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一场看似寻常的网络直播,却在数日后掀起轩然大波。演员谢孟伟——因童星出演《小兵张嘎》而被大众亲切称为“嘎子哥”——在云南拍摄电影《缉毒风暴》期间,身穿带有明显警用标志的制式服装进行直播带货。画面中,他虽未佩戴警号与胸徽,但肩章、臂章清晰可见,俨然一
9月10日,一场看似寻常的网络直播,却在数日后掀起轩然大波。演员谢孟伟——因童星出演《小兵张嘎》而被大众亲切称为“嘎子哥”——在云南拍摄电影《缉毒风暴》期间,身穿带有明显警用标志的制式服装进行直播带货。画面中,他虽未佩戴警号与胸徽,但肩章、臂章清晰可见,俨然一副人民警察形象。更令人瞠目的是,他在镜头前热情推销一款“充电宝+随身WiFi”二合一产品,言辞间不乏“兄弟们支持一下”等煽动性话语。
这一幕迅速引发公众质疑。辽宁观众李先生当即向云南当地警方举报:一名男子身穿警服从事商业活动,是否合法?是否损害执法机关严肃性?9月17日,耿马县公安局正式通报:谢某某(即谢孟伟)因违反《人民警察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擅自使用警用标志服饰,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七日。与此同时,其快手账号被平台封禁,相关直播内容全网下架。
事件并未止步于行政处罚。次日,电影出品人“卡妈”公开回应:出于对项目声誉和社会责任的考量,决定全面删除谢孟伟在《缉毒风暴》中的所有戏份,并启动重拍工作。据悉,该片为群像缉毒题材,谢孟伟原定饰演重要角色,与其对戏的演员高杰、邹兆龙、克拉拉等人均需重新进组补拍。这意味着剧组将面临巨大的时间成本与资金压力,甚至可能影响整部影片的上映节奏。
警服不是普通戏服,它是国家权威与执法公信力的视觉象征。当它出现在带货直播间,被用于促销电子产品时,实质上完成了从“权力象征”到“流量工具”的异化。这种行为不仅模糊了执法机构与商业营销的界限,更在无形中消解了公众对警察职业的敬畏感。正如“反诈老陈”所言:“一件警服,穿在正义者身上是责任,穿在投机者身上就是亵渎。”
谢孟伟身为公众人物,理应比普通人更清楚形象使用的边界。即便是在拍戏现场,警服也仅限于特定场景使用,绝不可随意穿戴进行私人商业行为。他的举动暴露出一种侥幸心理:借“拍戏”之名行“蹭热度”之实,误以为只要不触碰刑事红线便可肆意妄为。然而,法律从来不会因“不知情”或“无恶意”而网开一面。
此事也暴露了当前影视制作环节的管理漏洞。剧组为何允许演员在非拍摄时段穿着警服外出直播?是否有报备程序?警用道具的管理是否规范?这些问题都值得行业反思。若连最基本的合规意识都缺乏,何谈打造高质量主旋律作品?
值得肯定的是,地方警方的快速反应与果断处置,彰显了维护执法形象的决心;出品方宁愿承受经济损失也要切割风险,则体现了文化生产者社会责任感的觉醒。
“嘎子哥”曾是无数人童年记忆中的英雄少年,如今却因一时贪念跌落神坛。这场风波提醒我们: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敬畏规则、守住底线,才是长久立身之本。否则,再响亮的名号,也不过是一阵风,吹过即散。
来源:故檐听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