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07.45亿港元,曹德旺家族冲刺动力电池IPO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2 23:05 1

摘要: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曹芳、陈继程共同创立常熟正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力投资”),2019年2月11日,正力投资以1.6亿元认购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塔菲尔”)6.78%的注册资本,对塔菲尔进行少数股权投资。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田野 于建平 北京报道

近日,锂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力新能”)发起招股,预计4月1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招银国际联席保荐。

值得注意的是,正力新能创始人曹芳为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胞妹,曾掌舵福耀玻璃销售及管理业务,退休后联合原福耀高管陈继程二次创业,切入动力电池赛道。

资本运作布局动力电池赛道

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曹芳、陈继程共同创立常熟正力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力投资”),2019年2月11日,正力投资以1.6亿元认购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塔菲尔”)6.78%的注册资本,对塔菲尔进行少数股权投资。

塔菲尔创立于2015年,其创始人龙绘锦与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同样出身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曾毓群是龙绘锦的上司。2020年5月12日,正力投资以10.8亿元的价格,认购塔菲尔新增注册资本及转让现任股东持有的注册资本,将股权增至约43.47%,取得控股权。

5月29日,正力投资取得塔菲尔控制权后,又以2.38亿元将其持有正力新能70%的股权出售给塔菲尔。正力新能成为塔菲尔全资子公司。

2021年12月28日,塔菲尔当时的各股东和正力新能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塔菲尔全体股东按所持塔菲尔股权比例,收购塔菲尔持有正力新能100%的股权,总代价为25.38亿元。

股权转让完成后,正力新能不再为塔菲尔的全资子公司。2022年2月10日,塔菲尔将其业务及其子公司所持若干资产转让于正力新能及其子公司,总代价为18.55亿元。此次转让完成后,正力新能顺利承接了塔菲尔的员工、客户、供应商等。

招股书显示,正力新能的实控人为曹芳、陈继程,两人共同拥有正力新能已发行股本总额的64.6%。此次IPO,正力新能计划全球发售1.215237亿股H股(占发行完成后总股份的4.84%),其中90%为国际发售、10%为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售价8.27港元,每手300股,最多募资约10.05亿港元。

以每股8.27港元的发行价计算,正力新能的发行市值将为207.45亿港元,成为继中创新航、瑞浦兰钧之后,港股第三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

对于正力新能冲击港股上市的背后考量,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A股IPO审核趋严,上市门槛明显提升,且也有不少产业链企业冲刺A股IPO失败的案例,选择港股上市,相对稳妥一些。”

发展仍面临多重困境

尽管正力新能背靠曹芳的资源,但其背后潜藏的产能利用率不足、客户依赖过重、盈利可持续性存疑及偿债压力等风险仍值得警惕。

其招股书显示,正力新能成立于2019年,主要专注于动力电池产品及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提供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致力于拓展电化学产品的大规模应用。

按业务划分,正力新能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动力电池产品,报告期内(2021年至2024年)占比分别高达96.6%、94.7%、80.7%、90.9%。其电池订单主要供应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五家车企。2021—2024年,从这五家车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13.37亿元、29.73亿元、32.38亿元和45.30亿元,分别占各年度总收入的89.1%、90.4%、77.8%和88.2%,客户集中度较高。

汽车分析师高登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这种与大客户的深度绑定看似是竞争力的体现,实则暗藏较大风险。

2022年,正力新能遭遇了大客户变动带来的沉重打击。当年,其第一大客户 (疑似威马汽车)因业务经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动,取消了对正力新能源的BEV 三元电池采购订单。这一件事导致正力新能在2022年遭受了4.22亿元的存货减值亏损,严重影响了其该年的销售成本、毛利率以及整体的经营业绩。

不仅是订单上的影响,高登进一步表示,大客户的议价权很高,如今车企毛利率普遍偏低,甚至处于亏损境地,必然会向上游的供应商压价,从而转嫁成本压力。另外,回款周期也会变长,现金流会被大客户占用。

招股书显示,正力新能2021至2024年营收从14.99亿元增至51.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6.6%。2024年虽首次实现净利润0.91亿元,但2021—2023年亏损分别为4.02亿元、17.20亿元、5.90亿元,此前三年累计净亏损达27.2亿元。

“通过招股书可以看出,正力新能的盈利主要依赖碳酸锂价格低位窗口期,而非内生竞争力提升。其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均值,2023年仅5%,远低于宁德时代(22.91%)等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高登表示。

与此同时,从正力新能发布的信息显示,近年来,其快速扩张产能,并计划通过IPO募资将电芯设计总产能从25.5GWh提升至50.5GWh。然而,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其现有产能利用率却呈现断崖式下滑,从69.23%骤降至29.41%,部分产线甚至因订单不足而停产。截至2024年一季度,未装车的动力电池库存超过当季产量的50%,显示其面临严峻的库存积压问题。

“在行业供需格局转向过剩的背景下,正力新能大规模扩产的合理性引发市场争议。若未来无法有效拓展客户以消化产能,新增产线可能进一步加剧资源浪费和折旧压力,拖累盈利能力。”于清教对记者指出。

此外,目前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且市场占比高度集中。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占总装机量的94.3%。其中,排名前两位企业的市占率合计约69.7%,排名第九的正力新能市场占比仅为1.8%。

“在这样的环境下,尾端企业如正力新能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可见一斑,其仍需在市场拓展和产品优化上付出更多努力。”高登表示。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