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上口镇:特色农业“朵朵开” 乡村振兴“步步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0:42 1

摘要: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近年来,上口镇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深耕乡村特色产业,倾力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让“土疙瘩”变成“金宝贝”,让“小产业”聚成“大气候”。如今,一个个特色农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生动诠释着“乡

寿光融媒讯(记者 王静)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近年来,上口镇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深耕乡村特色产业,倾力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让“土疙瘩”变成“金宝贝”,让“小产业”聚成“大气候”。如今,一个个特色农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生动诠释着“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的深刻内涵。

葡萄种植:

“生态优势”的智慧整合

近日,记者在上口镇郭疃村种植户张月欣的葡萄大棚里看到,串串葡萄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葡萄香。果农们穿梭在层层叠叠的藤架间,忙着采摘、装箱。多年来,当地葡萄产业结出了“富民果”,成为强村富民的“金串串”。“我种植的‘阳光玫瑰’品质没得说,一个棚的毛利润在2万元左右。”张月欣说。

据了解,张月欣深耕葡萄种植领域已有11年,他始终秉持“绿色种植”理念,坚持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正因为此,他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不仅品相好、香气浓,而且口感脆爽无渣,深受客户欢迎。

在郭疃村,共有175户人家从事葡萄种植,主要栽培阳光玫瑰、巨峰和黄提等优质品种。葡萄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3年前,上班族杨春梅看到了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决定“转行”——承包土地搞葡萄种植。“我承包了两亩土地,种的是巨峰葡萄,每亩地大约能产4000斤。今年,巨峰售价起初稳定在每斤6元左右,现在略有下调,到了四五元一斤。这样算来,两亩巨峰葡萄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我种的巨峰葡萄都是自然坐果,没有经过膨大处理,因此口感非常棒,皮薄、带籽、脆甜。”杨春梅种植的巨峰葡萄以出色的口感赢得了市场,除了在本地销售,还畅销至东营、滨州等多个地区。

据悉,目前郭疃村的葡萄年产量已达到5万公斤,户均收入约5万元。

在东方吕后村郭智文的葡萄园里,同样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这片占地10亩的葡萄园,3个整齐排列的葡萄大棚颇为壮观,棚内种植着青提、玫瑰香、巨峰3个品种的葡萄。园主郭智文介绍,这3个品种的葡萄口感各具特色,其中,青提清甜脆口,玫瑰香香味浓郁,巨峰则柔软酸甜,糖度均达到“20度”以上。3个品种的葡萄成熟期相差20多天,从6月中旬开始陆续进入采摘期,一直持续到八九月份。这种“时间差”使得葡萄能够错峰上市,既满足了市场不同阶段的需求,也为郭智文带来了稳定可观的收益。

两个村庄葡萄产业的壮大发展,是上口镇农业发展提档升级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上口镇致力于引导各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持续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全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猕猴桃种植:

“内在价值”的品牌打造

“五月芒果香,六月桃李熟。”来到9月份,被誉为“中华水果之王”的猕猴桃,便在琳琅满目的水果中脱颖而出。在上口镇富硒猕猴桃采摘基地里,一场甜蜜的“猕猴桃盛宴”正悄然举行。

位于羊田路与安顺街交叉口北侧的民意顺和家庭农场,微风中夹杂着猕猴桃的诱人清香,一个个毛茸茸的猕猴桃,就像是可爱的“绿精灵”在舞动。农场负责人刘殿民介绍:“今年的猕猴桃产量依然不错,我种了2100棵猕猴桃树,年产量六七万斤。”

自2017年起,刘殿民便开始在上口镇尝试种植猕猴桃,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深知上口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种植条件,正是猕猴桃生长的理想之地。“这里的沙土地为猕猴桃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水质也完全符合标准,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使得这里成为猕猴桃种植的不二选择。”他说。

经过多年的精心耕耘,刘殿民的猕猴桃种植规模已从原先的20亩扩展至如今的百余亩,期间,他积极传播技术,成功带领周边多位农户走上了这条特色种植之路。

如今,刘殿民的猕猴桃基地已成功注册了“泰山一号”自主品牌。小小的猕猴桃,已成为附近村民们的“致富果”。

蛋鸡养殖:

“自我价值”的深度赋能

日前,记者在上口镇宏昊牧业自动化畜禽养殖基地内看到,随着传输机器的运转,鸡蛋通过传送带从鸡舍一个个平稳地送到了分拣台。“我们基地的鸡蛋主要是直供青岛的大型商超,两天运一趟,销路稳定,客商对我们的鸡蛋品质也很认可。”基地负责人王广永表示,前些年,由于传统的蛋鸡养殖较为粗放,导致鸡蛋品质不稳定,平均利润较低;另一方面,传统养殖依赖人力,员工招募难、人力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加快“升级换代”势在必行。他们的畜禽养殖基地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落地”的。

刚投入不久的基地内,新安装的五层层叠式蛋鸡笼养设备、环境控制系统、水帘翻板等设施已全部到位。王广永说,项目采取“边建设边运营”的模式推进,目前已有3栋产蛋鸡舍投入使用。鸡舍内,广泛应用了智能环控、自动喂料、机械化清粪等数字化技术,实现了饮水、喂料与通风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

在这座“智能鸡舍”中,记者看到四周的湿帘、通风系统都已打开,温度保持在28℃左右。“这里有环控系统,湿度、温度、光照、通风等数据清晰可见。”王广永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实现了鸡舍环境全自动化管控,能根据鸡舍的情况自动调整各项环境参数,为蛋鸡营造最适宜的养殖环境。此外,自动化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力,3栋鸡舍仅需3人管理即可。通过对恒温环境、洁净空气和优质饲料的综合调控,蛋鸡健康水平和产蛋率较传统养殖方式提高了约20%。

目前,基地日产鸡蛋约16万枚,约9000公斤,大部分销往青岛等地的商超,其余由寿光当地蛋商采购,实现了“鸡蛋日产日销、无库存积压”。“第四栋鸡舍很快也会投入使用,届时,基地的日产蛋量预计将突破1.2万公斤,成为区域禽蛋稳产保供的重要基地。”王广永说。

记者手记

“农”墨重彩写新篇

从富硒生态猕猴桃、彩椒、葡萄、大樱桃、“上口冰果”等特色农产品,到“润五彩”“葡之恋”“泰山一号”“景明甄选”等特色果蔬品牌矩阵,近年来,上口镇的特色产业如繁星点点,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这些扎根大地的产业,不仅让土地焕发新的生机,更让农民看到了希望、收获了幸福,实现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的美好愿景。

与村庄发展同步提升的,是村容村貌的悄然蜕变。产业兴旺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村庄环境愈发宜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乡风文明蔚然成风,村民互帮互助,邻里关系和谐融洽;治理体系日臻完善,村务管理井然有序,各项工作高效推进;村民生活日益富裕,笑容常驻,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高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上口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孕育着勃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来源:寿光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