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AA制55年,我妈临终前将4套学区房给舅舅 我爸生病取钱时笑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07:03 2

摘要:「爸,妈留给你的银行卡里有8000万。」儿子的声音在病房里颤抖。

「爸,妈留给你的银行卡里有8000万。」儿子的声音在病房里颤抖。

55年来每天为3块5毛菜钱记账的母亲,去世时竟把4套价值千万的学区房全部留给了弟弟,丈夫和儿子一套都没有。

可当父亲中风住院,从床头柜最底层翻出那张尘封的银行卡时,所有人才发现——这对AA制夫妻的账本上,还有最后一笔没算清的账。

01

病房里的消毒水味道刺鼻得让人想吐。

儿子陈明志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数字,8个0在他眼前不停地晃动。他的手抖得厉害,差点把手机摔在地上。

「爸,这...这是真的吗?」

躺在病床上的陈建民眼皮都没抬一下,嘴角却扯出一个诡异的弧度。他的右手无力地垂在床边,左手却紧紧攥着那张褪色的银行卡。

「你妈啊,算了一辈子账,最后这笔,算得最精。」

陈明志脑子嗡的一声。他想起三个月前母亲葬礼上,律师宣读遗嘱时的场景——

那天下着雨,灵堂里坐满了人。母亲林素芬的遗像摆在正中央,照片上的她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子,头发乌黑,眼神精明。

律师推了推眼镜,声音在安静的灵堂里格外清晰:「根据林素芬女士的遗嘱,位于实验小学对面的两套房产,育才中学旁的一套房产,以及国际学校附近的一套房产,共计四套学区房,全部赠予其弟林建华先生。」

陈明志当场就炸了。

「凭什么!」他冲到律师面前,一把抓住遗嘱,「我妈疯了吗?这些房子加起来得有三四千万!」

小舅林建华坐在角落里,低着头一言不发。他的手指不停地搓着裤缝,额头上冒着细密的汗珠。

最让陈明志崩溃的是父亲的反应。陈建民坐在第一排,听完遗嘱后,竟然笑了。那种笑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毛骨悚然。

「爸,你听到了吗?妈把房子都给舅舅了!」陈明志摇晃着父亲的肩膀。

陈建民慢慢站起身,拍了拍儿子的手:「我知道。」

「你知道?」陈明志的声音都变调了,「你知道还不阻止?那可是妈攒了一辈子的房子!」

「你妈的钱,我从来不管。」陈建民说完这句话,转身离开了灵堂。

那天之后,陈明志整整三天没合眼。他翻遍了家里所有的柜子,想找出母亲留下的其他财产。可除了那些密密麻麻的账本,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账本上的字迹工整得让人心寒。每一笔开销都记得清清楚楚:

「2月15日,白菜2.6元,陈建民1.3元,林素芬1.3元」

「3月8日,电费186元,陈建民93元,林素芬93元」

「4月20日,抽纸两包8.4元,陈建民一包,林素芬一包」

陈明志看着这些账本,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这就是他的父母,连一包抽纸都要分得清清楚楚的夫妻。

他记得小时候,邻居王阿姨总是摇着头说:「你妈这人啊,太抠了。跟自己老公都这么计较,这日子过得多没意思。」

可母亲从来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她会在菜市场为了两毛钱跟小贩争执半天,会把用过的塑料袋洗干净晾起来重复使用,会在超市关门前去抢打折的临期食品。

但就是这样一个「抠门」的女人,却在二十年间,悄无声息地买下了四套学区房。

陈明志至今都想不通,母亲的钱是从哪来的。

02

时间倒回到1998年。

那年陈明志刚上初中,母亲林素芬在单位食堂开了个小卖部。那是个不起眼的小窗口,卖些烟酒零食。

「老陈,我想在食堂弄个小卖部。」晚饭时,林素芬突然开口。

陈建民正在看报纸,头也没抬:「你的事,你自己决定。」

「需要五千块本钱。」

「那是你的钱。」

陈明志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母亲脸上露出了罕见的笑容。她小心翼翼地从床底下拖出一个铁盒子,里面是她这些年攒下的私房钱。

