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 田 松 哲学博士、理学(科学史) 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任教多年,在北京大学作博士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涉
▲田松教授
作者 田 松 哲学博士、理学(科学史) 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科学中心教授,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任教多年,在北京大学作博士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涉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环境哲学、科学社会史、科学人类学、科学传播、科学与艺术研究等。近年出版专著有《哈佛的图书馆与博物馆》、《科学史的起跳板》、《学妖与四姨太效应(增补版)》(与刘华杰合著)、《警惕科学(完整版)》、《稻香园随笔》、《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传统宇宙观、自然观、传统技术及生存方式之变迁》等。
导读
在我们长期接受的教育中,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话语中,大多数人的头脑中都有这样一种关于科学的意向,仿佛科学刻在是冥冥中的真理石碑上的铭文。本文是《在历史中稳定的生活——从时间维度重述地方性与普遍性》中的第一部分。原文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7期。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种话语方式暗示着,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电灯并不存在。但是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这个定律已经存在了。
那么,万有引力定律等了牛顿多少年?
采参人在山里发现了一棵老山参。这个话语方式暗示着,在采参人发现这个老山参之前,老山参已经存在在山里,等着被采参人发现。如果这棵老山参长了一百年,则可以说,这棵老山参等了采参人一百年。于此类似,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万有引力定律就已经存在了。并且,正是以我们看到的样子存在。科学规律被认为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他的发现者无关。正如那棵老山参的形状和重量,与采参人无关。它只是预先存在在那里,等待着被发现。即使这个采参人没有发现,也会被另一个采参人发现。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这个定律是否存在?科学实在论者的回答应该是:存在。
在牛顿出生之前,这个定律是否存在?
答:存在。
在牛顿的妈妈出生之前,这个定律是否存在?
答:存在。
在人类诞生之前,这个定律是否存在?
答:存在。
在生命诞生之前,这个定律是否存在?
答:存在。
在地球诞生之前,这个定律是否存在?
答:存在。
在宇宙诞生之前,这个定律是否存在?
答:?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两个选项:1,存在。2,问题错了,因为没有一个叫做“宇宙诞生之前”的时间;所以,万有引力定律与宇宙同时诞生。
无论哪一种回答,所引发的关于科学实在性的意象都是相同的。
这样一种与天地并生的存在,只能称之为“冥冥之中的存在”。神圣的、客观的、外在于人类意志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冥冥之中存在着,等待被牛顿发现出来。
这种冥冥之中的知识,当然就是人类自古希腊时开始追求的那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的知识;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放之四海而皆准,从无穷远的过去到无穷远的未来。
又如永恒的真理石碑上的铭文,在宇宙诞生时,由上帝刻就,存在于冥冥之中。科学家的工作就是找到真理之碑,把碑上覆盖的泥土和灰尘擦去,洗净,让真理的铭文显现出来。至于铭文的内容,那是上帝刻上去的。所以是永恒的,绝对的。
每一个铭文都是一块真理的砖。真理的大厦就是由一块块真理之砖建造起来的。因而,每“发现”一个科学定律,真理大厦就多了一块刻着真理铭文的砖。
因而,科学知识具有一种绝对的话语权。相对于科学知识而言,其余的知识都是落后的、肤浅的、不系统的、想象的、迷信的……甚至,不配称为知识。科学知识所到之处,这类知识就应该马上被废弃掉。
2015年5月22日
北京 向阳小院
来源:暗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