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发了个“恭喜提前上岸”的表情包,下一秒就被“中考冲刺班团购链接”顶掉。
“11个人已经走了,剩下的孩子像被留在站台。
”
昨晚家长会,班主任刚说完这句,群里瞬间炸锅。
有人发了个“恭喜提前上岸”的表情包,下一秒就被“中考冲刺班团购链接”顶掉。
屏幕那头,家长们的手指比孩子做题还快。
留下来的孩子书包更沉了。
走廊里,提前班的学长抱着《必修一》晃过去,校服袖子短了一截,像在说“我先去前面探路”。
留下的同学低头钻进补习教室,桌上卷子还热乎,家长在后面嘀咕:“人家都开始学函数了,我们还在二次根式打转。
”
焦虑不是空穴来风。
去年隔壁区提前班的高考均分比普高班高27分,数据一贴,群里立刻安静三秒。
紧接着有人问:“面试题是不是奥数难度?
”“要不要先背四级单词?
”没人关心孩子昨晚几点睡。
可提前班也不是天堂。
上周心理老师统计,提前班失眠率32%,比普高班高一倍。
有个女生偷偷跟室友说:“梦见自己坐在高考考场,但卷子全是初中题。
”室友回:“我梦见自己长高了,结果校服还是初三尺码。
”
最分裂的是家长群。
A妈妈坚持“完整经历才是成长”,转头给儿子报了三个冲刺班;B爸爸骂提前班“摧残人性”,却每天私信班主任“能不能补录”。
最绝的是C家长,孩子明明没选提前班,他非要托关系去提前班教室“旁听”,说是“感受氛围”。
老教师看得透:“以前是分快慢班,现在是分时间轴。
”早一年高考,看似抢跑,实则把青春期压缩成罐头。
但罐头也有罐头的香——去年提前班有个男生,用省下的时间gap year去山区支教,回来作文拿了满分。
班主任在群里发他支教照片,配文“不是捷径,是另一条路”,家长们罕见地没接话。
数据冷冰冰:提前班学生进入大学后,转专业率比普高班低18%。
有教授说:“他们早就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但也有辅导员吐槽:“太早定型,连谈恋爱都像在做KPI。
”
最扎心的是分流那天。
提前班的学生回初中拿档案,和留下的同学隔着操场对视,像隔了条河。
一个男生突然冲回来,把没喝完的可乐塞给同桌:“替我喝完,中考别怂。
”可乐罐在手里冒汗,气泡炸开的声响,比任何告别都响。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适合百米冲刺,有人适合马拉松。
只是当所有跑道同时鸣枪,观众先慌了。
家长群里还在刷“提前班真题”,而食堂阿姨看得开:“以前考中专也哭天抢地,现在不都挺好?
”
说到底,11个孩子的离开,不过是把“别人家孩子”具象化了。
剩下的家长一边骂“内卷”,一边把补习班时间表排到晚上十一点。
最清醒的反而是那个没选提前班的女孩,她在日记写:“慢一点,才能看清想去的方向。
”
家长会结束时,班主任留了一句话:“别用别人的进度条,刷自己的副本。
”群里安静了十分钟,有人默默撤回了刚发的“清北冲刺营”广告。
来源:足智多谋火车Pz