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税战的底气谈追着不让生到追着也不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2 12:37 1

摘要:计划生育曾经是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基本国策。那时候,只生一个好的口号遍布大江南北。这项政策应该是从七十年代中期也就是1975年以后开始的,因为我小弟是家里第三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而他就是1975年出生的。小弟弟出生大概第二年,我记得我妈就做了结扎手术。那时

计划生育曾经是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基本国策。那时候,只生一个好的口号遍布大江南北。这项政策应该是从七十年代中期也就是1975年以后开始的,因为我小弟是家里第三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而他就是1975年出生的。小弟弟出生大概第二年,我记得我妈就做了结扎手术。那时候我爸是乡中心校的校长,我妈做手术是有带头示范意义的。

那时候家里在农村住。这项政策刚开始时,并不好执行。宋丹丹和赵本山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是比较真实的写照。农村人生育观念比较强烈,再加上做农活真的需要壮劳力。记得那时候农村找媳妇都要找腰粗体壮的,因为能干活。杨柳细腰的姑娘,在农村的婚嫁市场并不吃香,刚刚吃饱饭的人们,执行的是实用主义。

所以,很多妇女偷偷怀孕,想超生。说实话,东北地区是计划生育执行最好的地区,没有之一,以至于我儿子上大学后跟我说,妈妈,南方的同学家里一般都两个孩子。那时,农村生产队的队长,妇女主任,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抓计划外怀孕的妇女去做人工流产。依稀记得有一次有一个计划外怀孕的妇女被生产队队长一行人带到生产队的会议室进行思想教育,那个妇女保孩子、不做流产的态度非常坚决,又哭又闹,我们好多小孩子在外面看热闹。

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慢慢转变了,认可了只生一个孩子,尤其是东北地区那个时代国企多,一旦超生就要开除工作,所以谁也不敢多生,家家都一个孩子。有一个朋友是做生意的,偷着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我们都羡慕的不得了。

再后来,放开二胎三胎到完全放开,可是,人们突然发现,让生反而不生了。

现在的90后和00后长大的孩子,是不生孩子的主力军,这些正处在生育年龄的孩子不生育,直接造成了2024年我国宠物的数量多过婴幼儿的数量。我的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三十岁了,坚决不找对象,说是怕找对象拉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也是女孩,谈恋爱谈的好好的,却因为男孩家要求结婚而分手。我儿子的同学中,目前没有听说一个结了婚的有孩子,而我儿子已经三十岁了。

有一次,我儿子问我,结婚以后不要孩子我会不会不高兴,我说随便,反正咱家没有王位继承。说心里话,每当想起孩子小时候伺候他的辛苦和上学后风里来雨里去补课的不容易,成绩不好时我给老师送礼的低三下四,以及择业时的家庭大战,我是真不想他们生孩子再重复一次这样的折磨。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不当奶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和民族要后继有人呀。印度人非常自信自大,他们虽然现在还不发达,可是他们肯生娃呀,而

年轻人多又恰恰是大大的竞争力和驱动力呀。所以,我觉得生孩子已经不单纯是传宗接代的事了,应该上升到为国家做贡献了。

前几天,和朋友聊起孩子要结婚的事,朋友说,现在能结婚的都是好孩子呀,有多少孩子不找对象不结婚,愁死人了。

现在中美关税战如火如荼,中国的底气之一就是有14亿人口的消费能力。或许从愿意生到不愿意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规律,但我还是希望国家的年轻人要多于老年人,而不是现在这样公交车上全是免费卡,大街上看不到大肚子的怀孕妇女。

呵呵,话说回来,如果我是90后或是00后,我究竟是想生还是不想生呢。[大笑][大笑][大笑]

来源:育儿身边的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