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始皇之后2200年间,有400多个封建帝王粉墨登场,他们的陵园和地宫因为陪葬了大量珍品,所以一直遭到了很多人的觊觎。有些是因为后来取代者的政治考量被特意毁坏。总的来说这些陵园的命运多舛。
秦始皇之后2200年间,有400多个封建帝王粉墨登场,他们的陵园和地宫因为陪葬了大量珍品,所以一直遭到了很多人的觊觎。有些是因为后来取代者的政治考量被特意毁坏。总的来说这些陵园的命运多舛。
秦始皇
先说一下结论,历代帝王陵墓大部分都被盗掘了。而且一般会经历两波盗掘,一个是王朝灭亡时被农民军或者敌对政权、军阀祸害一遍。第二波因为缺少监管来自民间的盗墓。
所有的大一统的王朝帝陵在元代之前都基本被盗掘过,很多盗掘都是史书明确记录的。元代开始有了变化,蒙古人比较奇怪,他们的墓穴建立在漠北,不封不树基本找不到。
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并不是他真正的埋骨处
明代结束后北京和南京的皇陵被清朝统治者保护起来了。清代稍微倒霉些,除了葬在关外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半的皇陵,特别是清东陵在明国时期被军阀孙殿英挖了,除了光绪的陵墓基本都扫荡一空。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葬在关外
建国后主动挖掘的第一座帝王陵是万历皇帝的定陵
定陵地宫
当代只有万历皇帝的定陵被挖掘了,不过这次发掘教训深刻,后面展开说这个。
有赖于今天的技术进步,很多历史记载的被盗掘的陵墓,今天发现地宫基本完好。
1. 始皇帝帝陵地宫早已确认未被盗掘。
始皇帝帝陵
2. 汉武帝茂陵 2017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中心联合陕西地矿局开展的《地球物理走进茂陵》项目,综合结果表明,茂陵地宫完整。
汉武帝茂陵
3. 唐太宗昭陵, 2020-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陕西地质部门联合进行勘探,找到了真正的堑道,堑道跟乾陵相似,没有盗掘痕迹。
九嵕山的唐太宗昭陵
三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帝王还在幽冥的地宫长眠,期望有一天后世的中国人能看到他们地宫的开启。
接下来通过时间顺序,讲讲历代帝王陵的状况。
先秦时代都实行厚葬,视死如视生,这个风气一直延续到汉代。夏代和更早时期的三皇五帝的陵墓暂时没有定论。二里头遗址挖掘了不少高等级贵族墓穴,但是没办法确认这是夏代的帝王墓。
二里头发掘的高等级墓葬
商代前期也有谜团,主要是商代迁都了5次。早期的商人首都不好确定,商王墓穴更不好找。今天安阳的殷墟是商代中后期,这里倒是发现了大规模、高等级的墓穴。
殷墟王陵区
不过疑似商王大墓都被破坏了,而且破坏时间很早。很可能是周人灭商后进行的。
除了商王墓,其他高等级贵族墓穴我们发现了极多的有价值文物。比如国博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
国博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
商之后的周人,广分封姬姓诸侯到全国各地。西周最有名的诸侯墓应该是分封在今天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随州位于“金道锡行”的中间地带,是西周控制南方铜矿资源的要冲。所以随国这个诸侯墓陪葬品相当丰富。
曾国出土先秦编钟
这座大墓出土先秦编钟,如今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意象。
关中西部周原考古现场发现的城墙
周原,周人崛起的地方
西周天子墓,今天没有确切找到的证据。西周早期中心在关中的周原(今天宝鸡),考古工作还在进行。后期的首都镐京在西安西南。都没有发现西周天子墓。贵族墓倒是发现了一堆。
洛阳东周金村大墓出土文物
东周天子墓,基本都被盗掘了
周天子迁到洛邑后,他们死后的墓地目前倒是找到了,不过大部分被盗掘了。最遗憾的是位于河南孟津金村大墓,埋了8个周天子。1928年被发现后不久就被盗了,国内外文物贩子勾结,很多文物流落海外,已经无法追回。