小卖部的生意比想象中好。单位里的职工图方便,都愿意在她这买东西。林素芬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去批发市场进货。回来后还要赶着做早饭,然后匆匆忙忙去上班。

「妈,你这样不累吗?」陈明志看着母亲疲惫的样子,心疼地问。

「累什么,赚钱呢。」林素芬一边数着零钱,一边说,「你知道吗,这个月我赚了八百块。」

八百块,在1998年可不是小数目。陈建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千出头。

但让陈明志不解的是,母亲赚了钱,家里的生活水平却没有任何改善。该省的地方还是省,该抠的地方还是抠。

直到2003年的一个周末。

「明志,跟妈出去一趟。」林素芬换上了她最好的那件蓝色外套。

「去哪?」

「看房子。」

陈明志愣住了。在他的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提过买房的事。

他们去的是育才中学对面的一个老小区。房子在三楼,八十平米,两室一厅。墙皮有些脱落,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

「妈,这房子太破了吧。」陈明志皱着眉头。

林素芬没理他,径直走到阳台上。她指着对面的操场:「看到了吗?育才中学,全市最好的初中。以后这里的房子,值钱着呢。」

房东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急着用钱给儿子结婚。开价12万,林素芬硬是砍到了10万

8。

「太贵了,10万5,不能再多了。」林素芬摇着头就要走。

老太太急了:「10万6,真的不能再少了!」

「10万5千5,现金。」林素芬从包里掏出一沓钱,在老太太面前晃了晃。

成交。

回家的路上,陈明志问:「妈,爸知道你买房吗?」

「不用告诉他。」林素芬的语气很平淡,「这是我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那天晚上吃饭时,陈建民照例问:「今天的菜多少钱?」

「青椒肉丝8块6,你的一半是4块3。」林素芬熟练地回答。

陈建民从钱包里掏出5块钱放在桌上:「不用找了。」

两个人谁都没提买房的事,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套房子,林素芬以每月800块的价格租了出去。租客是个高中老师,人很爱干净,把房子保养得很好。

三年后,这套房子的价格涨到了25万。

林素芬坐在客厅里,对着计算器按了又按:「翻了一倍多,这买卖划算。」

陈建民在旁边看电视,随口说了句:「你眼光不错。」

就这一句话,让林素芬高兴了好几天。

03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房价应声下跌。

林素芬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她每天抱着一叠报纸研究,在地图上画了又画。

「西区要建实验小学了。」她指着地图上的一块区域,自言自语。

陈明志大学刚毕业,正在找工作,没心思管母亲在研究什么。

直到有一天,林素芬突然问他:「明志,你说西区那边的房子怎么样?」

「挺偏的吧,谁会去那买房。」

「偏是偏了点,但是便宜啊。」林素芬神秘一笑,「等实验小学建好了,就不偏了。」

这一次,林素芬出手更快。她直接找到了一个急于出国的房主,以18万的价格拿下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

签合同那天,陈建民破天荒地陪她去了。

「这个小区环境不错。」他在小区里转了一圈,「以后应该能涨。」

林素芬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老陈,你是不是早就看好这里了?」

陈建民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剪报递给她:「这个你可能用得上。」

剪报上是关于西区教育规划的新闻,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个重点。

林素芬接过剪报,眼眶有些湿润。结婚这么多年,这是陈建民第一次主动关心她的投资。

「谢谢。」她小声说。

「客气什么。」陈建民转身就走,「晚饭记得算账。」

第三套房子来得很突然。

2012年的一个下午,林素芬路过市一中,发现旁边的小区在拆违建。她立刻意识到,这片区域要改造了。

她找到小区里的一个熟人打听消息。果然,政府准备在这里建一个教育园区,配套最好的教育资源。

「这是个机会。」林素芬当机立断,用手上所有的钱,加上前两套房子的租金,买下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

35万,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签合同时,她的手在发抖。陈建民坐在旁边,突然说:「需要钱的话,我可以借给你。」

林素芬摇摇头:「不用,我有钱。」

「那就好。」陈建民点点头,不再说话。

最后一套房子,是林素芬最得意的手笔。

2015年,市里要建一所国际学校。消息还没公开,林素芬就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她用尽了所有的积蓄,在学校附近买下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

