搭配少量复合肥,让土壤“有营养、够松软”,葱根才能舒服地扎根。
4. 种完大水漫灌,不管干湿
刚种好的葱,根系还没扎稳,若直接大水漫灌,土壤会被泡得“密不透风”,葱根没法呼吸,容易烂根、发霉;尤其是温度还高的时候,积水会让土壤更闷热,加重烂苗问题。
正确操作:种完后若土壤有点潮气,可先不浇水;若土壤干燥,就用“小水慢浇”的方式,浇到土壤湿润即可,千万别让地里积水。
来源:三三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