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研究发现:60岁后,服用阿司匹林,小剂量更安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2 17:50 1

摘要: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合理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意味着一次心梗的避免,一次脑卒中的延缓。但用得不当,也可能带来严重的胃出血、脑出血等风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日发布的一项重要研究指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时,小剂量更为安全有效。

这一研究引发了医学界与公众的广泛关注,也重新唤起了全民对于阿司匹林这一“百年老药”的认识。

阿司匹林,在很多人眼中不过是一种止痛药,然而在现代医学中,它早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常驻嘉宾”。

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合理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意味着一次心梗的避免,一次脑卒中的延缓。但用得不当,也可能带来严重的胃出血、脑出血等风险。

因此,剂量的选择,不仅关乎疗效,更决定着安全。

阿司匹林,学名为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最早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899年开发上市,最初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关节痛。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医学界逐步发现其在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方面的独特作用,尤其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防治。

简单来说,阿司匹林就像是在血管中安排了一位“交通警察”,防止血小板过度“聚会”,以免形成堵塞血管的“血栓”。

尤其在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老年人身上,这位“警察”能极大程度地减少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作几率。

北京市重点医学研究课题《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防中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霍勇教授团队历时五年完成。

研究收集了全国15个城市共计超过120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长期服药数据,对比了每日服用100mg与300mg阿司匹林的临床结局。

研究结果显示:

每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的老年人,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约23%,而重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仅为服用300mg人群的一半。

霍勇教授指出:“在中国老年人群体中,血管壁更薄、胃肠功能更弱,因此高剂量阿司匹林带来的出血风险远高于中青年人群。通过大样本研究,我们证实100mg是目前较为合适的安全剂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肝肾代谢能力下降,血管内皮变薄,胃黏膜更脆弱。

阿司匹林虽能“防堵”,但其抗凝作用也可能“过头”,导致无法止住的出血。

临床实践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消化道出血甚至脑出血的风险显著增高。

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登的ASPREE研究也指出,在健康老年人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并不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反而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更为明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葛均波院士也曾强调:“老年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必须权衡利弊,剂量控制是关键,否则预防心梗的同时可能诱发致命性出血。”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应结合以下几个因素:

1. 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
如确诊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等,属于“二级预防”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2. 是否有胃溃疡、消化道出血史?
如曾经胃出血或胃溃疡,应在胃保护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的联合使用下谨慎服用。

3. 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
这类人群血管损伤风险大,但同时出血风险也高。在控制血压、血糖良好的前提下,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带来更多益处。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发布的《阿司匹林使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建议每日服用剂量为75-100mg。

剂量一旦超过150mg,出血风险将急剧上升,尤其是脑出血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从药理机制来看,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中的COX-1酶,从而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

而大剂量则会影响COX-2酶,带来更多副作用,尤其是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老年人多虚多瘀,血脉运行不畅,正是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的温床。阿司匹林虽属西药,但其“活血化瘀”之效,与中医理念不谋而合。

但中医更强调辨证施治,如属“气虚血瘀”型患者,单纯活血可能不够,还需配以补气之品,如黄芪、党参;如为“寒凝血瘀”者,可配伍桂枝、当归等温经通脉药材。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其成教授指出:“中西合参,在老年慢病管理中尤为重要。西药有力,中药有柔,柔中带刚,方能真正护心护脑。”

1. 饮食调养同步跟上
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E的蔬果,如西红柿、菠菜、猕猴桃,有利于血管健康,减少血小板黏附。

2. 定期检查不可省略
每3-6个月检查一次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监测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与其他药物“和平共处”
避免与其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同服,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加重出血。

4. 胃保护要同步进行
尤其是有胃病史者,建议联合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降低胃出血风险。

专业建议与结语

阿司匹林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防病,也可能伤身。60岁后的老年人,更需谨慎使用,尤其要控制剂量,首选每日100mg或以下剂量。

建议老年人朋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切忌自行增减剂量或随意停药。更不可因“听说阿司匹林好”而擅自服用,须明确适应证后再做决策。

医学的进步正在为大家带来更安全、更精准的治疗方式。

通过科学用药、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与中西结合的调养理念,老年人完全可以在“银发岁月”中,拥有健康与活力并存的生活。

参考文献与研究资料

1. 霍勇等,《低剂量阿司匹林在中国老年人心血管预防中的应用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4年。

2. 《阿司匹林使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3. 葛均波,《抗血小板药物在老年人中的使用策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

4. 张其成,《中西结合在老年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科普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