秦国以关中为基地,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时代。秦始皇和他历代先祖基本埋葬在关中。目前发现多个秦公大墓都被盗掘了。墓穴中还发现了大量人殉的现象。西周取代商后禁止了人殉,老秦人这个习惯也确实不会遭中原诸侯国的待见。
位于陕西宝鸡的秦公大墓
当前正在进行考古挖掘的是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的陵墓。这位秦王在位时间最长,真正奠定了秦国一统中国基础的秦王。虽然发现了盗洞(很多古代盗墓贼留下了)但是专家估计能出土的有价值文物还有很多。
昭襄王大墓考古现场图片
秦朝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秦始皇陵,这应该是古代陵园的扛把子。秦始皇陵从他13岁继位后就开始修建,一直持续了38年,规模极为宏大,留下的封土规模也是历史之最。
始皇帝陵墓封土面积巨大
已经出土的陪葬兵马俑
秦始皇陵目前考古发掘能确认,地面陵园确实被项羽焚毁的很严重。但是陪葬坑不少没被破坏。秦始皇的地宫结构还很完整。因为目前我国不会主动挖掘,它的秘密还要埋在地下很多年。
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高级贵族遗体,生前被酷刑杀死,很可能是秦二世的兄弟姐妹,图为皇子的头骨骨原图
疑似秦始皇皇子陪葬墓如今发现了。出土的皇子头骨,专家进行了复原。如果这些人是秦始皇的子嗣,那么看来历史上的秦始皇还真的挺像大秦赋的演员张鲁一。
张鲁一饰演的秦始皇
在今天渭河以北的关中平原上,依次树立着十几座巨大的封土堆,这里埋葬着西汉的帝王。
在西安的南部有汉宣帝的杜陵和汉文帝的霸陵。汉宣帝和汉文帝恰恰是大臣迎进来的旁支,他们没和大部分帝王埋在一起,这个安排当年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西汉帝陵分布,汉宣帝、汉文帝陵墓在渭水南面
汉代帝王中,汉文帝霸陵最神秘。因为不封不树,汉代以后的人对它的具体位置已经搞不清楚了。后来清代的陕西巡抚毕沅,兼著名考古爱好者考察了西安东南白鹿原一带的地貌,认定凤凰嘴就是汉文帝埋骨处。
被误认为是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
凤凰嘴气势恢弘,这里凿空做帝王墓确实够的上皇帝的档次。不过真实的汉文帝帝陵离着他老婆窦皇后和他母亲薄太后的陵墓不远。今天的江村大墓确认是汉文帝的陵墓。
真实的汉文帝埋骨处
除了帝王陵,西汉周边的割据政权也搞了不少大墓。
南越王墓地,这个可能是最靠近一线城市中心的王陵,它处于广州。游客还能深入到地宫参观。
南越文王墓
西汉的皇陵因为太显眼了,在西汉末年就被农民军集体盗掘了一遍。到了东汉末年又被各路军阀霍霍了一次,讨伐曹操的檄文就专门指责了曹操的盗墓行为。
东汉中兴后,首都搬到了洛阳。所以东汉的皇帝基本都葬在洛阳附近,除了汉献帝。东汉的皇帝和达官显贵大部分葬在北邙山。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原陵,就位于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
站在北邙山上远眺
北邙山北依黄河,南望都城,形成了背山面水的绝佳格局 。这里的土层深厚,密度大且紧实不松散 。为陵墓的长久保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其他一些地区相比,北邙山的水位较低。这些都是营造大墓的优良条件。
所以后面只要是定都洛阳的朝代,帝陵大部分选在这附近。也因此这里是历朝历代盗墓高发区,直到今天也是公安部门重点监管的地区。
汉代先皇的惨痛遭遇也让曹魏政权的几任皇帝都痛定思痛。皇陵不封不树,也没有大规模的地上陵园。
曹魏第二代皇帝曹睿的高平陵
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的陵墓,过了晋代后一直没有确定地址。直到近年来曹操墓被发现才确认了曹操的埋葬处,曹丕、曹睿的墓地还是有争议。同时代的刘备和孙权墓也有争议,这两位大咖的墓穴可能没有被盗。
梅花山下的孙权墓