50万,掏空了她的所有家底。

「妈,你哪来这么多钱?」陈明志终于忍不住问。

「攒的。」林素芬轻描淡写地说。

陈明志不信。他偷偷算过,就算母亲不吃不喝,也攒不出这么多钱。

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母亲和小舅的电话。

「建华,谢谢你。」母亲的声音很低。

「姐,说什么谢不谢的。」小舅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这些年,真的难为你了。」

「没什么难为的,都是我心甘情愿的。」

陈明志站在门外,心里泛起一阵不安。母亲和小舅之间,似乎有什么秘密。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秘密会在母亲去世后,以如此残酷的方式揭开。

04

2024年春天,林素芬病倒了。

那天早上,她正在算前一天买菜的账。陈建民刚要出门上班,就听到「啪」的一声,林素芬手里的笔掉在了地上。

「素芬!」陈建民第一次这么慌张。他冲过去扶住摇摇欲坠的妻子,「你怎么了?」

林素芬的脸色苍白得吓人,嘴唇发紫,额头上全是冷汗。

医院的诊断书像一记重锤:肝癌晚期。

陈明志赶到医院时,林素芬已经清醒了。她靠在病床上,第一句话不是问病情,而是:「我的账本呢?记得带过来。」

「妈,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惦记那个!」陈明志的眼泪掉了下来。

林素芬却很平静:「习惯了,不记账不舒服。」

从那天起,林素芬变了。

她开始频繁地整理东西,把四套房子的房产证分别装进不同的文件袋,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半夜经常突然醒来,非要看看房产证还在不在。

「明志,」有一天深夜,她突然抓住儿子的手,「等妈走了,你会不会恨妈?」

「妈,你说什么呢!」陈明志握紧母亲枯瘦的手。

林素芬摇摇头,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有些事,妈不能告诉你。但你要记住,妈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原因。」

小舅林建华来得越来越频繁。每次他来,林素芬都会支开陈明志和陈建民。

有一次,陈明志提前回来,听到他们在争执。

「姐,你真要这么做?」林建华的声音很急。

「这是我欠你的,必须还。」林素芬的语气异常坚决。

「可是明志他...」

「他会理解的,总有一天会理解的。」

陈明志推门进去,两人立刻停止了谈话。林建华慌忙站起身:「我...我先走了。」

林素芬的病情恶化得很快。三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她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

走之前的那个晚上,她还在和陈建民算账:「昨天的药费是2800,你出一半...」

陈建民第一次打断了她:「都我出,你好好休息。」

林素芬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老陈,这么多年,我们的账总算要结清了。」

「还没结清。」陈建民握住她的手,「还有一笔。」

林素芬闭上眼睛,眼角滑下一滴泪。

葬礼后的第三个月,陈建民中风了。

陈明志手忙脚乱地办理住院手续。医药费、护工费、各种检查费用,加起来要好几万。他的存款根本不够。

「爸,我去借点钱。」陈明志红着眼睛说。

陈建民躺在病床上,声音虚弱:「不用借。去我卧室,床头柜最下面的抽屉,有个信封。」

陈明志半信半疑地回家翻找。在那个积满灰尘的抽屉最深处,果然有一个泛黄的信封。

信封里是一张银行卡,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林素芬熟悉的字迹:「老陈,这是我们最后一笔账。」

陈明志拿着银行卡去了银行。当他在ATM机上查询余额时,屏幕上的数字让他差点瘫倒在地。

8000万。

他跌跌撞撞地回到病房,声音颤抖:「爸,这...这些钱...」

陈建民的嘴角扯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挣扎着坐起身,看着窗外:「你妈说得对,我们的账,总算结清了。」

「什么账?爸,你们到底有什么事瞒着我?」

陈建民深吸一口气,声音虽然虚弱,却异常清晰:

「你妈妈其实不是我的妻子,她是——」

05

「她是我妹妹。」

陈建民的话像一颗炸弹,在病房里炸开。

陈明志的脑子一片空白,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你...你说什么?」半晌,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陈建民闭上眼睛,仿佛在回忆什么遥远的往事:「1969年,我和素芬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那时我18岁,素芬才15岁。」

