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农爷爷40天玩转电竞!记笔记开直播,孙子:他比我还拼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22:06 2

摘要: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位以前拿锄头、记农事收支的老人,现在笔记本上记的全是键盘字母功能、鼠标左右键干啥用,连游戏界面里的符号都标得清清楚楚。

河北省鸡泽县东刘庄村,80岁的陈兰明最近成了小名人,他不光学会了打电竞游戏,还开起了直播。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位以前拿锄头、记农事收支的老人,现在笔记本上记的全是键盘字母功能、鼠标左右键干啥用,连游戏界面里的符号都标得清清楚楚。

陈兰明能接触到游戏,全靠26岁的孙子陈亚恒,以前陈亚恒回爷爷家,没说几句就被“什么时候结婚”问得想走,祖孙俩差了半个多世纪,实在没共同话题。

爷爷80岁生日时,陈亚恒想着教爷爷打游戏,既能让爷爷接触新东西,也能找些话聊,可他没料到,教老人用电脑打游戏,比想象中难多了。

陈兰明此前从没碰过电脑,玩游戏需要的感官和肢体配合,对他来说每一项都是挑战。

眼睛得盯着整块屏幕,右手手指要灵活按键盘,手腕还得带动鼠标动,左手还得找准“W”键,老实讲,这些动作年轻人随手就来,老人做起来却很费劲。

有位杭州的老年玩家说,看到20多岁小伙子玩“空中滞留”,要三个按键配合,自己根本做不到;还有位老人刚学的时候,连游戏里“走路”都学了好久,总朝着墙、朝着天踢腿迈步。

陈亚恒还接过爷爷的求助电话,问怎么关弹出的窗口。“我们看到的是窗口,他看到的就是一块屏幕。”陈亚恒这话特别实在,就像“不是写不出答案,是摸不到卷子”。

本来想爷爷可能学个把月也入不了门,没想到40天后,陈兰明居然能在游戏里独立生存了。

说实话,这全靠他那股老派的认真劲儿,登录游戏前,他会翻笔记复习;每局结束,还用对勾错叉记输赢。

我觉得老人学新东西,拼的不是反应速度,是这份踏实,年轻人学游戏常靠手感,反而少了这份细致。

陈兰明玩游戏的思路,跟年轻人完全不一样,这背后全是他一辈子的人生阅历。

年轻时他当过农民、乡村教师、公社会计,还试着下海办厂卖辣椒酱,可惜没成功。

50年代考了师范,赶上三年困难时期没分到工作;中年当民办教师14年,有机会转公办,可工资太低,家里7口人要吃饭,只能放弃。

他常说“人生像游戏,输的时候多”,但也觉得“没亏欠过,踏实”,还总提醒自己“不要贪太多”,这种心态用到游戏里,反而让他成了“稳健玩家”。

这款游戏里,跟他同段位的人大多“破产”,因为年轻人总想去核心地图搏大回报,或者花钱换高级装备。

陈兰明却不这么干,他专挑普通地图,在边缘捡别人“不够塞牙缝”的小战利品,别人一次能带几十万物资,他每次就带三四万,慢慢攒。

他还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对一部长征老电影印象深,觉得这策略跟长征似的。

陈亚恒以前总觉得爷爷“思想陈旧、保守”,直到教爷爷打游戏,才知道爷爷年轻时“挺能闯”。

搞不清以前为啥祖孙俩没话聊,现在才明白,缺个能一起干的事,游戏刚好补上了这个空。

00后队友杨昊磊也有变化,以前觉得老人“抠门”,跟陈兰明玩久了才懂,两代人接受的教育天差地别,老人的“抠”其实是过日子的谨慎。

我觉得这种互相理解特别难得,游戏就像个桥梁,把两代人心里的隔阂给拆了。

现在陈兰明不光自己玩,还在孙子支持下开了直播,杨昊磊常跟他一起播。

杨昊磊说,网络对他是“能放得开的地方”,对陈兰明却是“新世界”,陈兰明有时像逛公园似的,在游戏里到处摸一摸、看一看。

一开始杨昊磊喊“Go!Go!Go!”,陈兰明听不懂,后来也跟着用河北口音喊,直播间里的网友都觉得有意思,还戏称他们是“葫芦娃”组合。

有粉丝说,看陈兰明的直播比看年轻人的放松,不用动脑子研究技术,主要听他们唠嗑。

还有位教老人打游戏的主播说,很多老人“才是正儿八经玩游戏”,反而有些年轻人天天打游戏“是被游戏玩”,太在意输赢。

说实话,我也觉得是这样,游戏本来是解闷的,老人反而更懂这个道理。

不过大家也没忽视一个问题,怕老人沉迷,陈亚恒他们总提醒爷爷,游戏解闷就行,别变成“网瘾老人”。

很显然,这种提醒很有必要,不管什么年纪,玩游戏都得有个度。

现在中国50岁以上的电竞玩家越来越多,有些地方还在养老院试配电竞设备,我觉得只要把握好度,游戏确实能给老人的生活添点乐趣,还能帮他们跟年轻人多些交流。

80岁的陈兰明用鼠标敲开了新世界,也敲碎了“老人跟不上时代”的说法。

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藏着最实在的温暖,两代人因为一款游戏,看到了彼此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学会了理解和迁就。

以后要是再有人说“老人学不会新东西”,不妨提提陈兰明,他用40天证明,年龄从来不是学新东西的拦路虎,愿意尝试,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来源:念寒尘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