结束三国的晋朝,因为得国不正在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很快爆发了八王之乱。司马家的宗亲把全国精锐基本打光,胡人南下。先是匈奴部把西晋灭亡,顺带扬了洛阳附近司马家的祖坟。
连追认的皇帝,司马懿、司马师的坟也挖了。然后辽东鲜卑、羯族、关中的羌人依次粉墨登场,各方打成一窝蜂。
独属于中国人的幽默,前秦皇帝苻坚生前期望全国一统,今天吊唁的人在墓前放了中国地图
公元4世纪,司马家南渡到建业,陵墓基本修在南京附近。文献记载,晋元帝建平陵、晋明帝武平陵、晋成帝兴平陵、晋哀帝安平陵在“鸡笼山之阳”;晋康帝崇平陵、晋简文帝高平陵、晋孝武帝隆平陵、晋安帝休平陵、晋恭帝冲平陵在“钟山之阳”;晋穆帝永平陵在“幕府山之阳”。
东晋帝陵分布,大部分破败不堪不可参观
而北方的帝王埋葬情况复杂的多。当年北方从河西走廊到山东,一百多年时间产出了几十个皇帝。很多皇帝的帝陵已经不可考证。比较著名的皇帝比如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因为身死族灭,他死后不久还被拉出来鞭尸了,所以今天苻坚墓有没有埋葬他本人也不好说了。
南北朝时混乱的北方局势
其他割据政权的帝王陵这些年发现了不少疑似的,但是具体埋了谁一直有争议。2019年,陕西西安航天基地发现两座十六国时期大型墓葬(编号M25、M26),墓道长达60米,深18米,规模罕见。墓室结构复杂,壁画及随葬品(如绿釉陶器)显示其可能为长安附近少数民族政权的帝王陵。
陕西发现的十六国时期大型墓葬,不能确认墓主人
东北的前燕、后燕、北燕三个政权是慕容鲜卑建立的三燕政权(前燕、后燕、北燕)。均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都,但其帝王陵位置长期成谜。比如史料记载前燕慕容皝葬于“龙平陵”,后燕慕容垂归葬“宣平陵”,但地面无显著遗迹。
北燕长谷陵附近
北燕开国皇帝择陵于长谷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县西官营子村,称长谷陵。不过胡人政权的陵墓很多采用虚葬。就是本人的尸首不葬在陵园,而是选择埋葬于附近山谷。
冯素弗墓出土文物
比如典型就是1965年在长谷陵发现的北燕宗室冯素弗(?-415年)墓,该墓共出遗物500余件,有金印、兵器、铠甲、马具、服饰、仪仗车器、文具、日用器物等。其中的金冠饰,可能即鲜卑贵族喜戴的步摇冠上的金步摇。但是墓穴埋葬的是一个小孩,他本人应该是葬在附近山里。
金步摇
这个时期疑似帝王墓穴今天发掘后,大量也被历史上的盗墓贼盗掘了。
同时期东北一隅的地方政权高句丽发育的比较好,当地的扶余人和扶余化的汉人逐渐将国土推到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一带,未来将成为中原王朝的大患。隋唐帝王花了100年时间去完全消灭它。
高句丽王陵
高句丽王陵的形制和中原有很大区别。
顺便说一下韩国人一直声称高句丽为其祖先,还一直在国际上争夺高句丽文化归属权。甚至盗取了吉安博物馆的高句丽壁画,今天还没有返还。
被盗的高句丽壁画
同北朝对峙的南朝刘宋开始,对待宗室极为血腥,所以南朝30个皇帝,差不多快一半的皇帝不得善终也没有陵墓。南朝的帝陵也基本在南京附近,今天的勘探情况看也基本被盗掘了。而且很多帝陵也不能确认墓主人。
南朝帝陵也分布在南京附近
目前能确认身份的是: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位于南京麒麟门附近,现存一对石麒麟,但具体陵址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其实际位于钟山东南。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
宋文帝刘义隆长宁陵:原墓址在栖霞山狮子冲,后因齐武帝忌讳被迁至东岗,现存石麒麟为后世迁建遗迹。
宋孝武帝刘骏景宁陵:推测位于牛首山东北岩山,1960年发掘的西善桥宫山大墓(出土“竹林七贤”砖印壁画)或为其陵寝,但亦有学者认为是陈废帝陵
刘宋帝陵破坏极为严重,很多只能通过石刻和历史上的位置描述粗略确定,南朝其他几个朝代也类似。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
