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采用四栋塔楼环抱布局,构成大厦之门造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08:20 1

摘要:四栋摩天大楼环抱成门,8379块玻璃幕墙映照海天,这座总投资60亿元的建筑群不仅是厦门的新地标,更是两岸金融交流的重要桥梁。

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面向世界的“大厦之门”。

四栋摩天大楼环抱成门,8379块玻璃幕墙映照海天,这座总投资60亿元的建筑群不仅是厦门的新地标,更是两岸金融交流的重要桥梁。

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坐落于厦门岛东端,五通金融商务区,湖里区金钟路与环岛东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是福建省重点建设工程,也是两岸金融中心核心启动区的首个标志性门户建筑。

项目于2021年6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2025年1月正式竣工,目前已进入运营阶段,首批客户将于2025年5月底入驻。

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的设计灵感源自厦门城市名称中的“門”字。

建筑群采用四栋塔楼环抱式布局,形成“城市之门”的意象,象征着厦门的开放与包容。

两栋189米超高层办公塔楼与177米酒店综合楼构成“大厦之门”造型,中间两栋塔楼由一道钢结构连廊连接,完美诠释了汉字“門”的形态精髓。

这一设计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特质,也体现了厦门经济特区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

建筑立面设计融入了厦门本土的海洋元素。

塔楼采用逐层扭转、收分的流线型骨架设计,模拟海浪起伏的韵律,与比邻的海域形成动态对话。

幕墙系统共使用8379块超大单元板块,其中4000余块为双曲面异形构造,宽度达3.75米,高度4.2米,单块重量超过1吨。

项目在国内首次大面积应用三层超白夹胶玻璃组合阳光膜与low-e膜,兼顾紫外线隔离与景观通透性,营造出波光粼粼的视觉效果。

项目建设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T3连廊的连体区域钢结构总重达5342吨,提升高度165米,最大跨度60米,这些数据都创下了福建省建筑纪录。

为克服海边环境的“峡谷效应”,项目团队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结合气象监测和风速预警制度,确保连廊顺利提升。

针对外立面倾斜收拢的造型,项目采用66根高强度钢骨变倾角斜柱,代替传统立柱,最大斜度达12.5度,单层最大柱高达14.3米。

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集写字楼、人文艺术商业、艺术设计酒店、公寓式酒店四大业态于一体。

项目创新性地将“公共艺术”和“音乐节广场”融入自然景观之中,打造“无处不艺术”的空间体验。

商务办公区计划引入全国总部型企业、国际知名投行、证券、银行等高端金融行业和TMT(电信、媒体和科技)行业企业。

项目通过TOD开发模式整合地铁资源,与地铁2号线两岸金融中心站实现无缝衔接,形成地下商业层,直达轨道交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在建筑领域获得了高度认可。

2023年,项目荣获“2023-2024国际房地产大奖”最佳写字楼开发亚太区提名,并获得最佳综合体开发、中国最佳写字楼开发等三项五星大奖。

2024年,项目又斩获“2024 The MUSE Design Awards”建筑设计类三大金奖,是地标和标志性建筑类别中唯一获得金奖的项目。

项目还被评为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优良项目,体现了其在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现。

作为两岸金融中心的核心项目,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东向直面台湾海峡,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承载着促进两岸经济融合的战略使命。

项目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建筑综合体,象征着并拥抱着台湾海峡的和平,体现了厦门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

未来,这里将聚焦金融、聚焦两岸双向融合发展、聚焦“一带一路”带来的海内外交流,真正建成一个引领性的项目。

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为厦门勾勒出新的天际线。

它不仅是金融企业聚集的物理空间,更是艺术与商业融合的生态圈。

夜幕降临时,灯光勾勒出的“大厦之门”熠熠生辉,成为厦门东海岸一道璀璨的地标。

这里将成为海峡西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吸引更多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入驻,推动厦门成为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来源:厦门所见所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