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直播营销分级管理办法》作为国内首部针对直播营销的分级监管文件,以"影响力、合规记录、专业素养"为核心指标。《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结合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及典型案例,梳理出MCN机构的合规痛点与升级路径。
《网络直播营销分级管理办法》作为国内首部针对直播营销的分级监管文件,以"影响力、合规记录、专业素养"为核心指标。《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研究》课题组结合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及典型案例,梳理出MCN机构的合规痛点与升级路径。
实践中,基于《办法》确立的分级原则,结合监管要求,可将主播细化分为四级:一级主播可经营全品类,二级限制高风险品类,三级受限直播时长,四级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并暂停部分功能。
据市场监管总局4月公布的典型案例及二季度统计数据,当前网络直播营销有三类问题较为突出:一是虚假宣传占比62%,如辛选公司主播夸大乳粉免疫功能被罚175万元;二是资质缺失占28%,某MCN销售无授权品牌羽绒服侵犯商标权被罚20万元;三是数据造假占10%,北京萱妍堂雇佣水军刷减肥效果评论被罚1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二级主播违规率达47%,成为监管重点。
课题组负责人王善文结合监管要求与企业实践,总结出MCN机构合规提升路径:第一步是合规体检,对照《办法》梳理近12个月违规记录,重点整改话术夸大、资质不全问题;第二步是话术库建设,参考市场监管总局"禁用词清单",部署AI实时监测;第三步是资质备案,对主播选品提前完成第三方质检与品牌授权备案,缩短审核周期。
当前直播行业正从"流量为王"转向"合规为王"。动态调整的分级管理机制可为MCN提供优化空间,建议企业建立"主播合规档案",将等级提升与绩效挂钩,在监管框架内实现商业价值与合规安全的平衡。
来源:商品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