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位于丹阳东北狮子湾,现存石麒麟一对,但陵墓具体位置未明。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位于丹阳陵口镇,现存石兽两尊,为南朝石刻艺术代表
梁武帝萧衍修陵:位于丹阳陵口镇,现存石麒麟一对,但陵墓未发掘,墓主身份依据文献推定。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
梁昭明太子萧统安陵:2014年考古确认位于栖霞区狮子冲,墓前石麒麟两尊,墓室出土“昭明”铭文砖,结合《梁书》记载,墓主身份明确
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位于江宁上坊石马冲,现存石麒麟一对,但学界对其真实性存疑,可能为后世迁建或纪念性陵。
陈文帝陈蒨永宁陵:1973年栖霞麒麟灵山大墓出土青瓷莲花尊(“青瓷之王”),结合文献记载确认为永宁陵。
陈宣帝陈顼显宁陵:位于牛头山西北,1961年西善桥油坊村罐子山大墓推测为其陵寝,但需更多证据支
目前南朝帝陵考古还有一个难题,就是长三角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已经覆盖了很多帝陵区域。再做考古研究会受到不少阻碍。
北魏早中期帝陵和太后陵坐落在山西大同附近,图为北魏冯太后永固陵
和南朝对立的北魏是拓跋鲜卑人建立的,早期定都平城。墓穴基本在山西和内蒙一带。有些位置还没有确定,后来迁都洛阳拓跋鲜卑改姓元。帝陵都迁到洛阳的丰水宝地了,北邙山这块宝地又开始扩建了。
远眺北邙山
北魏和后来东魏所立的傀儡皇帝基本葬在洛阳附近,西魏被宇文泰控制的皇帝葬在关中。如今我们可以直接进入地宫参观的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第二位皇帝,孝文帝之子宣武帝元恪的陵墓。他的墓很早就被盗掘了,不过今天的考古工作者还是发现了50多件珍贵文物。
北魏第8位皇帝,宣武帝元恪景陵地宫
北周北齐取代东西魏后,北方一直在激烈的对峙。宇文家族和高家主导了那个时代关中和河北的争霸。
再次统一北方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墓,墓地形制简朴,很符合历史对他执政风格的描述
北齐皇族、贵族墓地在邺城附近
北周皇帝墓和北齐皇帝墓近年来都被陆续发现了。最著名的是北齐高洋墓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墓地。高洋墓1987~1989年被发掘,墓室历史上就多次被盗掘,不过依旧出士了2200余件文物,有陶俑、陶瓷器和玉器等。但是最震撼的还是700多平的北朝壁画,那么明艳的色彩和构图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见。
北齐壁画,狩猎图
高洋墓的北朝壁画,壁画鲜艳活泼是中国历史上独一份的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在位期间灭亡北齐再次统一北方。结果在远征突厥时突然患病,不久病亡。他是隋唐大一统前最重要的历史人物。
他的墓穴和遗骸被找到,专家通过头骨复原了他的头像,并通过遗骸检测,发现了他体内大量重金属残留,证明他死于丹药中毒。同时还检测她的皇后突厥阿史那氏的DNA,证明突厥高层(起码是母系血统)血统来源于东北亚。
北周武帝宇文邕图原图和历代帝王相中他的形象
宇文邕死后不久,关陇集团的代表杨坚,篡夺了北周皇位。并将宇文泰的诸子诸孙全部杀死。公元589年隋灭南陈再次一统中国。
隋灭陈,中国再次一统
隋文帝杨坚葬在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东北,俗称杨家陵。隋朝是二世而亡,他的儿子著名昏君杨广因为死在江都,所以在关中没有陵墓。
史上最大昏君之一隋炀帝的遗存,两颗牙齿
他的墓穴千年后被一个叫杨勇(隋炀帝的大哥也叫杨勇)的人找到,一千多年过去,隋炀帝杨广的遗骸只剩下2颗牙齿。
唐代帝陵分布
接下里唐代是另一个封建王朝的高峰,唐朝皇帝也吸取了汉代帝王陵墓的教训。没有在平原上树封土,而是选择关中北面的大山营建陵墓。除了末代被朱温抓到唐昭宗,其他唐朝皇帝都葬在关中。
唐朝灭亡后,史载军阀温韬“盗尽关中帝陵”。不过目前看唐朝皇帝选择墓穴依山而建的决议还是起效果了。
