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春秋336:万寿菊 | 与孔雀草再次合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07:10 1

摘要:这两种花样子非常相似,只是孔雀草的植株、叶子、花朵都比万寿菊小一些,因此也被称为小万寿菊,万寿菊也被称为大万寿菊。万寿菊的花大而圆,都跟小馒头假的,且都是纯黄色(后来在别处见过橙色的),而孔雀草的花要小一些,还有红色的,多数是红黄夹杂。它的有绸缎般的质感,更为

直到1981年夏天,我们机修车间门口的万寿菊和孔雀草才开花。是所栽花中开得最晚的。

这两种花样子非常相似,只是孔雀草的植株、叶子、花朵都比万寿菊小一些,因此也被称为小万寿菊,万寿菊也被称为大万寿菊。万寿菊的花大而圆,都跟小馒头假的,且都是纯黄色(后来在别处见过橙色的),而孔雀草的花要小一些,还有红色的,多数是红黄夹杂。它的有绸缎般的质感,更为好看,因此又被称为缎子花。。

这两种花细闻都有味儿,因此,万寿菊又称“臭芙蓉”,孔雀草又称“臭菊花”。

万寿菊属植物约有30种,我国栽培的就是万寿菊和孔雀草。不过近年植物智已将这两个种合并为一个种,俗名、照片也都合并到了一起,让人有些不习惯。

这两种植物都原产墨西哥,传入时就被人视为一种植物,当时都称为万寿菊。

关于传入时间,植物智的“中国归化植物信息系统”说是“1780s”,即1780年至1789年期间,即乾隆年间。但有资料证明,传入时间比这个时间要早一些,可能在明末清初。

明代王綦创作于1626年的《东篱秋色图》中就绘有单瓣孔雀草。

成书于1688年《花镜》中就已有万寿菊的记载:“万寿菊不从根发,春间下子。花开黄金色,敏而且久,性极喜肥。”

清代时多将万寿菊Tagetes erecta和孔雀草Tagetes patula统称为“万寿菊”,清宫绘画中标注的“万寿菊”,经植物学家比对实际包含孔雀草图像,如蒋廷锡《花卉虫草图册》、关槐《御制万寿菊诗意图卷》。

据说“万寿菊”之名源于民间误传,是将“瓣臭菊”谐音为“万寿菊”,因寓意吉祥,宫廷也采用了这个名字,并大量种植于避暑山庄。

1848年刊刻的《植物名实图考》作了分辨:”按万寿菊有二种:小者色艳,日照有光如倭段(缎)。大者名臭芙蓉。皆有臭气。”但没有确定二者的名称。

1918年初版的《植物学大辞典》收载Tagetes patula,中文正名为“藤菊”,别名“孔雀草”。同时收载Tagetes erecta,中文正名为“万寿菊”。并提到日本名为“千寿菊”。如果中国引进万寿菊早于日本,日本这个名字有可能借鉴中国的叫法。至此,中国和国际接轨,把二者确定为两个物种。

197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75卷也将万寿菊Tagetes erecta、孔雀草Tagetes patula确定为两个种。

但现在的植物智已把二者确定为一个物种,即万寿菊Tagetes erecta。

植物智说,寿菊Tagetes erecta为菊科万寿菊属植物。俗名有孔雀菊、缎子花、臭菊花、西番菊、红黄草、小万寿菊、臭芙蓉、孔雀草等。

来源:花木春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