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缘何成了年轻人的“加油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15:01 3

摘要:无人机操作、AI应用技巧、手冲咖啡制作……青年夜校的这些新兴课程悄然走红。就拿贵州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筑农夜校”开设的无人机培训班来说,原本预估只有五六十人,实际报名的却有800多人。青年夜校是一种面向年轻人的新型夜间教育服务。近年来,在我国多地颇为流行。年轻人

无人机操作、AI应用技巧、手冲咖啡制作……青年夜校的这些新兴课程悄然走红。就拿贵州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筑农夜校”开设的无人机培训班来说,原本预估只有五六十人,实际报名的却有800多人。青年夜校是一种面向年轻人的新型夜间教育服务。近年来,在我国多地颇为流行。年轻人下班后不是“回家躺在沙发上”,也不是“出门喝酒打麻将”,而是过上了“学习型夜生活”,直奔夜校,左手非遗传承,右手高新科技,学完AI学打鼓,部分夜校甚至出现一课难求的情况。

夜校并非新生事物,作为一种成人教育形式,它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当时工业革命带来很多产业工人,他们白天需要劳动,但同时有着很强的学习诉求,于是出现了夜间教授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场所。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夜校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夜校是成人教育的主力,帮助广大工农干部和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快速补习文化知识。改革开放后,夜校和函授、自考一起正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青年夜校则是传统夜校的升级版,它成功结合了文化体验和技能培训,设置更有针对性的课程,探索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满足年轻人的多重需求。在给青年夜校点赞的同时,思考其风靡原因,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当代社会和当代青年。

首先,青年夜校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学习需求。虽然新一代年轻人普遍接受过较好的基础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但他们中的不少人仍有继续学习的需求。比如职场新人,在工作后重新认识到校园学习和具体实践的缝隙,为了更快更好适应工作需要,希望额外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比如工作已如庖丁解牛的职场老兵,需要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抛开实用目的,不少年轻人走进青年夜校,是为拾起儿时未竟的梦想:指尖拨动琴弦、笔墨晕染丹青、彩笔勾勒画卷……青年夜校为年轻人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缺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当城市沉入夜色,年轻人在灯下潜心钻研,让每一段夜色都成为自我成长的“充电时光”。

其次,青年夜校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如今,随便点开一个视频网站,都可以找到丰富多彩的线上学习素材,年轻人为什么还会选择“费时费力”的线下方式?这是因为青年夜校能够提供“具身社交”。虽然互联网的魔力能跨越时空使全世界同好聚在一起,但面对面的相见、同一个屋檐下的共度时光,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班后,约上好友去青年夜校,或者在教室中认识新朋友,不仅是青年的额外收获,甚至可能是他们选择走出家门、再入“校门”的主要动机。

此外,青年夜校的流行有助于塑造“学习型社会”,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一方面,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创新频率加快,每个人保持学习,不仅是完成工作的基础,更是社会生存的长期需求。另一方面,安定的社会和奋进的时代又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使得终身学习变得容易且可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青年夜校的出现和走红,既带动了更多青年投入到终身学习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向上的学习氛围,又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社会教育的提供之路,推动现代教育更便捷地走向普惠。

当然,我们并非强调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就比选择娱乐和休息更有价值。只是青年夜校确实让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多了一种选择。也期待青年夜校可以多些“上新”,让不同职业的年轻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终身学习“桃花源”。(作者是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政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来源:环球时报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