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芯记」关税风暴下的芯片命运:原产地认定新规出台,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化再提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2 23:05 1

摘要:持续升级的关税大战,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形成冲击。在此背景下,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强调海关总署关于“集成电路”原产地的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这意味着,不在美国流片的芯片,或成突破关税铁幕的通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持续升级的关税大战,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形成冲击。在此背景下,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强调海关总署关于“集成电路”原产地的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这意味着,不在美国流片的芯片,或成突破关税铁幕的通关"护照"。

由于芯片制造产业的转移,过去几年,美国一直在通过关税和补贴手段,试图重建其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领导地位。在业内人士看来,最新的关税与原产地规则的调整或许会在短期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形成压制,进而传导至中国高科技行业,但从中长期来看,也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全球布局创造了战略机遇,倒逼国产替代加速。

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显示,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提醒相关企业,在申报时准备好PO证明材料,以备海关核查,并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在芯片领域,“流片”是指设计好的集成电路设计数据被发送到晶圆代工厂,进行实际的制造过程。“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是指集成电路的原产地将以晶圆制造环节所在地为准,而非传统的设计地或封装测试地。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这一政策调整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4月1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宣布,自4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

菁锐智库专家、正高级工程师袁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关税大战短期内将显著推高半导体产品的成本,若对半导体原材料和芯片成品加征关税且无相关豁免机制,进口成本将大幅上涨。“目前,中国多数科技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供应链可延续性计划,短期内也缺乏成熟的替代方案,因此难以规避关税冲击。进口成本的上升不仅会传导至终端消费者,还可能对中国科技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造成较大影响。”

而按照“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的规定,意味着非美国本土制造的芯片进入中国市场可规避高关税。

美国的芯片焦虑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除了想要逆转贸易逆差,还源于其长期积累的芯片焦虑。

据公开资料,上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芯片制造都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进行,仅美国就占全球半导体产量的约 40%。但如今,美国的芯片产能只占全球芯片产能的10%左右,美国的芯片大部分都在美国之外的地区制造,比如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等地。

这是因为在产业全球化进程中,美国主动推动制造环节外迁,通过将晶圆代工订单转移至台积电、三星等亚洲厂商,实现了轻资产运营的成本优化。这种产业分工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埋下了结构性隐患——随着制造能力持续外流,美国形成了对海外供应链的深度依赖。

因此,美国在2022年推出了《芯片和科学法案》,该法案主要包括对美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并要求任何接受美方补贴的公司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芯片,同时限制其在中国投资,具体产业政策的举措包括为美国芯片研发、制造以及劳动力发展提供527亿美元。除对芯片产业补贴外,该法案还包括对前沿科技的研发进行拨款,涉及资金共高达2800亿美元。

据了解,包括台积电、英特尔在内的芯片制造厂商,在该法案框架下获得了巨额资金支持,并宣布了相应投资计划,如台积电的亚利桑那州厂。

除了推出《芯片和科学法案》,美国的另一个武器就是加征关税。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曾告知台积电,如果不在美国建厂,就将面临高达100%的关税。

自主可控按下快进键

芯片原产地认定新规出台,再加上如今的关税政策,无疑会对美国的回流计划产生影响,甚至可能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对于美国半导体产业来说,“过去很多芯片制造和芯片封测分别在不同的国家,原产地规则的改变,配合最新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制造的芯片成本将会大幅提高,无疑会影响在美国流片的芯片企业,尤其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模拟芯片,这样会进一步扰动当前智能汽车等产品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加速科技企业选用国产芯片替代。” 袁博对本报记者说。

据了解,美国本土制造占比较高的芯片企业包括德州仪器‌、英特尔、美光等。

而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袁博认为,一方面会影响海外代工厂为中国企业生产的高端芯片,这些芯片会面临更高的关税或者出口限制,导致芯片产业供应链遭到冲击,导致芯片企业不得不调整生产布局以满足原产地需求,增加了芯片合规的成本,也提升了芯片及相关科技产品的价格。

另一方面,袁博指出,这对中国的芯片产业也是巨大的机遇,尤其是中国的半导体装备公司和芯片代工企业。“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外部压力反而可能成为重要催化剂:加速中国构建‘去美化’供应链的进程,也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全球布局创造了战略机遇。特别是在成熟制程、特色工艺和先进封装等优势领域,中国有望率先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中国半导体技术体系’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华夏时报》记者就原产地认定新规产生的影响分别采访了英特尔和华虹半导体,截至发稿,两家公司均未就此给出回应。不过,最近半导体在二级市场受各方面政策影响较大, 4月11日,华虹半导体A股股价大涨19.75%,德州仪器跌5.75%。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