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0日,大丰实业发布公告称,与智元机器人签署《股权合作协议》,投资合作开发匹配文娱体旅商场景需求的人形机器人项目进行。同日,大丰实业还召开了投资者说明会,大丰实业将出资850万元持股85%,并承诺提供1500万元采购订单,加速商业化进程。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北京报道
4月10日,大丰实业发布公告称,与智元机器人签署《股权合作协议》,投资合作开发匹配文娱体旅商场景需求的人形机器人项目进行。同日,大丰实业还召开了投资者说明会,大丰实业将出资850万元持股85%,并承诺提供1500万元采购订单,加速商业化进程。
此次合作是双方此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深化落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战略合作披露恰逢公司5.96亿元可转债到期兑付前夕,因而引发市场对“利好释放在先、兑付在后”的质疑。随后,上交所也向大丰实业下发了监管工作函。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文娱体旅商场景凭借环境可控、交互需求明确等特点,或成为人形机器人落地的“最优试验场”,但当前G2-G3阶段的具身智能技术仍需突破复杂环境适应、精准情感交互等关键瓶颈。
近千万元押注文旅人形机器人商业化
4月10日,大丰实业披露《关于签订股权合作协议的公告》(下称《股权协议公告》),双方3 月23日所签的《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
根据《股权协议公告》,公司与智元机器人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匹配文娱体旅商场景需求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开发并实现商业化落地。
具体来看,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大丰实业出资850万元,持股85%;智元机器人出资150万元,持股15%。
根据公告,大丰实业在合作中承诺投入多项关键资源,包括筹建研发团队,负责产品外观设计、场景定制开发、本地化部署及运维支持;提供产品应用场景及相关数据库用于引导产品研发,并开放文娱体旅商场景作为试点部署,同时提供场景运营数据用于算法优化。值得一提的是,大丰实业还承诺自合资公司成立之日起一个季度内,向合资公司提供不少于1500万元采购订单。
智元机器人则将向合资公司授权使用与业务相关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及产品;根据合资公司业务开展情况派驻技术团队,协助组建并培育团队,协助解决具身智能通用底层技术和通用产品问题,协助场景数据采集、机器人训练以及场景需求融合等问题。
4月10日,披露《股权协议公告》不久后,大丰实业董秘谢文杰在当日召开的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和智元机器人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意在打造全国首个“整机企业+文娱体旅商应用场景服务商”的生态,研发出匹配文体旅商场景需求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并实现商业化落地。
对于商业变现路径以及目标客户群体,谢文杰回应称:“相关合作的推进将依托大丰曾经打造的5000余个落地场景和自身运营的50余个文旅场景二次开发,以及新增文体旅商项目的策划、创意、落地,将具身智能产品融入,实现合资公司订单稳定增长。”
大丰实业透露,目前合资公司的注册、组织架构、招聘、研发计划、商业经营计划等均已同步开展。
此前,大丰实业在《股权协议公告》中表示,本次合作技术研发周期长,存在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研发成果产业化难度高、技术迭代导致原有方案失效等风险。合资公司业务开展可能受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
5.96亿可转债兑付前夕释放机器人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大丰实业在3月25日披露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次日股价涨停,随后股价出现连续下跌。此外,公司可转债于3月27日到期兑付并摘牌,3月26日为最后转股日及兑付登记日,这一情况引发诸多质疑。
就此,上海证券交易所火速向大丰实业下发了《关于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下称《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结合自身流动性情况和融资能力,补充披露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前的可转债兑付资金安排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无法全额兑付可转债到期本息的风险。
4月10日的投资者说明会上,也有投资者质疑称:“可转债回收前,是不是故意放消息让债转股以缓解现金流的?”
对此,大丰实业针对监管工作函回复称,公司已于年初开始就可转债资金来源进行积极准备。截至3月20日,“大丰转债” 合计应兑付金额为5.96亿元,公司已于3月24日上午将上述预计兑付资金全额划转至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指定备付金账户,确保本息兑付工作如期完成。
截至2月28日,公司货币资金约5.8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7.46亿元,合计流动性储备人民币13.34亿元,流动性储备覆盖兑付需求(5.96亿元)的2.24倍;此外,公司整体授信额度为45.81亿元(不含 PPP 项目授信),剩余可用授信额度为27.07亿元,融资空间宽裕。
大丰实业认为,公司自有资金与授信额度充足,具备兑付“大丰转债”本息的能力,且在披露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前(3月24日),公司已根据当时尚未转股的可转债余额,足额将相应兑付资金存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指定备付金账户,不存在为促使投资者转股而披露涉及热点概念的战略合作协议的情形。
谢文杰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进一步回应,截至3月31日(实际兑付完成后),大丰实业货币资金余额为6.5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30亿元,流动性储备合计8.89亿元,仍保持充裕状态,兑付完成后未对公司现金流造成重大影响。
相关业务可行性遭监管质疑
《监管工作函》中,监管还要求大丰实业对开展相关业务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此,大丰实业表示,目前具身智能产业处于G2-G3阶段,初步实现了端到端的智能化。在交互智能方面,智元的机器人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交互能力;在作业能力方面,可以进行简单的指令操作。双方在文娱体旅场景的机器人使用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接和论证,大丰实业提出的十几个应用场景和机器人能力要求,包括两大类服务场景、两大类活动场景、一大类营运场景和创新展示中心等需求,智元表示经过强化学习之后,都可以实现应用落地。
相关性上,相比较工业场景的精密度要求以及消费级场景的复杂性,文娱体旅商场景凭借需求刚性强、场景可控性强、流程固定、交互模式明确,成为当前技术条件下人形机器人落地较快、具有可行性的场景。以导览服务、迎宾接待、表演互动、安防巡逻、陪护伴游为代表的垂直场景将成为最先落地的场景,不仅能为用户带来新奇体验,也为文旅商业运营带来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具身智能产业处于G2-G3阶段,尚未充分满足文娱体旅商特殊需求,如复杂环境适应性、精准情感交互等。
经济学家、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也向本报记者指出,目前具身智能产业确实在逐步成熟中,大丰实业强调该场景为人形机器人落地的“最优解”,主要是因为这些场景对交互性、安全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而这正是人形机器人的强项所在。不过,实现这些优势需要克服包括感知、决策、执行等多个技术环节的挑战。
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则表示,具身智能产业目前可能尚未完全满足文娱体旅商场景的特殊需求。他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文娱体旅商场景对机器人的交互能力、情感识别、场景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具身智能产业在这些方面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向本报记者分析表示,从当前具身智能的发展阶段看,机器人可以完成特定环境下的表演、讲解、引导、互动,但仍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用理解与自主适配”。
他强调,文娱体旅场景虽非绝对的“最优解”,但确是“最合适的第一步”,因其对前沿算法依赖较低,更注重系统工程的协同适配。
在霍虹屹看来,在人形机器人迈入早期商业化探索期的今天,类似大丰实业与智元机器人的跨界合作,很可能成为一种趋势性的模式。原因在于整机厂商有技术能力,但缺乏落地场景;应用方有场景资源,但需要“可用、可控”的技术。这是一场供给与需求的“中途相遇”。
记者将持续关注大丰实业相关项目的推进以及业务逐步落地情况。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