唐代帝王陵目前看起码昭陵、乾陵还有桥陵的地宫通道。温韬都没有找到,温韬很可能是盗掘了大部分的地宫和全部的地面陵园。
昭陵六骏,跟随李世民完成唐初统一战争
昭陵如果发掘,可能能找到陪葬的兰亭集序
唐高宗、武则天合葬的乾陵
五代十国是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乱世,黄河流域50年换了5个政权十几个皇帝。不停的宫廷和禁军政变也导致有时间给自己修陵墓的皇帝不多。
五代十国北方帝王陵中,仅少数通过文献与考古结合部分确认(如后周嵩陵、北汉太惠妃墓),多数因战乱、简葬或破坏仍无法明确。
后周嵩陵
结束了五代纷争但是没有大一统的宋代的皇帝身后事都比较悲惨。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实行薄葬。比前代的铺张浪费要节约了很多。但在徽宗钦宗两位大宝贝搞出靖康之耻后,这些薄葬的陵园也成了金人、伪齐政权泄愤的目标。赵构跑了南面不再恢复中原故土后,民间针对皇陵的盗掘也越发猖獗。
宋太祖陵
元初有个贼,江湖名称朱漆脸。他去盗赵匡胤的陵墓,当时宋太祖的陵墓早被洗劫,但是棺椁还在,他打开棺椁看上了赵匡胤身上的玉带。使劲想掰下来,结果“太祖显灵”喷出一股黑水,搞的这个贼一脸黑洗不掉。
最后销赃被抓,元朝为了安抚人心,下令以盗挖前朝皇陵为罪名,将朱漆脸及其同党在洛阳当街杖毙。这件事是记载在元朝初期官员盛如梓所著的《庶斋老学丛谈》中。开国太祖这般下场,他在南宋的子孙也好不了。
南宋帝陵分布
位于绍兴的宋六陵
南宋偏安后,皇帝为了表示自己不忘恢复中原的壮志,帝陵通通不落棺。等待有朝一日迁回河南巩义。王师北定中原日一直没等来,结果等到了蒙古人南下。最后蒙古妖僧杨琏真迦还把南宋皇帝尸骸从陵园中扒出来,比如他用宋理宗的头做了法器。
宋理宗头骨法器
北面和宋对峙的辽、西夏、金三朝。辽代的帝王陵比较明晰,契丹人发源于老拉河、西拉木伦河一带。后来建都也在赤峰地区,先后传了九帝。九帝中有六帝死后葬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这就是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祖陵,太宗耶律德光和穆宗耶律 的怀陵,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和道宗耶律洪基的庆陵。
辽代统治疆域
现在这些陵墓均已找到,其中庆陵早年遭到多次破坏,上世纪30年代曾被日本人发掘。墓中随葬的汉白玉汉文和契丹文哀册现珍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庆陵出土的汉白玉汉文和契丹文哀册
辽代另外三帝——世宗耶律阮、景宗耶律贤和辽朝最后一个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以及后来被追谥为让国皇帝的耶律倍,均葬于辽宁的医巫闾山。
白山黑水中崛起金朝的皇陵早先在黑龙江,后来女真人迁都南下后,把皇陵陆续迁到了北京大房山。大房山金陵共有帝陵十七座,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陵园建筑群。
2002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墓穴曾被考古工作人员打开。这座帝王陵没有墓道,出土四具汉白玉石椁,完颜阿骨打的主棺没有任何随葬品,简陋至极,就连尸骨也只剩下残缺的头骨碎片。这位金朝开创者的遗体还不能确认。
金太祖墓穴非常简陋且文物不多
野狐岭之战,蒙古人歼灭金人野战精锐
野狐岭之战后金人进入亡国倒计时 。
金代后期被蒙古人打的迁都开封,所以开封既有北宋皇陵也有金国皇陵。不是冤家不聚头啊。
金朝末代皇帝城破后,尸体被南宋和蒙古分了,结局相当凄惨。南宋也算是报了靖康之耻。
被迫殉葬金朝宗室的北宋公主
1988年发现的北宋公主宋金姑(宋徽宗之女)和金朝宗室的墓穴,宋金姑极大可能是被迫殉葬的。
400年后,建州女真再次兴起后。面对辽东一塌糊涂的军事局面,急火攻心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下令对房山女真帝陵进行了泄愤式挖掘。但这并没有阻止大明在1644年终结的命运。所以说封建迷信没啥用。
宁夏贺兰山下的西夏帝陵
