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其Model S和Model X车型已不再提供“订购新车”选项,目前相应车型页面中仅显示有“了解”按钮,点击后显示了“查看现车”的选项,而Model Y和Model 3车型则依然显示“订购”选项。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田野 于建平 北京报道
4月1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其Model S和Model X车型已不再提供“订购新车”选项,目前相应车型页面中仅显示有“了解”按钮,点击后显示了“查看现车”的选项,而Model Y和Model 3车型则依然显示“订购”选项。
《华夏时报》记者随即拨打了北京特斯拉门店电话,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地区目前仅提供一款“即刻交付”的Model S全轮驱动版,定价为75.99万元;而Model X车型,北京地区则无车源。另外,该名销售人员还补充称:“目前这两款车型仅支持现车交付,且车源有限。”
记者向特斯拉官方咨询为何停售上述两款车型的新车供应时,官方回应:“可能和配置升级有关,建议等后续消息。”并表示,现有库存车仍可线下购买,售后服务也不受影响。
这也是今年继日本之后,特斯拉再次对单一市场停止Model S和Model X的新车供应。
关税重压下的“断臂求生”
汽车分析师张翔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次特斯拉针对中国市场停售Model S和Model X的新车,或因受到近期美国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的影响。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今年3月26日曾表示,特朗普的汽车关税政策将对特斯拉产生重大影响。他称,这将影响来自其他国家的特斯拉汽车零部件的价格。
据了解,特斯拉上海工厂尚未实现对Model S和Model X车型的国产化,这两款车型主要在特斯拉位于美国的加州工厂生产,均为纯进口车。而特斯拉上海工厂主要生产的车型为Model Y和Model 3。
2021年,Model S和Model X进行改款并同步在国内上市,其中Model S推出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68.49万元和81.49万元;Model X同样推出两款车型,售价分别为72.49万元和82.49万元。
4月11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4月12日起,将针对所有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从84%提高至125%。
“这就导致Model S和Mode X的单车成本直线飙升,远超市场承受能力。”张翔谈道,特斯拉在此时选择暂停新车销售而非涨价,也是因为这两款车在华销量低。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为33.67万辆,主要以Model Y和Model 3车型为主,包括Cybertruck、Model S和Model X在内的其他车型,合计交付量仅为1.29万辆,约为特斯拉总交付量的3.83%。
“与其承担高关税风险,不如集中资源保住Model Y和Model 3等国产化主力车型。”张翔表示。
而如今,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处境也并不乐观。2024年特斯拉在华累计销售178.9万辆,同比下滑1%。富国银行的一份报告预判称,2025年特斯拉在中国的交付量将继续下降至14%。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焱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停售这两款高端车型,标志着特斯拉从“科技奢侈品”向“电动代步工具”品牌降维,集中资源巩固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的市场。而比亚迪汉唐、蔚来ET9、小米SU7等国产车型也正加速抢占这一市场。
市场博弈下的供应链重构
资料显示,特斯拉北美目前仍直接向中国进口锂电池、锂电池材料、压铸件、内饰件等核心汽车零部件,这些部件占整车成本的35%—40%。但美国关税政策直接切断了部分关键零部件的流通,这导致单车成本上升3000美元以上,侵蚀了利润空间。
为此,特斯拉在墨西哥蒙特雷投资5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工厂”,计划年产100万辆,以规避关税并降低对中美供应链的依赖。当前已有威唐、新泉等中国供应商在墨西哥设厂,通过间接出口支持北美生产。但墨西哥工厂因基础设施延迟尚未动工,短期内难以缓解供应链压力,导致特斯拉需优先处理现车库存。
与此同时,特斯拉计划对这两款车型进行技术升级,在今年早些时候,特斯拉汽车工程副总裁拉尔斯・莫拉维(Lars Moravy)曾公开透露,目前公司并无计划将Model S和Model X从产品线中移除,几年前的那次升级在车辆架构和结构方面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大得多。他称:“今年晚些时候,我们会再次关注它们,确保它们也能获得一些我们为Model Y和Model 3所投入的技术升级。另外,他还确认Model S和Model X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停产。
但美国加州工厂方面,由于受到产能限制(2024年仅产10万辆),可能会推迟上市进程。若关税政策持续,那么Model S和Model X或需等待2026年墨西哥工厂投产才能重返中国市场。
此次关税风波暴露了高度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性。郭焱认为,特斯拉的应对策略(本地化生产、技术输出绑定合作伙伴)为行业提供了参考,未来供应链需像互联网般“去中心化、冗余分布”。对中国车企而言,特斯拉的收缩为国产品牌冲击高端化腾出空间,但同时也为其提供警示: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或技术路径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尽管对美整车出口不到中国总出口量的2%,但零部件企业却面临压力。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美零部件出口额约为172亿美元(仅为海关税列明汽车或机动车辆用的零部件),占出口总额的15.6%。出口产品包括动力总成及零部件、车身零部件、底盘零部件、玻璃、电子电气零部件等。
“必须建立从供应链韧性到技术创新突破,从市场多元开拓到产业生态协同,多管齐下的应对政策。国内汽车产业链企业正面临供应链安全、技术发展路径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全方位冲击,加速国产化成为趋势。”郭焱对记者说道。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