病房里安静得能听见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

「为了不让素芬进孤儿院,我决定用父母留下的抚恤金,以夫妻的名义租房子住。」陈建民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那个年代,未成年人单独生活很难。只有说是夫妻,别人才不会多管闲事。」

陈明志的手在发抖:「所以...所以你们根本不是夫妻?」

「法律上是。」陈建民苦笑,「为了让素芬能正常上学、工作,我们在她18岁时领了证。但我们从来没有...」他停顿了一下,「我们一直是兄妹。」

原来那些分床睡的夜晚,那些精确到分的账目,那些刻意保持的距离,都是为了维持这个秘密。

「可是...可是我...」陈明志的声音哽咽了。

陈建民看着儿子:「你是我们收养的。你刚出生时被遗弃在医院门口,素芬看到你时哭了很久。她说,这孩子和我们一样可怜。」

那一瞬间,陈明志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为什么要瞒着我?为什么要过这种日子?」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因为素芬想给你一个完整的家。」陈建民的眼眶红了,「她说,不能让你像我们一样,从小就没有父母。」

病房的门突然被推开,林建华走了进来。他的眼睛也是红的。

「明志,」他的声音沙哑,「有些事,我该告诉你了。」

林建华在床边坐下,从包里掏出一个旧相册:「这是你妈妈年轻时的照片。」

照片上,年轻的林素芬笑容灿烂。旁边站着一个男人,不是陈建民。

「这是你妈妈真正爱过的人。」林建华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他叫赵文斌,是我最好的朋友。」

1972年,19岁的林素芬在工厂认识了赵文斌。两人很快坠入爱河,甚至已经在筹备婚礼。

「可是文斌家里死活不同意。」林建华的声音很低,「他们嫌弃素芬是个孤儿,还有个'丈夫'。」

为了和林素芬在一起,赵文斌不惜和家里决裂。就在他们准备私奔的前一天晚上,赵文斌出了车祸。

「肇事司机逃逸了,文斌当场就...」林建华说不下去了。

林素芬得知消息后,整整三天没说一句话。第四天,她找到陈建民:「哥,我们维持现状吧。我不想再爱任何人了。」

06

「那些房子...」陈明志的声音在颤抖。

林建华深吸一口气:「那些房子,是用文斌的赔偿金买的。」

原来,赵文斌去世后,他的父母良心发现,偷偷给了林素芬一笔钱。但林素芬一分都没动,全部存了起来。

「她说,这是血钱,她不能用。」林建华擦了擦眼角,「直到1998年,她突然找到我,说要用这笔钱投资。」

那时候林建华刚好在房产公司工作,能拿到很多内部消息。林素芬的每一次投资,背后都有他的信息支持。

「你妈妈很聪明,她知道怎么让钱生钱。」林建华说,「但她从来不为自己花一分钱。她说,这些钱是文斌的,她只是代为保管。」

陈明志突然明白了什么:「所以她要把房子都给你?」

「不是给我。」林建华摇摇头,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是给文斌的弟弟。」

文件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林建华代为转交赵文斌弟弟赵文军。

「文军现在在国外,家里出了点事,急需用钱。」林建华说,「你妈妈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所以提前做了安排。」

陈明志看着那份文件,泪水模糊了视线。原来母亲用一生守护的,是一个早已逝去的人的承诺。

「那这8000万...」

陈建民接过话:「这是我和素芬这些年真正攒下的钱。」

55年的AA制,每一笔精确的分账背后,都是两个人默默的积累。

「我们约定好了,」陈建民的声音很轻,「等素芬走了,这笔钱就是留给你的。她说,这是我们能给你的,最真实的爱。」

陈明志再也控制不住,跪在病床前痛哭失声。

林建华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妈妈临终前让我转告你一句话。她说,人这一生,能守住一个秘密,能护住一个人,就算没有白活。」

07

出院后的第一件事,陈建民带着陈明志回到了老房子。

他打开那个尘封已久的柜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55本账本。每一本的封面上,都写着年份。

