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黑龙江 | 鸡西】阅读微光映照城市文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09:31 2

摘要:7月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启动2025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多维记录各地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火热景象,立体呈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

7月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启动2025年“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多维记录各地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火热景象,立体呈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社会风尚向上向善的生动局面,集中反映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即日起,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文明+”传播矩阵,推出“文明中国”主题采访系列报道。

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政务服务中心南侧,有一座环境优美的阿塞利亚公园,公园内蒙古栎、核桃楸、一品红等50余种植物错落其间。在公园中心,一座如钢琴造型的建筑矗立其中,三面落地全景窗,透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见屋内阅读休闲的群众,这里便是鸡西市打造的新型文化阅读空间“三味书屋”,也是市民游客休憩的“文化驿站”。

墨香盈袖,书香满城。近年来,从中心城区的传统书店到社区街角的特色阅读空间,从景区江畔的“山水书房”到乡村社区的“文明实践书屋”,鸡西这座以煤炭闻名的资源城市,以小而精、小而美的城市书房为支点,串联起文化培育、传承与市民精神成长的脉络,让“书润鸡西”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可感可及、融入日常的生动现实。

坐落于阿塞利亚公园内的城市书房——三味书屋。姜丽 摄

从“书香角落”到“文化客厅” 构筑城市文化新地标

夏日的鸡西,城市仿佛被罩在蒸笼里,连风都带着灼人的温度,但阿塞利亚公园旁的三味书屋,却充满凉爽和惬意。书屋内犹如钢琴键般的步梯螺旋向上,木质书架与绿植相映成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纸张香。读者或静坐于阅览区沉浸书海,或漫步于文创展区欣赏本地特色工艺品。儿童阅读区内,孩子们正围坐在一起听志愿者讲述绘本故事。这座集图书借阅、文化展览、艺术沙龙、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空间,如今不再是单纯的书香角落,已成为鸡西文化地图上的亮眼坐标。

同样具有代表性的还有鸡西市新华书店。作为鸡西市第一家城市书房,鸡西市新华书店在2016年2月升级改造完成后,增加多处休闲阅读桌椅,设立了多种类型阅读室,配备先进的投影设备。为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书店秉持“百姓休闲读书的好去处”的服务理念,定期播放经典电影,开展手工竞赛、科学小实验等活动,为市民搭建了一个与文化接触、融合的平台,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文化客厅”。

从传统书店的升级到新型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鸡西市秉持“艺术化、特色化、数字化、功能化”理念,改进公共阅读服务场所,创新打造“15分钟阅读圈”,构建起覆盖大街小巷、惠及全民的文化服务网络,让书香在城市建筑肌理中自然流淌。

群众在城市书房内看书,感悟阅读美好。姜丽 摄

从“景区配套”到“文旅融合”:用书香唤醒城市文化基因

城市书房作为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的载体,不仅是放置书籍的地方,更是展现城市特色、拓展文化交流的场所。鸡西市不仅注重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更创新地将书香文化与景区景点结合起来,实现人文气息与自然风光的氤氲交融。

在虎头风景区,一间名为“山水书房”的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作为“非城市中心型旅游资源集合区”中的新型文化载体,山水书房充分利用虎头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空间资源,依托周边自然景观与战争遗址,将图书阅读与旅游体验有机融合。书房内设置休闲阅览桌椅,藏书涵盖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科技、健康与旅游等多类别,游客可以通过阅读虎林地方文献了解虎林的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为提升景区文化品位与文明程度,虎头景区山水书房与虎林市政协沟通联系,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使游客不仅领略自然之美,更能深度感知鸡西特有的文化记忆与城市内涵。通过送图书进景区、推动红色文化宣传,虎头景区山水书房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了文旅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共赢,成为鸡西文旅融合发展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虎头景区山水书房室内宽敞明亮。鸡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凭借舒适的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日益成为广大市民及游客心仪的“打卡地”。鸡西市图书馆作为推动“书香鸡西”提质升级的典范,超越了传统图书馆的单一功能,成为融合思想交流、文化传承、文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场所。馆内不仅配备丰富的藏书,更瞄准图书馆智慧化发展大趋势,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给读者优质的阅读体验。鸡西市图书馆新馆坚持“以人为中心”,邀请作家、图书馆员以及各界人士担任“荐书官”,跨界联动开展阅读推广;选择独具鸡西地域特色的旅游景点作为“阅读打卡地”,运用微纪录片手法拍摄短视频,把“美文朗读+鸡西美景+读书感悟”融于一体,使市民游客在获取知识之余,也更主动地认知、传播和弘扬鸡西特有的乡土文化和城市精神,真正让其成为家门口的“精神加油站”。

通过将地域文化符号与阅读空间深度融合,鸡西让“书香”承载更多故事与文化认同,使每一处阅读点位都成为一枚枚激活城市文化基因、传递鸡西特色的重要触点。

从“阅读空间”到“精神家园”:书写城市文明新篇章

鸡西的书香建设不仅关注场所硬件提升,更注重阅读活动的开展和群众精神文化的培育。

在恒山区奋斗街道恒新书屋,每个周末都洋溢着书香与温情。这里既是社区居民的阅读空间,也是开展理论宣讲、读书分享的文化阵地。退休教师李阿姨是这里的常客:“以前周末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有了这个书屋,不仅能看书,还能参加活动,认识了更多书友,生活充实多了。”

第三届“书润鸡西”全民阅读季活动启动仪式暨文明实践阅读交流活动现场。鸡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鸡西市近年来持续推进“书香鸡西”建设,以“书润鸡西”品牌为引领,系统推进鸡西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与城市书房、社区书吧有机融合,以市、区两级图书馆为资源枢纽和阅读“引领者”,将阅读服务嵌入城市角落;大力培树阅读宣推人、组建阅读推广联盟,以“一起读书吧-品读鸡西”“放下手机、读会儿书”等为主题,组织各行业阅读推广达人,围绕读书感受、阅读分享、图书推荐等内容,制作全民阅读推广视频,推动阅读活动全年四季不断档,营造“全域共读”的浓厚氛围。如今,鸡西市已建有城市书房136家,“书润鸡西”系列活动累计举办已超8620场。从校园里的琅琅书声,到社区里的阅读沙龙;从图书馆里的读书分享会,到公园景区的书房书屋,阅读已成为鸡西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映照出一座城市日益丰盈的文明内核。

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既在楼宇街巷之“形”,更在市民气质之“神”。如今的鸡西,乌苏里江依旧奔流,兴凯湖烟波浩渺,而书香正像江水、湖波一样,浸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群众的心灵,为鸡西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来源:鸡西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