最惨是西夏帝陵,这些帝陵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下,沿着公路远远就能看到。因为西夏被灭时,蒙古人是按照亡国灭种的标准进行了大破坏。西夏的人、典籍、建筑几乎全被消除了,几百年过后人们甚至不清楚这些平原上高耸的土丘是干什么用的。
直到近代俄国等西方探险家进行盗掘,这批帝陵才重回人们视界。不过俄国人在西北“考察”把大量文物文献带回俄国了,今天中国学者想去研究西夏的史料还要去去圣彼得堡和莫斯科。
建国后专家研究了几十年,这帝陵对应的哪些西夏皇帝还是搞不清楚。
西夏最早从唐末定难军节度使崛起,北宋初割据独立最后被蒙古亡国的西夏帝王世系
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接连三个王朝都是大一统王朝。除了清代的清西陵在民国时期被军阀盗掘,大部分保存的比较完好。明朝除了朱元璋葬在南京。其他的皇帝都葬在北京。
明朝还有两座帝王陵,景泰帝朱祁钰葬在海淀娘娘庙附近,下葬的时候是藩王墓葬规模,后来宪宗登基恢复了叔叔的帝号,把地面建筑升级成了帝陵。
嘉靖皇帝给他当藩王的老爹不仅争取了皇帝名分,还扩建了陵园
还有湖北钟祥纯德山的显陵,是嘉靖帝父母的合葬陵园。嘉靖登基后为了给老爹“升级待遇”搞出了大礼议事件打了一批老臣的屁股。还升级了老爹的陵墓。显陵的面积、建筑面积是明朝历代帝陵中最大的一座。不过明末被过境的农民军毁坏了不少。
当代唯一主动发掘的是万历皇帝的定陵,因为文物保护技术不过关。很多文物出土就破坏了。万历皇帝的尸骨后来还被烧了,这次考古事件后。官方定调了非必要(遇到帝陵坍塌或民间盗掘破坏等)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
定陵我读初中前大概是98年还是97年。爸妈带我去北京旅游时参观过定陵。下了几十米的楼梯,然后就是阴森、寒冷、冗长的地宫,除了万历皇帝和皇后的棺椁,没啥看的,很多墓道还被封起来了。
把清东陵挖了个遍的孙殿英
清代入关后,没有学金朝把葬在关外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搬进来。而是重建了陵园,也就是今天熟知的清东陵和清西陵。这两处都被盗了,其中清东陵被盗掘的最严重。孙殿英这个军阀的破坏力堪比五代十国时期的温韬。
清东陵
乾隆陵墓地宫
虽然有一些帝王陵墓幸免于劫难,但大部分陵墓都遭受了盗掘和破坏。这不仅导致了珍贵文物的流失,也使得我们难以准确地了解古代帝王及其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除了上述我说的这些,秦国几代秦王的陵墓应该还没有被盗掘干净。楚国的王陵参考近期发现武王墩墓,湖北那一片地下水深,应该会有部分幸存。
正在考古发掘的武王墩墓
看了这么多帝王陵墓的结局,发现能完整保存下来的陵园真的需要运气。
海昏侯墓出土的汉代金饼
前几年发现海昏侯的墓没被盗是真的运气拉满,真的就差一点,因为盗墓贼的盗洞都打下去了。
汉朝秦汉陵墓为什么很容易被盗,那是真的富有,刘贺一个被废的皇帝,其陵墓出土的金器重达115公斤,其余玉器银器就更多了,在外人看来压根就是一个含有上亿财富的明晃晃的藏宝库,怎么可能不令人心动。
《吴越国王钱氏祖像轴》
为了保护而不主动发掘陵墓的前提是保护必须能做到位,然而很不幸的是国内有些地方这方面的保护还真是不行。就比如说钱镠陵墓被盗事件,足以成为国内文保永远抹不去的污点,钱镠陵墓就在杭州市中心,居然被盗。足以证明了国内有些地方的文保单位就是草台班子!
考古注重历史价值,会小心翼翼保护文物细节和文字,有考古价值的东西(比如一个竹简,文字典籍是比金银更有价值的东西)。
而盗墓贼只看金银财宝,进入墓室后行动粗鲁,不保护有考古价值的东西,为了尽快拿到有价值的金银财宝,会大肆破坏墓室内的东西。带有文字的典籍是比金银更重要。而盗墓贼是看不到这些的,他们会造成很多可以研究的细节被破坏。钱缪墓就是这个典型的例子。
考古之后90%的成果和文物都会展示给你看,但是盗墓的可不会,拿到就去卖了换钱,至于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恐怕永远也看不到了。
鬼吹灯
鬼吹灯这样的书看看就行了,千万别崇拜盗墓者。
来源:宇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