「你妈妈说,要是哪天你怨恨她,就看看这些。」

陈明志翻开1969年的第一本账本。第一页上,是陈建民的字迹:

「11月15日,收养明志。奶粉一罐,3.5元。素芬出1.75元,我出1.75元。」

下面是林素芬娟秀的字:「这是我们第一次为儿子花钱,很幸福。」

再翻几页:

「12月8日,明志发烧,医药费12元。素芬出6元,我出6元。」

林素芬的批注:「心疼得整夜没睡,哥哥也是。」

每一笔账目旁边,都有林素芬写的小字批注。那些批注里,藏着一个母亲所有的爱:

「明志今天叫妈妈了,高兴得想哭。」

「给明志买了新书包,他背着不肯脱下来。」

「明志考了第一名,奖励他吃冰淇淋,花了2块钱,值得。」

陈明志翻到1990年那本,找到了自己印象深刻的一笔账:

「7月23日,明志生日蛋糕,45元。素芬出22.5元,我出22.5元。」

林素芬的批注:「明志说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蛋糕。其实我们也觉得是。」

原来,那些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两颗炽热的心。

陈建民指着一个角落:「你妈妈每个月都会多记一笔账。」

陈明志仔细看去,每个月的最后一页,都有一笔特殊的记录:

「给明志的教育基金:500元。」

这笔钱没有AA,后面标注着:「共同支出。」

「这是我们唯一不分你我的开支。」陈建民说,「因为你是我们共同的孩子。」

陈明志继续翻看账本,发现了更多细节。

1985年那本,有一页被泪水晕开了墨迹:

「3月12日,明志第一次叫爸爸。」旁边的批注:「建民哥高兴得一夜没睡,我也是。」

1992年,陈明志上小学那年:

「9月1日,明志上学了。书包35元,文具18元,共53元。素芬出26.5元,我出26.5元。」

批注:「看着他背着书包走进校门,突然觉得这些年的辛苦都值了。」

2001年,陈明志中考那年:

「6月20日,给明志报补习班,1200元。素芬出600元,我出600元。」

批注:「这孩子太争气了,考上重点高中。建民哥偷偷哭了,以为我没看见。」

每一本账本,都是一部用数字写成的爱的日记。

08

三个月后,陈明志陪着林建华去见赵文军。

赵文军已经五十多岁了,两鬓斑白。当他听完整个故事后,沉默了很久。

「我哥如果知道,一定会很感激。」他的声音哽咽,「但这些房子,我不能要。」

林建华急了:「这是素芬姐的遗愿!」

赵文军摇摇头:「我知道她的心意。但我更知道,这些年她和建民哥的不易。」

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些房子,我会以信托的形式保管,收益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信托的名字,就叫'素芬教育基金'。」赵文军看着陈明志,「你妈妈一生都在为你付出,现在,让她也为更多的孩子付出吧。」

陈明志含泪点头。

回去的路上,陈建民突然说:「你妈妈生前最后一个晚上,问我恨不恨她。」

「你怎么说?」

「我说,能守护她一生,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对的事。」

陈建民望着窗外:「她哭了,然后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她说,下辈子,我们做真正的夫妻吧。」

陈明志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

那个黄昏,父子俩坐在老房子的阳台上。夕阳透过窗户,洒在那些泛黄的账本上。

陈明志突然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它不是轰轰烈烈的山盟海誓,而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两个人默默守护着一个秘密,抚养着一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55年的AA制,原来是两个相依为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能给予彼此的,最大的尊重和自由。

而那8000万,是他们用一生的相守,为这个没有血缘的儿子,积攒下的最深沉的爱。

陈明志打开最后一本账本,在空白页上写道:

「爸妈的账,已结清。儿子的爱,才刚刚开始。」

他把笔放下,看着父亲:「爸,以后我来照顾你。」

陈建民点点头,眼里闪着泪光:「你妈妈会很欣慰的。」

陈明志握住父亲的手,这双手曾经为了妹妹,为了他,撑起了一个家55年。

有些账,算得再清楚,也算不清背后的深情。有些爱,藏得再深,终有一天会被看见。

声明:本文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非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来源:每日精彩故事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